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口腔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口腔科于1957年建科,历经近50年的磨练,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医、教、研全方位发展,具有较强实力的科室。

一、 医疗方面:

1957年建科时只有一名医生、两名护士,开设的门诊业务仅限于牙体牙髓病治疗和拔牙术。1977年开设口腔修复科,可制作胶联义齿、锤造冠、固定桥,此时人员增至医生6人、护士3人、技工2人。进入八十年代,口腔科的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1年开设了口腔中医粘膜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口腔粘膜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982年开设口腔病房,收治口腔粘膜病及颌面外科手术病人,共设病床10张。1986年又开设了口腔正畸科,专门治疗青少年及成人的错合畸形等病患。2007年口腔科迁至门诊五层进行改扩建,不仅规模扩大,而且布局合理,更为适合口腔医疗特点。至此,口腔科拥有口腔综合治疗台16台,同时拥有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中医粘膜科、口腔病房等独立科室,拥有医护人员23人,成为综合医院口腔科中规模较大和建制齐全的科室。

为了满足口腔医学发展的需要和口腔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近几年调整了科室结构,考虑到口腔粘膜病发病率低,病人难于接受住院治疗,口腔颌面外科病源少,病人择医性强的特点,加之医院的整体考虑,关闭了口腔病房,转而全力发展门诊业务。

目前,有合理的医疗人员梯队,口腔科现有医师16名,其中正副高级职称医师6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4名。科室学术风气浓厚,注重继续教育,通过分批选送医生、护士到专科医院进行长短期进修学习,提高了科室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也提高了科室管理水平。该科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力求保持诊断水平、治疗水平的先进性。各专业科室能胜任所有口腔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的常规治疗,尤其在口腔粘膜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上颇具特色,在口腔中西医结合领域有一定影响。

该科历来重视医疗安全问题,在北京市较早购置了高压蒸汽灭菌消毒锅,并使用卫生机头,更换具有管路消毒功能的综合治疗台,实现了一人一机的服务承诺,真正保证了患者的利益。2007年口腔科改扩建后,彻底解决了消毒间的合理布局问题,在硬件保证上更上一层楼。与此同时,又着力解决医护人员的防护问题。国际上,口腔医生感染性疾患发病率高,防护是个大问题。科室要求医护在操作中必须使用手套、口罩、面罩等防护用品,可以说,在口腔科进行的治疗中,患者是安全的,医生也是安全的。

二、 教学方面

该科从1980年起开始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本科生、台港奥班、七年制硕士生班的《中医口腔科学》教学任务。师资力量雄厚,无论是课堂授课还是门诊见习、毕业实习,都有一套规范、严谨的教学制度。全体老师不断充实自我,注重教学法研究,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同时,较早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授课老师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1997年由该科教研室牵头,联合十所中医院校协编了由该校赵丽娟教授主编的《中医口腔学》教材,几年来,一直成为中医院校中医口腔教学的主力教材。除此之外,该科还培养了硕士研究生两名,在职研究生一名,已毕业学生得到用人单位好评。

三、 科研方面

该科自1990年以来,先后承担了校级、局级科研课题9项,其中一项获校级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承担新药临床研究3项。

四、学科建设方面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口腔科,该科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口腔病治疗上的优势和特色,开展科学研究,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该科有三位医师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担任北京口腔医学会牙周专委会、修复专委会委员,担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口腔分会副主任委员。

现有口腔综合治疗台16台,数字化口腔线机1套,自动口腔器械灭菌器3台,口腔种植机1套,棱光牙齿美白仪1台

口腔科近几年工作量

2008年:年门诊量28000人次,日均110人次

2009年:年门诊量30000人次,日均120人次

2010年:年门诊量33500人次,日均130人次

2011年:年门诊量35000人次,日均140人次

目前,有合理的医疗人员梯队,口腔科现有医师17名,其中正副高级职称医师6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5名。硕士导师2名。

特色1、中西结合治疗口腔黏膜病及牙周疾病。尤其在中西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扁平苔癣、慢性唇炎、干燥综合征等方面有较好疗效。

特色2、疑难义齿修复,如严重牙体缺损的保存修复、利用残根残冠的固定活动联合修复、咬合异常的重建修复等。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办于1958年,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东直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培训基地,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是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是国家级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医院现有两区一部等多个执业地点。其中东城院区位于海运仓5号,通州院区位于翠屏西路116号,国际部位于东城区东四北大街279号,编制床位1574张,设置临床专业40个,年门急诊量近300万人次。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区域中医诊疗中心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6个,北京市重点专科13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7个,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二室一站”1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医院积淀深厚,名医荟萃,英才辈出,不仅拥有造诣精深、誉名中外的名老中医,也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突出的中年骨干队伍,还有一批基础扎实、勇于进取、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医院先后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1名、首都国医名师14名、长江学者1名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顾氏和平奖”获得者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7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2人,“首都健康卫士”3人,“白求恩式好医生”1人。建院以来,医院以雄厚的师资队伍、优异的教学业绩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承担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台港澳班、留学生的临床授课和实习任务。1958年至今,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质量、高水平中医医师,为世界各地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中医专业技术人才。现有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2个,涵盖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04名。拥有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和北京市教学名师。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医院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队伍建设,是第一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拥有教育部中医内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和北京市中医内科学重点实验室。2014、2015连续两年在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中列居中医院排名首位。 医院不断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模式,实施了多种模式(通州院区模式、普通社区模式、功能社区模式、医联体模式、涿州分院模式、战略联盟模式等)。积极发挥三级甲等医院辐射作用,以首都为中心,组建了中医战略联盟,目前已形成以东直门医院为核心、辐射全国22个省份170余家中医医院的医疗联盟,开展了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科建设、医疗会诊及转诊等多种合作方式,全面提高了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医院早在1991年于欧洲建立中医分院——德国魁茨汀医院,成为重要的中医药国际交流窗口。东直门医院始终把公益放在首位,为国家分忧,为社会担责。在传染病疫情爆发、大地震等危难时刻,东直门人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医院首创全国乡村中医师“3+3”提升工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基层中医人才。肩负着国家医疗援疆援藏、健康扶贫、对口支援等种种社会责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东西南北寻医问药,看中医首推东直门;望闻问切衷中参西,求奇效以德做药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将继续践行“求是善行”的院训,秉承“患者第一,服务第一”的办院宗旨,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追求人才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凸显中医特色优势,引领行业学术发展,为人类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东城院区 国际部
推荐阅读
肾脏会不会有疼痛感
2025-07-02 11:28:00
肾脏会不会有疼痛感
猫毛会吸进肺里吗
2025-07-01 09:11:39
猫毛会吸进肺里吗
肛门囊肿怎么办
2025-07-01 13:51:19
肛门囊肿怎么办
怀孕没有孕吐怎么回事
2025-07-02 17:56:03
怀孕没有孕吐怎么回事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