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科

学科建设情况及学术成果科研课题

抑郁症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8900千万人患有抑郁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大城市的白领们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环境下迅速成为此病的高发人群。令人遗憾的是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3%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对抑郁障碍的知晓率低,就诊率也低,大部分患者不知道应该到何处就医的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公众医疗服务推广及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

医院于2006年1月5日成立了国内首家专门治疗情感性精神疾病的抑郁症治疗中心。中心的目标是使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心境障碍的诊治、康复服务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建立起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及大众网络服务为一体的大型情感病诊疗服务平台。中心常年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卫生部全国精神病学继续教育基地的临床教学任务,及承担医院作为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精神科临床药理研究和新药试验基地的研究任务,对抑郁症的综合治疗在国内处于前沿和先进水平。中心拥有实力雄厚、成熟稳定的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为临床五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刚教授,中心主任由现任院长、主任医师马辛教授担当,特聘前任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情感病知名专家蔡焯基教授为中心临床顾问。在职人员中博士后2名、博士4名、硕士1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3名。拥有病床180张,抑郁症患者年门诊约7万人次,年收治抑郁症住院患者约1200余人。长期以来,中心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对抑郁症临床治疗的指导,以蔡焯基教授、马辛院长、王刚主任为代表的一批学科带头人先后主编出版了《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现代精神病学》等多种专业书籍。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中心现正牵头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标准化综合治疗模式研究”。

人员配置

中心的学科带头人为临床五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刚教授,中心主任由现任院长、主任医师马辛教授担当,特聘前任院长、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情感病知名专家蔡焯基教授为中心临床顾问。在职人员中博士后2名、博士4名、硕士13名、心理治疗师2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32名、护士33名、以及护工、工娱、社工人员,全体100余名工作人员将真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服务项目及就诊流程

中心分设门诊及病房两部分。门诊部除设抑郁症专病门诊外还另设抑郁症专家门诊、特需门诊,由中心多年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坐诊。中心病房为患者提供整洁、服务温馨的住院环境。设有男(10区),女(9区、6区)三个病区,共有约180张床位。采用以医疗、护理、心理、工娱、以及家庭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服务于患者。中心年门诊约7万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约1200余人次。为方便患者就医、简化就诊流程,中心提供网上及门诊预约挂号、预约住院、出院后的随诊等一条龙服务,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普遍欢迎。

医院信息
近年来,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市医院管理中心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北京市精神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以守卫人民心理健康为己任,认真落实党中央、市委和上级党委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如下:一、医院基本情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创建于1914年,是市属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暨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等任务。截止2020年底,目前在岗12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66人,高级职称135人。医院编制床位800张。新门诊病房楼及附属用房工程于201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为该院挂靠单位。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一)医疗工作该院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历经百年积淀,在普通精神科的基础上,发展出抑郁症治疗中心、老年精神科、儿童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精神科、临床心理科、司法鉴定科、精神康复科等特色化诊疗团队,且多年来承担北京市唯一24小时精神科急诊任务。医院的医疗任务特别定位于急、重、疑难精神障碍的诊治,国家和省部级领导干部精神卫生保健服务,职业人群的心理压力管理,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服务等。该院在关注社会服务需求和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通过不断革新诊疗技术,守卫人民群众心身健康,引领精神卫生行业发展。由该院主持研发的抑郁症全程量化治疗、多种精神科药物血药浓度检测、精神康复治疗技术和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等均处于行业前沿,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精神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医院门急诊量持续增长,2020年该院门诊量为54.4万人次,其中急诊2.3万人次;住院10940人次,平均住院天数37天。(二)教学工作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国家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京市住院医师结业考试唯一考点,该院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北京市精神科转岗培训和全国精神科医护人员进修培训任务,以及国家级规划教材《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各级各类教材的编写任务,为精神卫生领域培养输送人才。该院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近五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45名、硕士研究生111名,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47名。(三)科研工作该院是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神志病重点学科和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研究所、建设了北京市首批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北京市唯一一家精神疾病资源库,承担着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等多个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北京市、中华医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其中由该院牵头主持的“基于客观指标和量化评价的抑郁障碍诊疗适宜技术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综合干预策略研究”等项目已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因此,在科技创新工作中,该院注重基础科研与临床科研紧密结合、临床科研与临床服务紧密结合,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技术和服务。围绕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紧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前沿,该院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成立医工交叉联合实验室(脑计划协同研究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成立精神疾病虚拟现实诊疗技术联合实验室,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建微表情识别联合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神经调控协同创新联盟,在脑疾病预防、诊断、精准医疗等领域努力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并转化应用。(四)精神疾病防控工作近年来,该院依托挂靠单位——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不断建立健全该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防治网络,推动北京市精神卫生“三个体系、一个机制”建立与持续完善;推动完善该市精神卫生法治化和患者救治救助政策;探索严重精神障碍医院-社区-家庭全程化管理治疗服务模式;改善提升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技术水平;不断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不断拓展精神健康促进的领域与内涵;同时积极促进京津冀精神卫生合作协同发展。(五)对外交流合作近年来,该院以“建设国际知名精神卫生机构”为愿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对外交流模式,不断增进对外交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及国际合作项目的广度与深度,努力提升该院在国际精神卫生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院每年均有多名专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精神卫生治理工作中的声音。同时,加强与美国哈佛Mclean医院、杜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高水平组织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每年邀请境外技术专家到医院进行中短期工作访问、讲学或技术合作。近几年,该院连续举办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国际新进展论坛、精神科临床研究方法学等研讨班,以及中挪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师与督导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挪项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英项目)、中欧心理治疗培训项目(中欧项目)等“请进来”项目,并获得国家外专局资助,促进了国际精神卫生科技成果在国内的转化和应用。(六)政府指令性任务完成情况1. 心理危机干预该院自2003年开始开展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建设,2010年成为北京市心理救援队的队长单位。近年来该院多次参与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心理救援工作,在实战中练就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专业心理救援队伍。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包括汶川、雅安、鲁甸、九寨沟地震,2011年“8·19”密云水库坠机、“黄金大米”公共卫生事件,2012年“7·21”北京暴雨灾害,2013年天安门金水桥暴力恐怖袭击,2014年“3.1”昆明暴恐事件,2015年湖北监利“东方之星”沉船、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仓库爆炸事件,2019年内蒙古矿难事件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院医务人员到武汉、北京小汤山医院、地坛医院、佑安医院等定点救治医院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在每一次任务中该院都充分展现了首都医疗卫生工作者敬业奉献的职业风范和技术过硬的专业素养,受到相关单位和受灾群众的认可与好评。2.对口支援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该院在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带动、引领和辐射作用,该院积极参与了北京对新疆、西藏、青海、内蒙等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2017年,该院特别组建医疗队,帮助建立了该国藏区第一家精神卫生机构——青海省玉树州第三人民医院,并开展了分批次、组团式连续帮扶工作。截至目前,该院共派出多批医疗队,数十名医务人员,在当地诊疗数千人次,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并在高原地区成功开展了无抽电痉挛治疗技术。针对受援地各族人民群众对精神心理卫生健康的强烈需求和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实际,该院党委研究制定了“三年对口扶贫计划”,号召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玉树州囊谦县等脱贫攻坚任务。在送去人才和技术的同时,全院干部职工还自发为受援地捐款数万余元,为囊谦地区某贫困村204名建档立卡户购买了口粮,把技术帮扶基地转变成了党建、文化建设和干部培养基地,使技术帮扶工作从单纯的给予变成了给予和收获并重。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虽然医院和医务人员要克服一些困难,但是在急难险重任务和艰苦环境中锻炼了该们的人才队伍,增进了该们和贫困地区、民族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群众的感情,强化了该们作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该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把援建玉树打造成品牌项目,通过落实对口支援任务,为祖国边远贫困地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阅读
肩膀抬不起来是什么问题
2025-06-27 13:48:48
肩膀抬不起来是什么问题
外耳道真菌病该怎么治疗
2025-06-29 18:09:26
外耳道真菌病该怎么治疗
月经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2025-07-01 08:16:32
月经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子宫肌瘤都什么症状 怎么引起
2025-06-29 10:52:38
子宫肌瘤都什么症状 怎么引起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