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兵医生
黄红兵
药剂科药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三甲
黄红兵
专业擅长:临床药理研究
医生简介: 黄红兵,男,主任药师,药剂科主任,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广东药学院药学系(本科)。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毕业,中山大学药学院生物药剂学硕士导师。专业学会兼职: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药学会第六届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会员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肿瘤药学专业组副主长广东省药学会理事广东省药学会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卫生厅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专业杂志编委(审稿人):《中国药房》杂志编委《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委《今日药学》杂志编委《中国现代应有药学》杂志编委中山大学及肿瘤医院兼职:肿瘤中心药事委员会副主任肿瘤中心医疗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科学研究经验:1)肿瘤化疗与药物代谢酶的研究。首先在本院系统进行DPD酶表型活性测定的实验,建立的实验基本方法作为临床用药中5-FU用药前给药剂量及不良反应判断的指标。现进行细胞色素P450酶系对抗肿瘤药物代谢及药动学影响及变异因素考察的研究。2)肿瘤化疗药物剂型改进的药剂学研究。已完成多西紫杉醇脂质体处方优化组合及其药动学的研究。该课题获广东省科委科技计划项目5万元、广东省医院药学研究基金1万元的资助。现进行吡喃阿霉素-碘油微乳制剂应用于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研究。该课题获吴孟超专项基金20万元资助。3)肿瘤药物治疗临床药学的实践。着力学习摸索肿瘤临床药师工作的内容、方法、方向。为今后这一工作模式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对肿瘤药物有深入了解。对病种常规化疗方案、肿瘤粒细胞缺乏的感染控制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肿瘤治疗辅助中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理论基础。4) 2003年起,结合专科医院的特点,在省内率先开展抗肿瘤药物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指导负责硬件的规范设计、工作流程的设置、标准操作规程的落实。使之形成有专科化特色的药学实践。科研基金: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多西紫杉醇剂型改进及药剂学行为的评价 (2005年-2007年)参加人员:黄红兵、陈燕忠、刘韬、徐月虹、李苏、吕竹芬、廖海、陈倩超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中药“滋元灵”影响代谢酶CYP450及与抗肿瘤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2009年-)参加人员:黄红兵、刘韬、张蓓、潘莹、陈倩超3.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中药升板方剂影响CYP450酶的影响及对抗肿瘤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2009年-)参加人员:黄红兵、张蓓、刘韬、潘莹、陈倩超4.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资助项目:吡喃阿霉素-碘油微乳制剂在肝动脉栓塞化疗应用(编号GZL-2007051),(2007年-)参加人员:黄红兵、刘韬、杨蕾、潘莹、陈倩超主编: 1.《抗肿瘤及相关药物新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年第1版2.《抗肿瘤中药临床应用与图谱》,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年第1版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内源性尿嘧啶类物质比值在5-氟尿嘧啶化疗中毒性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2年第18卷第1期:19-212,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替代值在结直肠癌化疗中个体化给药的应用研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第25卷第10期:948-9493,3种抗肿瘤药物联用于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6年第15卷第一期:54-574,多西紫杉醇脂质体制备工艺及处方优化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3):1872-18765,多西紫杉醇脂质体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癌症》2007,26(12):1287-12916,自制多西紫杉醇脂质体在家兔肝组织的浓度测定。《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第28卷第15期:1247-12507,以睾酮为探针测定大鼠CYP3A酶活性的实验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8年第25卷第5期 8,紫杉醇对SD大鼠肝微粒体CYP3A1的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第28卷第24期 2078-20819,紫杉类药物对SD大鼠CYP3A1作用效应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第44卷第9期 670-67310,CHOP和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打B细胞淋巴瘤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国医院用药分析评价与分析》2009年第9卷第3期: 11,3种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状况调查。《新医学》2009年第40卷第7期:461-46412,多西紫杉醇对SD大鼠CYP3A1代谢酶活性影响的观察。《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年第16卷第15期:1135-1138
查看全部
同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组成。经过五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肿瘤防治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之一,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已居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尤其是广东省的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广东省抗癌协会的依托单位。中心现有员工2375人,病床数1465张,设有33个业务科室,8个职能处室,2个研究科室。2014年门诊量达680476人次,出院人数达76403人次,手术16489例,医疗业务量均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列。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的医教研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硕士生导师111名,博士生导师68名,在读研究生502人。中心的多个学科发展居国内领先水平,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荣誉主委单位;中心于1998年率先在全国推行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组织制订各大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为广大肿瘤病人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在教学方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全国,尤其是广东省培养了大批的肿瘤专科人才。中心是国家级医疗继续教育基地,自1964年起卫生部委托开办全国肿瘤临床医学进修班,已为全国培养了3000多名肿瘤专业技术人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作为我国较早建立的癌症防治机构,早在2011年便设置了预防医学部,科学研究工作处于全国肿瘤专科医院领先水平。2006~2013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768项,先后获得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同时开展了数百项临床研究。该中心牵头的12项研究成果被多个国际诊疗指南采纳,并在全球推广应用。中心共有9人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共有71个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3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此外,该中心被国际上的SCI期刊收录发表论文数也逐年增多,主编的英文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癌症》杂志)已被SCIE收录,连续4年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中心还是国际防癌组织(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成员,与全美肿瘤专科排名第一的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结为姊妹医院,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法国古斯塔夫•鲁西研究院、玛丽•拉纳隆格外科中心及让•佩林癌症中心、英国华威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医师学院等世界先进的癌症防治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共同开展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越秀院区 黄埔院区
推荐阅读
足底筋膜炎怎么缓解​
2025-08-11 18:13:14
足底筋膜炎怎么缓解​
复杂性肛瘘饮食禁忌有哪些
2025-08-10 11:15:39
复杂性肛瘘饮食禁忌有哪些
红豆属于什么类食物
2025-08-13 09:50:16
红豆属于什么类食物
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5-08-10 14:36:38
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