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一疗区一组:

该专业始建于1973年,是吉林地区第一个独立的神经病学专科。2019年神经内一科一组开始独立工作,先后被评为吉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吉林市医学重点专科、吉林市神经系统疾病精准医学创新团队及吉林市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等多个荣誉称号。临床设有31张病床,辅有24小时长程视频脑电图室及省级精准医学临床转化平台。专业人员20人,在职医生6人、技师2人、检验师1人、遗传咨询师1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实现医生岗位全员硕士化,博士后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担任省部级社会兼职12人次。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10余名,通过率达到100%。近五年,团队共获批科研项目10余项,经费300余万元。发表SCI文章10余篇,国家级以上论文20余篇,参与及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13项,市级项目5项。目前科室受聘为中国心脑血管病合理化用药吉林省科普示范单位、吉林省抗癫痫诊疗联盟单位、吉林省眩晕联盟单位、吉林市精准医学联盟单位。工作优势集中在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病人的诊疗,针对帕金森氏病、头晕、头痛、癫痫、自身免疫性脑炎、脱髓鞘疾病及脑卒中后抑郁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并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神经一疗区二组:

神经一疗区二组拥有主任医师、教授两人,中级职称5人,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 对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诊断实行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对神经系统危重症、疑难病、变性脱髓鞘疾病、视神经眼科疾病的治疗尤其擅长。近年来他们先后开展了头痛及认知障碍门诊(记忆门诊),并派人到宣武医院、天坛医院系统学习相关诊疗,并取得国际认证资质。科室长期和301医院、宣武医院、天坛医院进行诊疗合作。与中国顶尖医院神经内科接轨。进一步完善了疑难病诊治。科室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取得省、市科研成果数十项,在研省级课题十余项,发表sci及核心论文十余篇。核心论文十余篇。记忆门诊目前为更好满足认知障碍患者需求,开展预约诊疗、免费量表筛查。

神经二科: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二科现拥有一支爱岗敬业 团结协作 学术气氛浓厚 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 全科实现硕士化,共有主任医师4人 副主任医师3人 主治医师5人 硕士生导师3人 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7人 设有病床55张 多年来一直把脑血管病的治疗作为临床医疗和科研的主攻方向 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既开展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脑血栓超早期的动脉溶栓及脑血管支架成形术的治疗,又采取了的具有较好远期疗效的XS内能疗法,该种治疗方法临床观察万例,治疗效果显著,无一例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在治疗急性进展型卒中及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再发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另外,在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科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出血量较大、又不适合开颅手术的患者,采取了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而更具科室特色的治疗手段是鞘内注射立止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首创者科室负责人张英杰主任因此荣获了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年该科引进了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CPT),它通过测定皮肤和粘膜的电流感觉阈值(CPT)来确定所测试的感觉神经的传导阈值,提高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率。

在张英杰主任的带领下,在科副主任吴宏伟、贾晓静及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在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承担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2项,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2项,发表国家级论文40余篇,其中做为吉林省老年病医学会常委、吉林市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张英杰主任,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1项,三等奖2项,著书2部,省教育厅课题1项;科副主任贾晓静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教育厅课题2项,著书3部,核心期刊论文16篇,因其在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在2010年被评为“吉林省卫生系统拔尖创新人才”;神经护理教研室主任周丽琴主任医师发表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EI会议论文2篇,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

在提高科研及医疗水平的同时,科室更注重教学革新,负责医学硕士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成人教育及进修医生的教学工作,为吉林地区培养医务工作者做出重大贡献,目前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4名,均在该市三级甲等医院工作。

精干的团队加上先进的技术,神经二科多年来对脑血管病、癫痫、运动神经元病、痴呆及肌病等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吉林地区位于领先地位。

神经内科卒中一组:

神经内科卒中一组隶属于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病学科。目前共有医生六名,主任医师、教授二名,硕士研究生导师二名。承担北华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硕士研究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重任,是一个团结奋进、朝气蓬勃、技术过硬、勇挑重 担的集体。团队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氏病、脑炎、脑膜炎、多发性硬化、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面神经炎、 特发性面肌痉挛、颈椎病、眩晕、偏头痛等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专科业务特色: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并将急性期治疗与康复期治疗融为一体,提高了治愈率,大大减少了致残率,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58年,经过附属医院人四十五年的奋斗,现已发展成为科室建制完善、人才梯队合理、技术水平领先、医疗设备精良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先进的医疗设备、优良的服务水平享誉省内外。医院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738张;年门诊量达30余万人次,年收治病人在1.3万人次;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70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107人。医院有临床科室33个,医技和其他技术科室15个,省重点专科2个,市重点专科7个,有5个学科14个专业为硕士研究生授予点,硕士研究生导师20余人;有7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设有临床免疫研究室、心血管病研究室、脑血管病研究室、手显微外科研究室、医学真菌研究室、肾病(风湿病)研究室、呼吸病研究室、糖尿病与代谢性骨病研究室等8个研究室,其中临床免疫研究室为省卫生厅重点研究室。 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化医院发展的要求,医院购置了大量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拥有多功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遥控数字胃肠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螺旋CT、磁共振机、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全自动血球分类计数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全血动血凝仪、彩色多普勒、伽玛照相机、超声乳化仪、体外循环系统、心脏床旁监护仪、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设备规模体系,提高了医院的综合诊治能力。 医院还建立了院内微机管理网络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固定资产超亿元。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在诊治疑难病、高新医疗技术方面跃上了新台阶,救治大批危重病人,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医院开展了心脏射频消融术、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二尖瓣及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大张术、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断肢、断指(趾)再植技术,断指延迟再植功能重建手术、臂丛神经损伤治疗及积压种带血管的组织瓣移植、肾移植等高难度手术、经皮经肝胆手术、右腋下微创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开展了首例视网膜玻切手术和电视野、电生理诊查技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技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技术等技术,使医疗技术与国际接轨,部分科室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省内知名、地区权威的水平 。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还承担着北华大学的临床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精粹的医学人才。1985年实行院系合一的管理体制,设立医学系、护理系、医学影像系,设有临床教研室35个和4个教学实验室,医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日趋完备,承担6个系8个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年完成理论授课12000学时,年接收课间实习、毕业实习学生800余人次。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承担过国家“七.五.”、“八.五”期间攻关课题,近三年,共立科研究项目87项,完成37项,获国家、部省级、厅局级共24项。其中《我国儿童青少年风湿热的调查与群体性一级预防方法的建立》于2001年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新药“复方联苯苄唑溶液”获转让费120万元。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40项。发表学术论文590篇,其中国家级523篇,地方级67篇。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对外交往和技术交流不断扩大: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一些高等学校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经常派学者访问、研修,并进行了多次学术交流。
推荐阅读
悬垂腹是怎么形成的
2025-07-06 18:26:58
悬垂腹是怎么形成的
开塞露一次用量多少
2025-07-07 17:33:55
开塞露一次用量多少
紧急避孕措施有哪些
2025-07-05 19:39:38
紧急避孕措施有哪些
试管取卵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5-07-05 17:49:45
试管取卵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