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创伤外科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于1999年在山东省率先成立了以创伤骨科为主导的创伤外科专业,现已成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医疗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青岛市东部地区创伤救治及创伤疑难疾病治疗中心。

创伤外科现有医师10人,其中教授2人,主治医师6人,全部在读或硕士毕业,5名已博士毕业或在读博士学位;护理人员12人,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或在读本科、硕士。有三人分别在美国、英国、韩国和香港长期留学和培训已学成归国。同时,创伤外科又是中华医学会青岛市创伤学会及青年创伤委员会主任单位,有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兼秘书4人,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创伤外科学会及青年创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会1人,处于青岛市骨科及创伤外科专业的领导地位。

创伤外科在重大创伤急救、脊柱损伤、骨盆及髋臼骨折和四肢复杂骨折、复杂骨科创面感染、骨折不愈合、肢体功能重建、复杂手足外伤及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和知名度。每年高质量完成600余例高难度手术,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成为山东省继续教育基地和培训中心,人工神经材料、骨修复及重建的临床应用及实验都处于良性发展阶段,目前为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VSD技术培训基地。已连续多年承办臂丛神经损伤诊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骨盆髋臼骨折及创伤骨科新进展等国家级医学教育项目和省级医学教育项目。并承担全运会、奥帆赛等各项大型活动的医疗安全保障任务。

创伤外科在保证繁重的医疗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有较高的科研水平,科室要求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要增强科研意识,参与科研。到目前为止,已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8项,结题4项,其中,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的免疫学与临床应用研究获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岛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系列研究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基础研究获山东省教委三等奖、青岛大学二等奖。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12部,省级以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叶发刚主任出版专著《临床骨科内固定学》、《骨科并发症治疗学》分别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副主编专著1部,正在担任《中华临床系列外科彩色图谱丛书》(共13分册)总主编、《骨科彩色手术图谱》第一主编,参编参译专著8部。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89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省属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省直保健定点医院,位居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第21位。目前,医院市南院区、崂山院区、西海岸院区、市北院区、平度院区开放床位5962张。全院五院区年门急诊量642.4万人次,出院31.4万人次,手术16.7万例。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专科)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4个、精品特色亚专科5个,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获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口腔医学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医院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407名,博士1140名,硕士2128名,留学归国人员200余名。拥有双聘院士1人,院士“首席科学家”2人,院士“首席医学专家”1人,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人,国家卫健委、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4人,担任国家级学术委员会常委及以上职务16人,省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300余人。医院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科教楼,拥有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PET-CT、PET-MR、TOMO等国际一流设备,万元以上设备达1万余台件。医院打造了国内一流的器官移植中心,目前已完成高难度心脏移植58例,肝脏移植1441例,肾移植2276例,肺移植40例,数量及水平稳居全省第一;达芬奇手术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已实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6400余例。与此同时,医院大力推行智能化医疗,获批全省首批互联网医院,成为全省首家通过互联互通五乙测评三甲综合医院。
崂山院区 市北院区 市南院区 西海岸院区 平度院区
推荐阅读
锌片可以和维生素B6一起吃的功效有哪些
2025-07-12 11:53:55
锌片可以和维生素B6一起吃的功效有哪些
白带呈豆腐渣样该怎么治疗
2025-07-10 12:04:37
白带呈豆腐渣样该怎么治疗
肋骨骨裂怎么养
2025-07-11 11:23:25
肋骨骨裂怎么养
眼睛脉络膜炎该怎么治疗​
2025-07-12 10:04:19
眼睛脉络膜炎该怎么治疗​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