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一区位于该院外科楼的三楼,毗邻产科、产房、手术室,开放床位25张。承担南方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沧州医学高等学校等临床教学任务。专门收治出生至生后28天及纠正胎龄28天以内的新生儿,设备一流,技术力量雄厚。科室设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普通新生儿室、隔离病室、母婴同室、治疗室、配奶室、沐浴室,实行住院患儿全程医护陪护;拥有医护30余名,全科医护人员团结一致,努力进取,秉承着把专业做精、做强的理念,在技术、设备、管理上始终瞄准国内外一流水平,与新加坡竹脚妇女儿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天津中心妇产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等国内外多家知名医院的新生儿科建立了技术、科研合作关系,在多位专业领域著名专家、教授的帮助指导下,已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生儿专业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均参加过京津沪石技术协作单位严格的专业培训,诊疗技术规范娴熟;临床经验丰富;建有装备精良、国家三级B等水准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配有国际先进的新生儿专用的医疗设施和设备,如桥式吊塔抢救系统,美国产大长颈鹿牌多功能培养箱、瑞士产菲萍牌呼吸机、美国产斯蒂芬经鼻无创通气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多功能远红外抢救台、T-组合婴儿复苏器、NO治疗仪、冷光源蓝光治疗仪、空氧混合仪、微量输液泵、危重新生儿转运暖箱等设备一百多台件,能够全面开展新生儿各种疾病的诊疗技术,如窒息复苏术、各种脑损伤治疗、呼吸窘迫综合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持续肺动脉高压NO吸入治疗、呼吸衰竭、肺出血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静脉营养治疗、胎粪吸入综合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休克、重症肺炎、败血症等疾病的救治达国内领先水平,对早产儿、极早早产儿的管理规范,救治成功的早产儿胎龄最低25周,体重800克。属国内领先水平。对多种先天畸形、遗传代谢病等亦能得到及时诊断。并对出院的早产儿及其它危重新生儿进行随访,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并给予养护和康复指导。多年来该院产儿科密切合作的围产服务模式深受广大老百姓欢迎,新生儿科医师为高危孕妇陪产接生,每天深入产科为新生儿查房, 大大降低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对新生儿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了新生儿疾病的病死率。该院危重新生儿120接诊范围已遍及沧州市所有县乡以及衡水、廊坊、山东庆云、宁津、天津静海、北京朝阳区等周边省市;高超的医护技术及细心周到的服务得到了业内同行的认可和患者家长的高度好评。
诊疗特色及范围
1 早产儿(孕周小于37周)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管理技术:新生儿科一区具有先进的新生儿呼吸机管理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技术及肠道外静脉营养的应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成活率。该科抢救成活最小孕周的早产儿为26周,体重最低为740g。
2 新生儿呼吸机管理技术:该科具备先进的机械通气技术,挽救了危重患儿的生命,大大降低了病死率且提高了该科的治疗水平,对于机械通气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肺出血等防治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3 InSurE技术(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应用InSurE技术为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提供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同时联合NCPAP治疗。对于需要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患儿,通过该技术从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机械通气,而且提高了气管拔管的成功率,避免再次机械通气,缩短住院疗程。
4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该科具有娴熟的一氧化氮应用技术,该技术对于治疗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危重症抢救的主要手段。
5 经皮氧饱和、心率及血压多功能监测技术:该技术对于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治疗监护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反应患儿的生命体征,且为无创监护方式,减少患儿的不良刺激。
6 经皮胆红素测定及冷光源蓝光治疗技术:经皮胆红素测定可以实时监测高危儿的黄疸值,减少患儿抽血化验的次数,降低医源性贫血的发生比例,早期干预及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同时冷光源蓝光治疗技术减少了常规光疗患儿容易出现发热、皮疹等的副作用。
7 外周动静脉快速同步换血技术:应用该技术治疗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有效地降低了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
8 新生儿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的筛查:该科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合作,将临床上怀疑存在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病人的标本进行采集送检,提高了该病的诊治率。
9 新生儿窒息的新法复苏技术:该科医生在第一时间对窒息患儿进行抢救和复苏,实行气管插管术,与产科紧密合作,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10 新生儿静脉营养及PICC技术(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对于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实行营养支持,降低了宫外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保证了宫外营养需求,且应用PICC技术减少了反复穿刺患儿引发的疼痛刺激,减少了感染的几率。
11 新生儿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拥有先进的DR床旁X光机,对心肺病患可早期诊断,拥有先进的床旁超声,可对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畸形进行早期确诊,以及时治疗,拥有高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早期发现神经系统疾患,给予早期治疗,提高成活率并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技术:对于早产儿除了加强管理防止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外,同时积极开展视网膜病的筛查工作,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3 分级救治管理:该科现有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充分有效地利用危重病医学资源,合理分级救治危重患儿,极大地提高了危重患儿的成活率。
伴随着沧州市人民医院颐和妇产院区正式开业,新生儿科二区(颐和新生儿科)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运行工作,宗旨是保障产科高危儿安全降生及生后得到及时观察与规范救治;并做到系统随访及早期干预,尽全力使每位宝宝得到最好的早期发育指导。同时也接收院外来此就诊的患儿诊治工作,病区开放床位40张。
诊治范围:出生至生后28天新生儿,早产儿纠正年龄28天。
服务理念是:服务好一个宝宝,快乐一个家庭,将美好带给千家万户。
一、科室环境特色:
1)病区位置设置科学:位于一楼,紧邻产房、手术室、住院处、药房、化验室,为危重新生儿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2)分区合理:医务人员通道与病人通道分别设置,病房分为足月儿室,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室,恢复期患儿室,隔离室。为患儿分类救治及院感防控提供保障。新生儿随访门诊接收该院婴儿42天随访及高危儿随访。
3)特别设置探视通道:主管医师边交待病情边带领家属探视患儿,患儿居住环境尽收眼底,家属能了解患儿在病房基本情况,缓解焦虑情绪。
4)办理入出院流程简洁合理:收费处、住院处、诊断证明盖章、农合手续办理均在新生儿科旁一楼大厅内,家属办理手续快捷、方便。
二、医护队伍技术高超,有朝气,有爱心。共22人,正高职一名,副高职一名,研究生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医务人员均经过严格的专科培训,分别在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天津中心妇产医院、河北省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进修学习及培训。
三、医疗护理技术特色: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灌洗术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NO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连续腰穿治疗新生儿脑室内出血,开展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童医院遗传病中心协作对多种先天畸形及遗传代谢病做到及时诊断。
开展个性化护理技术:宝宝住院期间,给予视听刺激,被动运动操,非营养性吸吮,鸟巢护理模拟宫内环境(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这种护理方法更能满足早产儿对生长发育环境的需求,有利于早产儿的身心发育。
四、设备优良;拥有新生儿旋转吊塔抢救系统,利于抢救危重患儿,拥有新生儿专用转运暖箱便于院内外危重患儿转运,拥有瑞士及美国产新生儿专用呼吸机,拥有 T组合婴儿复苏器,喉镜,空氧混合仪、NO治疗仪,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多功能远红外抢救台,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冷光源黄疸治疗仪,微量血糖测定仪,微电脑输液泵等多台精密仪器。安装了中央监控装置,医生于医办室、护士于护士站均能观察到患儿情况。
五、特色服务模式:产儿科密切合作,对每一位在该院住院的高危孕妇,分娩时均有新生儿科医师陪产,最大限度的提高新生儿出生时安全系数;每天有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到产科为新生儿查体,对新生儿的异常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六、常见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水平;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重度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肺出血,胎粪吸入综合征,气胸,化脓性脑膜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溶血病,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硬肿症等新生儿危重症抢救成活率高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七、新生儿科与相关科室合作开展的业务项目:听力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视频脑电图,床旁彩超,床旁X光检查,核磁共振成像及螺旋CT检查,48种遗传代谢病筛查等。
八、加强出院后随访,定期电话通知高危儿随访,指导喂养和护理,建立完善的出院后治疗体系,进行早期干预,改善远期预后。
九、深知,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是建立在高超的医术、优良的医护服务基础之上的,为此,全科室上下团结一致,在提高医护质量及服务上狠下功夫。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服务意识,为规范新生儿科各级医师诊治,制定了《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确保住院病人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