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急诊医学科

浙医二院急诊中心是 1984 年国内最早成立的急诊中心之一,在 2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创立了一系列的国内之最,许多模式和成果为国内众多医院所推广应用。1987 年率先提出“二线急诊”的理论,建立国内首家急诊监护室,为危重急诊病人的救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990 年创办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的机关刊物----《急诊医学》;1995 年最先开展对严重多发性创伤由急诊科实施一期救治,大大提高了严重创伤病人的救治水平;1996 年成立急诊医学教研室;1997 年建立了院前-院内紧密结合城市区域急救网络;1998 年获得急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 年将微创治疗技术引入急诊,率先开展神经内窥镜治疗脑出血、应用腹腔镜诊治严重多发伤患者,并组建区域高速公路创伤急救网络;2001 年承办的《急诊医学》升格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成为国内急诊医学领域最权威的刊物;还创造性地提出和丰富了急诊医学的“三环理论”,强调院前-院内急诊—ICU的完整体系对危重急诊病人抢救的重要意义;2003 年 9 月成为国内首批二级学科的急诊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05 年成为国内少数开通空中急救的单位之一;2006 年启用国内最先进的急诊中心大楼。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的主要发起单位和成立地,学科创始人江观玉教授曾担任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承建全国2家之一的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认证的国内首家“创伤医学中心”;是国内首批二级学科的急诊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首批国家级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哈佛大学高级灾难医学救援中国培训中心,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承办《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和主办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也是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急诊医学岗位培训中心、浙江省创伤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挂靠单位。学科集临床、教学、科研、出版和培训于一体,是中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中心之一,连续位居复旦大学全国最佳专科(急诊医学)排行榜前5名。

2006 年 6 月正式启用国内最先进的急诊中心大楼,建筑面积 7450m2,设有急诊抢救室、复苏室、诊疗室、急诊监护室、急诊监护后病房、输液中心、急诊观察室等部门。总床位数 108 张,包括急诊抢救床 16 张,复苏床 2 张,急诊监护床 16 张,监护后病房 42 张,日间病房 32 张,其中急诊ICU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急诊科配置各种先进的医疗救护设备,包括中央监护系统、多功能监护仪、高级呼吸机、多功能监护床、床旁血液净化系统、纤支镜、胃镜、脑室镜、腹腔镜、超声机、移动摄片机、物流传输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家属探视系统,设备总价值达 2000 多万元。

急诊中心现有医务人员 103 名,其中有医师 26 名,正高 5 名,副高 6 名,中级 12 名,博士生导师 1 名,硕士生导师 2 名,76.9%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硕士 53.8%,博士 23.1%);护士 73 名,其中副高 2 名,中级 18 名,82.2% 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大学本科 28.8%,大专 53.4%)。学科创始人江观玉教授历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秘书、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目前担任名誉主任委员。中心主任徐少文主任医师担任全国学会常务委员、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和岗位培训中心主任等学术要职。干建新副主任担任全国学会委员、学科发展质控组副组长、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和岗位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

学科以严重创伤综合救治、脏器功能支持、急诊微创介入治疗为鲜明的临床特色。年急诊量 7.5 万人次,特别是危重急诊患者的比例达 8%,明显高于国内的普遍水平。各种急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常年稳定在 92% 以上,救治水平得到国内同行与社会的一致认同。

近 5 年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近 200 篇,其中SCI论文 8 篇,中华医学系列杂志 82 篇;出版专著 5 本;开展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 30 项,科研经费 300 余万元;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一~三等奖各 1 项。主办国际性会议 1 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2 次,省级学术会议 3 次;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1 期,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2 期,急诊护理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2 期。5 年内培养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 13 名,博士 4 名,并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所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急诊医学进展的授课。

学科大量接受包括江西、江苏、安徽、湖南、辽宁、内蒙古、甘肃、广西、河南、湖北等在内的全国各地进修医护人员,平均每年 60 名,浙江省大部分医院的急诊科骨干医护人员均有在本科进修学习的经历。学科是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和浙江省急诊医学岗位培训中心的挂靠单位,承担浙江省急诊医学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二级以上医院的参加培训率达 90% 以上。

学科承办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因子达到 0.871,在临床医学类期刊中名列前茅。还创办了国内急诊医学领域最权威的专业网站----“中华急诊网”,为全国急诊医学同道的交流提供很好的平台,注册会员和访问人次不断增加。学科还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广泛的交流合作,已有 30 余人次外出进修学习和交流。

科室医生
张茂
张裕方
沈伟锋
钟会明
医院信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简称“浙大二院”)创建于1869年,是浙江省西医发源地,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连续两年位居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前十,“自然指数”全球百强、全国第四;是G20杭州峰会医疗保障定点单位及驻点单位。 浙大二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4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除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心血管病、创伤、骨科(培育)、神经疾病(培育) )外,眼科、肿瘤、烧伤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健康管理、核医学科、超声医学科等均为优势学科,多个专科长期位列复旦排行榜前十。医院拥有973首席科学家及杰青、长江学者、“四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十人,始终围绕重大临床难题,探索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创新,建有国内最大规模从基础到临床的完整科研链及专病研究所;率先探索形成“医-学-政-企”多方高效合作“创新中心”机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国家基金项目中标数连续11年蝉联浙江省医院榜首,2021年全国第2。以重大疾病综合救治和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闻名海内外。树立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杭州方案”、微小切口复杂白内障手术、大肠肿瘤规范诊治及群体重度创伤救治等全国标杆,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存活率居国际领先水平;全国率先全面开展日间手术和快速康复,发起并倡导“效率医疗”发展路径,是国内效率最高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之一,也是广受认可的全国“互联网+医疗”的先行者和医疗精准帮扶的领跑者。
滨江院区 解放路院区 城东院区 眼科中心
推荐阅读
过敏性紫癜有什么症状表现​
2025-07-15 18:52:01
过敏性紫癜有什么症状表现​
眼底坏死会引起哪些后果,该怎么治疗
2025-07-17 18:53:21
眼底坏死会引起哪些后果,该怎么治疗
台蛇剑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2025-07-19 11:48:23
台蛇剑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痛风脚肿得厉害怎么办
2025-07-19 18:57:02
痛风脚肿得厉害怎么办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