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立于1998年,是全国中医院中最早建立的大型综合型ICU,目前是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急危重症方向),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及重症医学协作组总牵头单位,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唯一起草单位,《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牵头制定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博士点和硕士点。设置大德路总院、芳村医院、大学城医院、珠海医院4个综合性ICU,1个重症医学重点研究室(广州市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慢病管理门诊(心肌梗死)1个。共有专科床位67张,医护人员共203人,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中心。
【人才梯队】
目前科室人员总数242人,其中医师44人,正高6人,副高12人,中级41人,博导5人,硕导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广东省名中医1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1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1名。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人才6人。专科针对科室发展需求及个人所长,从不同方向进行培养,如中医思维临床人才、国际交流人才、科研方法学人才、重症实验技术人才等。
【专科特色】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以心肺重症作为主攻方向,能全天候收治急危重症包括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呼吸衰竭、重度颅脑损伤、蛛网蟆下腔出血、脑动脉瘤、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夹层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年救治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各类休克等危重患者超过2500人次。专科一直努力于中医药早期干预“逆转”“截流”危重病人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开展诊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依托3个名医工作室(陈可冀院士名医工作室、晁恩祥名医工作室、史载祥名医工作室)工作的开展,将名医经验运用于临床。专科开发应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新技术、新疗法、院内制剂研发等,目前科室运用和开发了近10多种特色疗法及1种院内明星制剂通冠胶囊,并深入开展机制研究。
专科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及研究中处于全国中医系统领先地位,2004年率先在全国中医院中开通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2008年为104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植入心脏支架,随访6年健康良好,创医学的世界纪录。
【科研成果】
近5年主持课题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省部级20项,牵头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6项,发表论文134篇,其中SCI论文47篇,获省部级和全国一级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16项。其中,2015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8年荣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出版行业首部《胸痹心痛与冠心病介入》、《邓铁涛论治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救治危重症60例精解与评析》、《脓毒症肠功能障碍中西医诊疗研究》、《专病专科中医古今证治通览丛书——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心脏研究方法学》等专著12部。其中,《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临床研究》是国家卫健委“十三五”研究生规则教材,《胸痹心痛与冠心病介入》和《邓铁涛论治冠心病》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2010年主办首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2014年牵头制定和发布《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牵头成立全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2018年牵头制定和发布《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指南英文版发布,推动了中医药走向国际。
【专科影响力】
专科主要发起并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专科是广东省护理学会首批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广东省护士协会急危重症专科实践教育基地。
首创急性心肌梗死以“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的胸痛中心建设模式,并于2018年第一批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以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为平台,建立2小时急性心性心肌梗死急救生命圈,与省内17家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每年转诊抢救数百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目前平均D-to-B(患者到达医院大门至血管开通)时间为50分钟,远低于国家要求90分钟以内,达到胸痛中心建设一流水平。其精益管理,优化胸痛中心流程项目荣获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精益管理优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