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男科

男科,经过近40年的发展,科室进一步扩大规模,床位增至72张,成为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院内重点学科。目前由王健教授担任主任(2003至今),侯智副教授(2003至今)、陈国俊副教授(2011至今)担任副主任,病区护士长张海芳(2012至今)、副护士长杨红霞(2012至今)。

拥有医护人员28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名(王健),主任医师1名(侯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名(索吉明、陈国俊),副主任医师1名(任海林),中级职称11名(任承德、唐以众、李嘉、王明岗、白志鹏、李宁、张海芳、杨红霞、张美春、李淑红、赵晓青),初级职称13名。博士学位1人(任海林)、硕士学位6人(陈国俊、任承德、李宁、陶涛、唐以众、王明岗),人才队伍呈梯队化。

2012年收治住院患者1700多人次,年手术量1400人次,门、急诊3万余人次。泌尿外科已成为省内诊治病人最多、整体实力最强的科室之一,是卫生部指定的青海省内唯一具备开展肾移植资质的单位、省内唯一的泌尿外科专业腔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也是青海大学泌尿外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

近年来泌尿外科逐渐形成自己的专科特色,即以微创腔镜泌尿外科为临床主攻方向,以膀胱、前列腺疾病诊治基础研究为重点,逐步规范了临床疾病的诊治。临床、教学、科研齐头并进。重视和加强科室人员建设,有计划,有步骤的先后派出10名医师到国内外医院如德国肯普滕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第九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广州中山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进行专业进修和短期培训,为提高科室的整体业务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临床工作: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通过引进英国佳乐等离子电切系统,对98%以上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从以往大多采取开放手术治疗改变为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的腔道手术,基本结束了前列腺开放手术的历史,实现了质的飞跃。2006年通过引进美国大功率钬激光碎石设备和经皮肾镜、输尿管镜,改变了以往处理输尿管结石、肾结石,只能单一开放手术的治疗模式,在腔镜手术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展,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行列。

通过全科医护人员的积极努力,进一步规范泌尿外科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泌尿外科在许多方面均处在省内先进行列。

1、对泌尿、男性生殖系肿瘤治疗方面,规范了肿瘤特别是对膀胱癌的多种治疗方式,对于不同期的病人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TURBT、全膀胱切除、姑息性治疗以及术后规范的膀胱腔内化疗等多种治疗方式,大大提高了该类患者的生存率。对于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问题,先后开展了省内先进的回结肠可控式膀胱、原位回肠代膀胱等术式,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开展的肾癌根治术,手术彻底、并发症少,近10余年来经该术式的患者5年生存率达98%以上。同时对肾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达省内先进水平。

2、2000年开始率先在省内开展HLA组织配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先后共实施14例。实施亲属活体肾移植2例。泌尿外科被卫生部指定为省内唯一可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单位。

3、近年来年均开展肾上腺各类手术25例左右,可常规开展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腺瘤等手术,尤其对嗜铬细胞瘤和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达省内先进水平,对外科性高血压的诊治有独到之处。

4、大力开展各种微创腔镜手术,如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尿道狭窄冷刀切开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等。每年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300多例,腔镜前列腺手术占全部前列腺手术的99%以上。近年来积极开展后腹腔镜手术,已成功开展了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肾切除、肾上腺切除术,经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等手术。微创、腔镜手术的数量已占总手术量的55%以上。2007被卫生部评为青海省唯一的泌尿外科专业腔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5、通过十余年坚持不懈地开展尿流动力学研究,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膀胱出口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的诊断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6、在男科学方面,目前对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疾病、男性生殖系损伤、两性畸形、尿道狭窄、复杂性尿道损伤等的诊疗达省内先进水平。

二、教学工作:

作为青海大学外科学第二教研室理论教学的一个分支,年均承担本科教学85课时左右。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内实行集体备课、推行多媒体授课,科内获得教师资格证书9人。加强了对本科生见习、实习动手能力的培养。王健教授担任青海大学外科学第二教研室主任,负责全面协调外科学理论的教学工作。2008年外科学被评定为省级精品课程。

为推动全省泌尿外科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先后接受省内六州八县及西宁地区泌尿外科专业进修生约30名。

2002年科室成为青海大学泌尿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授权点,王健教授成为第一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男科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也得到扩大,陈国俊于2011年取得导师资格。从2002年开始至2013年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1名、目前在读研究生21名。

三、科研工作:

近年来在干好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级及省级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科研项目。

1、2003年1月-2005年12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PH值时PC3前列腺小体对人精子活力的影响”的基础科研课题,课题负责人:王健。这也是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历史上第一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项目现已成功结题并获得两项科技成果。

2、2003年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课题“中药益气活血方预防急进性高原病疗效研究”,课题负责人:王健。为此课题顺利开展,科内组成专门的团队两次前往青藏铁路高海拔地区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总结。

3、2003年承担了国家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科技项目课题“PC3前列腺小体超微结构观察和膜表面酶活性测定”。课题负责人:王健。

4、在2003年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青海高原器官移植临床研究”中,承担了同种异体肾移植子项目工作,课题子项目负责人:王健。

5、2005年承担了中华医学会科技发展中心临床多中心研究课题“表浅性膀胱癌药物膀胱灌注预防复发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课题负责人:王健。

6、2007年承担了青海大学中青年科技项目“瑞香狼毒水提取物小鼠药物血清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课题负责人:陈国俊。

7、2008年1月-2010年12月再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来源前列腺小体含量及其膜表面CD13活性与前列腺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探讨”。课题负责人:王健。

8、2008年9月承担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华蟾素注射液对膀胱癌T24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课题负责人:任承德。

9、人前列腺基因细胞Ros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任海林。

10、膀胱尿路上皮癌mir-20α和mir-15A的表达。青海大学科研基金,负责人:任海林。

11、青藏高原地区各民族居民泌尿系结石的成份分析、意义及防治。青海大学科研基金,负责人:王健。

建科四十年来先后有论文分别发表在《EuropeanJournalofObsetetrics&GynecologyandReproductiveBiology》、《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生殖与避孕》、《陕西医药杂志》、《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现代预防医学杂志》、《时珍国医国药》、《现代泌尿肿瘤杂志》等期刊杂志上,共计16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6篇。2004年2篇论文获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论文二等奖。先后有11项课题获青海省卫生厅三新项目证书。

五、科研获奖:

1、1985年《青海高原尿石症初步报道》获省医药卫生优秀论文三等奖。

2、1989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的染色体观察》获省级科技成果证书。

3、1993年《离体肾低温灌注工作台手术自体肾移植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获省级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证书。

4、1996年《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67例报告》获第一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优秀论文二等奖。

5、1998年7月,《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67例报告》被评为青海省首次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6、2001年3月,科研项目《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同种异体肾移植》被省卫生厅评为国内先进水平。

7、2002年1月,科研项目《PC3前列腺小体的提取及其对人类精子活力的影响》被省卫生厅评为国内先进水平。

8、2004年2月,《Prostasome-likegranulesfrompc-3prostatecancercelllineincreasethemotilityofwashedhumanspermatozoaandadheretothesperm.》获2003年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

9、2004年2月,《PC3prostasomes对精细胞上游筛选后活力的影响》获2003年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

10、2004年12月,科研项目《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肾积水》被省卫生厅评为省内先进水平。

11、2006年12月科研项目《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亲属活体肾移植》被省卫生厅评为国内先进水平。

12、2006年12月科研项目《等离子柱状电极与冷刀联合内切开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被省卫生厅评为国内先进水平。

13、2007年12月科研项目《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及取石技术》被省卫生厅评为省内先进水平。

14、2008年12月科研项目《经尿道钬激光联合等离子电切技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被省卫生厅评为省内先进水平。

六、学科带头人:

王健教授是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担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青海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第二教研室主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首席医学专家,青海大学医学院男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一导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及前列腺增生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青海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青海医学会理事。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价同行专家、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享受青海省政府津贴的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是卫生部指定的青海省泌尿外科内镜技术诊疗中心主任。

现任多个医学杂志如《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高原医学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国医学工程杂志》、《西部医学》等的编委。1998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医院泌尿外科留学深造一年。2009年在德国肯普滕医院泌尿外科交流学习3个月。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Qinghai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QUAH) 始建于1959年,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预防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青海省唯一的高等院校直属教学医院。青海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青海红十字博爱医院和青海省预备役步兵旅医院设在医院。是青海省抗癌协会、青海省康复医学会和青海省包虫病学会三个省级一级学(协)会的挂靠单位。医院的诞生是青海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起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她始终肩负着为青海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光荣使命。60年来,作为临床医学高等学府,医院忠于党的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完成大量医疗任务和临床教学任务,为青海省,乃至全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5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02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2010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2013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青海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4年被中国医院协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称号。2016年被评为“西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2017年被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8年被授予全国“人文爱心医院”荣誉称号、青海省“十佳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荣誉称号。医院拥有两个院区(西宁市同仁路29号和南川西路158号),占地面积189.96亩,其中同仁路院区占地86.33亩,南院区占地103.63亩。医疗用地50亩,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医疗用房面积9.7万平米。在建门急诊综合楼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全院现有职工2768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74人。其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96人(正高级148人,副高级248人)。医学博士51人,医学硕士354人,医师队伍中硕士博士占15.82%。血液病学团队和包虫病学团队是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全院编制床位2200张,开放床位1922张(正式床位1895张)。年平均门诊量170余万人次,住院病人6.5万余人次,完成各类手术2.1万余例。病床利用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均达95%以上。医院设有管理部门32个,临床科室47个和医技科室9个。其中,普通外科学、肿瘤学、心血管病学3个学科承担着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内分泌与代谢病学、骨科学、肝胆外科学、病理学、康复医学、创伤重症医学、护理学等15个学科承担着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获批省级质量控制中心12个(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放射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内分泌与代谢病疾病专业质量控制中心、骨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肿瘤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影像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静脉输液配置质量控制中心、康复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微创外科质量控制中心、泌尿外科质量控制中心)。设有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基地、核辐射损伤医疗救治基地、皮肤医疗美容示范基地、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单位、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国家级医药学基地。是国家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基地医院、“七彩梦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医院、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阳光基金”定点医院、光华科技基金会“百家医院人才培养公益促进计划”医院。建有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青海大学包虫病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高原医学影像研究基地、青海省包虫病临床诊疗研究中心、青海省包虫病临床研究中心等。完善的内科学学科体系为全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临床各学科提供综合支撑,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利用高原低氧环境和少数民族资源,围绕高原常见病和地方病,开展了广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高原医学学科群,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肿瘤学专业是医院的优势学科。1969年建科,1994年批准成立了青海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是省内学科建制齐全,人才结构合理,诊疗技术先进的肿瘤诊疗基地。现拥有病床414张,设有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射治疗科、肿瘤妇科和介入诊疗科。近年积极组织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工作,通过组建8个协作团队,推动了个体化综合治疗。医院高度重视和支持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在省内率先开展多学科腔镜微创手术技术,促进了外科诊疗技术的显著进步。目前,普通外科、胃肠肿瘤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肿瘤妇科、关节骨科等学科均能熟练开展腔镜微创手术技术,代表着全省微创手术的发展水平。关节镜技术和胸腔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该省部分地区包虫病广泛流行的现状,组织多学科诊疗团队,积极开展包虫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诊治了大量包虫病患者,参与成立了“青海大学人畜共患病研究所”,获批“青海省包虫病临床诊疗研究中心”和“青海省包虫病临床研究中心”等,建立了由著名普通外科学专家陈孝平院士驻站的“青海省肝脏外科学院士工作站”,成立了“青海大学董家鸿院士工作站”。获批“青海省包虫病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依托单位。引进特聘院士2人,入选“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2人,录取2名博士研究生,实现该省包虫病专业博士生培养零的突破。在包虫病流行地区开展了患者筛查、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等工作。还利用三维手术系统、射频消融、放射治疗、微波治疗等多种技术,努力提高晚期患者的疗效,部分技术有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促进了肝胆外科诊疗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响应国家号召,于2009年率先在省内成立了康复医学科,并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添置了大量的专业设备,与香港复康会等专业组织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目前,能规范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康复治疗技术,有效推行了早期康复治疗。作为青海省康复医学会挂靠单位和青海省康复治疗师培训基地,为推动该省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积极在骨科学等学科推进亚专科建设。将骨科学细化为创伤骨病科、关节外科和脊柱外科,培养专门人才,拓展亚专业技术领域,获得良好效果。人工关节置换、关节镜技术、带血管的骨与肌肉游离移植技术、环椎侧块及椎弓根钉技术、下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全胸腰椎椎弓根钉及前路固定技术、骶椎及骨盆内固定技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技术、脊柱畸形矫形技术、脊柱结核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矫形内固定技术、椎间空镜技术、微创手术技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医学影像中心是青海省医学影像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拥有256层CT机、3.0T磁共振仪等设备,能开展冠状动脉CTA成像、门静脉CTV成像、颅脑及腹部脏器CT/MR灌注成像、心脏及神经根MR成像、颈动脉斑块黑血技术及颅脑扩散张量成像(DTI)、波谱成像(MRS)、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合作,开展高原环境相关医学影像研究,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病理科是青海省病理诊断中心和青海省病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拥有省内最强的人才队伍,开展了省内最全的技术项目。近年积极开展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点阵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靶向基因和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HPV/DNA核酸分型检测、原位显色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EBV、细胞DNA自动扫描分析、麦克奥迪病理远程会诊等新项目,积极推广适宜技术,促进了该省病理诊断水平的显著提高。通过积极努力,医院被批准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呼吸病学、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肾脏病学、血液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风湿免疫病学、神经病学、老年医学、肿瘤学、普通外科学、泌尿外科学、烧伤外科学、妇产科学和麻醉学15个专业获得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资格。临床教学是医院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承担着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博士、硕士以及外国留学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培训、基层医疗机构骨干医师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和进修医师带教等多层次的临床教学工作。全院设有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20个临床医学教研室,8个二级学科、22个研究方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内科学(高原医学方向)具备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全院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4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已获批省级临床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多年来,在青海省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青海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出了大量临床医学人才。2018年,完成了本科教学任务10520学时,同时完成了与之相配套的见习带教、实习带教等临床教学工作。自1995年血液病学专业开始硕士研究生招生以来,23年共招录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2330名。2018年毕业学生241人,招生278人。医院独立培养的首批两位博士研究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标志着医院已经具备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组织完成了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日趋完善,完成了2018级94名住培学员的招录工作;按计划完成了2016级63名、2017级77名住培学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负责完成了全省2015级住培学员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培结业考核及2016级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学员理论结业考核,医院培训的2015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在全国统一结业理论考核中通过率达93%,以较大优势再次蝉联全省第一。经积极申报,医院普通外科学和重症医学获准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2018年医院顺利通过了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专业评估组对医院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评估;完成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的建设,并通过了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复评;通过了2018年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积极准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接受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专家组的认证前期考察;经过积极申报,医院被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定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015年,得到了青海省卫生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和青海大学“一省一校”项目的资金支持,建成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投入1100万元,购置了临床技能模拟培训设备570余台(件/套)。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设有19间模拟训练室,2016年被青海省卫生计生委批准为“青海省临床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医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于2009年设立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青年科研基金”,每年提供100万元资金作为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启动经费。建立了科研创新激励机制,2014年制定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科研项目及优秀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召开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表彰奖励。经过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4项,其它项目203项。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并获得省级科技成果122项,其中1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余均达到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发表学术论文1636篇,其中SCI收录46篇。
推荐阅读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025-06-26 20:53:50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哪些因素容易引发肺栓塞
2025-06-30 19:07:39
哪些因素容易引发肺栓塞
儿童视力下降怎么办
2025-06-27 12:49:33
儿童视力下降怎么办
月经紊乱怎么调理​
2025-06-26 13:46:54
月经紊乱怎么调理​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