刘英锋医生
刘英锋
中医科主任中医师 博士、教授、博导
江西省中医院三甲
刘英锋
专业擅长:治疗疑难杂病、疲劳综合征、变态反应性疾病、感冒、肠胃功能及植物神经反应等。
医生简介: 刘英锋,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疑难杂病、疲劳综合征、变态反应性疾病、感冒、肠胃功能及植物神经反应等。1983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90年攻读江西中医学院临床基础学科金匮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攻读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基础学科伤寒专业博士,获得博士学位。一直从事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和中医(伤寒、金匮和温病等)经典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历任中医诊断教研室主任、中医研究所所长、省中医院副院长、岐黄国医书院副院长、中医经典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分会副主委、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会副会长及中医临床思维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教育厅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早年曾师从江西中医泰斗姚荷生、经方名家陈瑞春先生,注重经典理论与名家经验的学术承传与挖掘运用,临床长期开诊中医内科杂病,擅长运用经典理论辨治疑难杂症,临床恪守四因制宜原则,贯彻以整体性、个体化、调整式的诊疗思路,长于辨治疑难发热、感冒后遗及并发症、疲劳综合征、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多种疑难杂病,确能够发挥独到的中医疗效,弥补现代医学分科之不足。学术研究主攻中医经典辨证论治方法的统一性与规范化,注重临证系统观察与中医信息化结合,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理论的证治内涵,进行系统性、规范化地整理与发掘,以求有效提升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科学水准。具体形成以下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1.沟通寒温辨证理论,统一中医证治分类框架。在继承弘扬姚荷生教授“统一中医诊断分类”、万友生教授“寒温统一、内外沟通”的学术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以经典理论为源头、辨证三要素为核心,系统探讨中医证治分类的统一性与规范化,完善和丰富中医辨证论治学体系,提高中医临床辨治疑难杂症的水平。2.注重名医学术传承,总结豫章名家学术经验。先后主持“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的总结研究”、“中医传承规律与模式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数据挖掘等技术,系统总结江西中医泰斗姚荷生、经方名家陈瑞春等豫章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尤其对他们在柴胡类方、乌梅类方、寒温合方、经时合方辨治疑难杂病的总结研究上成效突出,发表了从寒温理论沟通看厥阴主风病机与乌梅类方活用、从三焦理论看、和剂、小柴胡汤的后世化裁规律等较具社会影响力的系列论文。3.搭建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平台,凸显信息技术优势。根据临床基础学科方向以文献为基础,以临床为主导的学术特点,组建中医信息化工程中心,先后承担了“中医信息学研究平台的构建”、“中医病案数据库平台的构建”等建设项目,开发了学科顶级、国内领先的中医证治信息集成平台,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继承发展与集成创新提供了技术制高点。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和参加各类课题共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7项,各类厅级课题10余项);发表“统一辨证诊断分类的思考”、“寒温沟通论表证”、“小柴胡汤证治分类解惑论”等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业著作8部(独著《小柴胡汤类方证治分类研究》;合著《伤寒论研读与经义发微》;主编《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续集)、《实用辨证论治程式通论》《中医思维方法与实训》、副主编《中医经典方证案例研究》《陈瑞春学术经验集》)。获批国家软件专利3项,国家产品专利1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关注名医学术传承,注重中医临床核心素质探索,曾承担中医人才培养方式探讨类国家级课题两项,总结出古今名医成才共性规律,运用于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带出一批批中医良徒,育人成效显著,主持江西省研究生精品课程《伤寒论辨证分类纲要》《中医辨证论治程式通论》等项,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项(1.中医脉诊特征及其操作技能训练,二等奖;2.师从名医群体的硕士临床培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3.基于中医临床能力核心素质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等奖)。并由于在经典辨证论治思维与方法上,具有充分的学术积淀和独到的传授经验,被学校列为“经典辨证论治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先后获得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省级一流学科中医学临床基础方向带头人,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查看全部
同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骨伤医院)是江西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的龙头和中心医院,是全省规模最大、学科设置最全、技术力量最雄厚、医教研紧密结合的现代大型综合中医医院。医院是江西省中医医疗联合会理事长单位,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首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医院已经形成了“一院三区多门诊”的发展格局,分别是东湖院区、抚生院区、红谷滩分院和阳明路门诊部和瑶湖院区。其中,东湖院区是总院,位于繁华老城区中心地带的八一大道和福州路交汇处。抚生院区揽江入胜,位于风光迤逦的赣江江滨,是医院的新院区,挂牌江西热敏灸医院。规划建设中的瑶湖院区位于美丽的瑶湖湖畔。医院各院区和门诊部均有地铁直达(2号线直达总院和阳明路门诊部,4号线直达抚生院区,1号线直达红谷滩分院和瑶湖院区),交通十分方便。一、历史沿革江西省中医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医院的前身是1954年5月创立的江西省中医实验院。1957年,医院划归江西医学院,更名为江西医学院附属中医实验院。1959年,江西中医学院成立,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中医实验院的院址兴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定院名为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中医院的院名沿用至今),是全国最早一批省级中医医院。1962年,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江西省中医院正式开业接诊。1966年,医院更名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70年,因江西中医学院被合并,医院也划归江西医科大学领导,更名为江西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1973年,江西中医学院恢复办学,医院重新划归江西中医学院领导,更名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1990年,医院再次更名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03年,医院增挂江西省骨伤医院牌子。2013年5月,江西中医学院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医院也随之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2月31日,江西热敏灸医院(省中医院抚生院区)正式揭牌开业。二、医院荣誉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江西省群众满意医院”“南昌市民最满意医院”“江西省百姓健康服务十佳医疗单位”“江西省平安医院”“江西省教育系统节能考核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三、人才队伍医院现有在岗职工1700余人,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30余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157人。其中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3人,省国医名师7人,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54人,江西省名中医8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学科带头人7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22人。四、设施设备医院开放病床1700余张。有百级、千级、万级层流手术室12间。有省内首台宝石能谱CT,拥有3.0T和1.5T核磁共振、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等一大批一流的仪器设备。五、专科设置医院专科门类齐全,设有急诊科、肺病科(呼吸内科)、脾胃病科、肝胆病科、心血管病科、脑病科(神经内科)、肾病科、血液病科、糖尿病科(内分泌科)、风湿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皮肤科、骨伤科、针灸科、康复科、肛肠科、眼科、耳鼻咽喉科、中医外科、外科、口腔创伤整形科、结石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超声诊断科等4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六、重点专科建设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分别是:针灸科、妇科、外科、肺病科、心血管病科、脾胃病科、护理学;拥有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2个,分别是:针灸科、心血管病科;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12个,分别是:针灸科、肺病科、妇科、骨伤科、外科、急诊科、心血管病科、肛肠科、脾胃病科、耳鼻喉科、护理学、毒蛇咬伤。拥有江西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4个,分别是内分泌科、肾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儿科、肿瘤科、皮肤科、口腔科、眼科、血液病科、康复科、重症医学科、推拿科、治未病中心。拥有江西省中医优势病种(区域)治疗中心6个,分别是热敏灸医院中风病、心痛病、肛肠病、骨伤治疗中心、肺胀病、流产病。拥有江西省中医专病(科)区域诊疗中心2个,分别是妇科、肺病科。七、教育教学医院与江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合署办公。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中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中医学学术学位授权点、中医专业学位授权点)、硕士二级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型: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全科医学,学术型: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肛肠病学),两个省级一流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获首届全国中医临床能力竞赛特等奖,第五届泛珠三角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团体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1项。医院设有34个教研室,分别是:西医内科学教研室、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研室、西医外科学教研室、中医外科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研室、妇产科学教研室、中医妇科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妇科教研室、中医儿科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研室、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学科教研室、中医眼科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教研室、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中医骨伤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教研室、经络腧穴教研室、刺法灸法教研室、针灸治疗教研室、实验针灸教研室、推拿教研室、康复教研室、针灸学教研室、口腔科学教研室、传染病学教研室、神经病学教研室、皮肤性病学教研室、麻醉科学教研室、医学影像教研室、医学检验教研室、超声诊断学教研室、急诊医学教研室。医院教学成果突出,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8个,分别是:肺病学、针灸学、骨伤学、伤寒学、疮疡学、心病学、康复医学和全科医学。医院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2014年)、二等奖2项(《产学研结合培养中药创新人才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2009年;《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2001年)。八、科学研究医院科研平台建设成果丰硕。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腧穴热敏化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热敏灸重点研究室、南方毒蛇咬伤研究中心、南方血吸虫肝病中医研究中心、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院、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肺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医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热敏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肺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江西省中医妇产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医院中医药伦理审查体系通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认证(CAP)。医院科研成就喜人。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江西省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百余项。医院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医院原创发明的热敏灸技术,成功奠定了“南看江西灸”的格局。医院创办了江西热敏灸医院,并组建江西中医康复(热敏灸)联盟,并在葡萄牙、瑞典、突尼斯、山东枣庄、湖北蕲春等设有热敏灸分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闻令而动,主动作为,成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定点医院。广大医务人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付出了巨大努力,为世界贡献了中医药抗疫“江西方案”。医院秉承“精诚为医、厚德为人”院训精神,突出“用心沟通、贴心服务”服务理念,不断改善办院条件,强化内涵建设,推进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医院紧紧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努力在“健康中国”、“中医药强省”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
红谷滩国医堂 阳明路门诊部 总院 抚生院区
推荐阅读
喉咙里有血痰
2025-07-02 13:52:53
喉咙里有血痰
经常打喷嚏是什么原因​
2025-07-01 15:17:24
经常打喷嚏是什么原因​
大便次数增多是什么原因​
2025-06-29 16:33:40
大便次数增多是什么原因​
感冒发烧能吹空调吗
2025-07-01 14:46:04
感冒发烧能吹空调吗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