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北京同仁医院传统的重点学科,与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结合形成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专科特色,现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共同组建成立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中心,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WHO防聋合作中心、北京市人工听觉技术生物工程中心、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耳鼻喉科学院等均落户该中心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下设耳科、鼻科、咽喉科和头颈外科四个亚学科,设床位255张,目前门急诊量超过30万人次,年出院量8600余人次,年手术量9000余例次。中心现有主任医师19名,副主任医师18名,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1名;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5人。科室与耳鼻喉科研究所结合成立了人工听觉技术中心、听觉前庭生理中心、新生儿听力康复中心、变应性鼻炎诊疗中心、肿瘤生物学实验室、临床解剖学实验室、药物研发部、睡眠医学中心、嗓音医学中心等多个诊疗平台。

特色医疗:

中心以常见、多发和疑难病为临床诊治与研究重点,在教学、科研及临床等领域内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着重于促进学科进步的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创新和发展,紧跟学科热点问题,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迅速占领学科前沿阵地。韩德民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腭帆间隙概念及保留悬雍垂的改良腭咽成形术式,显著提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效果,极大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在国内率先开展的早期喉癌与癌前病变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开创了国内头颈部肿瘤基因治疗临床实验的先河;开创了鼻内镜外科技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此技术在鼻外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展;呼吸道纤毛摆动调控机制、虚拟人体解剖、计算机辅助微创手术等研究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外中耳畸形的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同步手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变根治与听力重建同步手术治疗水平继续国内领先,近几年集中更多科研力量深入研究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机理、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进行系统听力学评估和听力康复治疗,并形成团队优势。

科室成绩:

2001-2011年这十年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诊治研究”(2001年)、“人工耳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2006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研究”(2009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其他各项科技奖项14项;获国家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2009年);同时北京高等学校耳鼻咽喉头颈科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启动(2010年);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申报成功、北京市人工听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批(2011年);中心共计承担课题21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4项,省部级课题86项;发表科研论文1471篇,其中外文118篇,中华杂志309篇,核心期刊586篇;已出版主编(副主编)著作及光盘45部;申请9项国家发明专利,均已获得授权。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前身是北京市耳鼻咽喉科医院。1958年北京市耳鼻咽喉科医院合并到同仁医院,成为我国第一所以耳鼻咽喉科为重点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同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所耳鼻咽喉科专业研究所。九十年代初留学归国的韩德民从学科建设长远发展目标着眼,提出科所合一、创建大学科的构想,制定了“三年打基础、三年图发展、三年上水平”的发展目标,决心打造成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学术平台。1990年,国内第一家耳鼻咽喉科博士后流动站在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成立;1998年,该学科获准为北京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1999年,成立了由50余位著名专家组成的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疾病-北京市眼耳鼻咽喉科高技术实验室;1999年11月,由北京市科委批准在同仁医院成立“北京高技术实验室项目----北京眼耳鼻咽喉疾病研究中心”;2002年1月23日,该学科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创办了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2007年获批成立教育部省部共建耳鼻咽喉头颈科学重点实验室;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在正式落户中心。学科多年来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并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复评中学科整体实力跃升为全国第一位。2009年,在贯彻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效率以满足广大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韩德民教授创新性的提出“鼻腔扩容技术”概念,为上气道阻塞性疾病开拓出新的外科治疗领域;2011年,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张罗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同时,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申报成功,至此医院耳鼻咽喉科正式获批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科室医生
王琪
预约挂号
佘文煜
黄志刚
侯丽珍
预约挂号
医院信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始建于1886年,是一所以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今天的医院分为崇文门院区和亦庄院区,现有职工3600余人。医院设有64个临床和医技科室,编制床位1759张,2019年年门急诊量290.2万人次,出院人数10.9万人次,手术人数8.1万人次。医院以医院综合实力为主体,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为附属科研机构,形成 “一院三所”发展格局,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医疗科研联合体。眼科、耳鼻咽喉科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变态反应(鼻过敏)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学为国家级中医重点学科。足踝外科、糖尿病综合防治以及外科微创技术等专业异军突起,多项医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医院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国家科技合作基地2个。医院是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和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组长单位,设有世界卫生组织防盲合作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作为国际眼库协会会员单位,设有北京同仁眼库。医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万人计划4人,长江学者1名,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名,荣获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0人,北京学者4名,青年北京学者2名。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医院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和耳鼻咽喉科学院设在医院内。医院现有研究生学位点28个,其中博士学位点13个;硕士生导师124人,博士生导师48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6个。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38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23项。2018年医院名列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第36名,眼科、耳鼻咽喉科及变态反应科名列《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第2名。同仁医院历经百余年发展,几代同仁人秉承“精诚勤和”的院训,弘扬医院深刻的文化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医院作为北京市属公立医院,按照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对我院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进行认真规划与布局。同仁人将继承和发扬百年同仁优良传统,苦练内功,精于内涵,不忘初心,创新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把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院型医院而奋斗。
东区 南区 西区
推荐阅读
遇到呼吸衰竭该怎么进行紧急抢救
2025-07-02 09:08:09
遇到呼吸衰竭该怎么进行紧急抢救
功能性子宫出血应该怎么办
2025-07-02 17:46:42
功能性子宫出血应该怎么办
夏天发烧能开空调吗
2025-07-05 16:28:22
夏天发烧能开空调吗
黄色豆腐渣样的分泌物是什么原因
2025-07-04 19:03:11
黄色豆腐渣样的分泌物是什么原因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