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中西医结合科前身追溯到1954年5月建所时成立的中医室,当时聘请尚古愚、赵炳南等著名中医担任中医中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工作,并指派专人学习中医经验,全所95%以上的人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举办的中医学习班,使中医药学习具有全所性。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神经性皮炎、晚期梅毒、结核样型麻风、阴茎癌、皮肤慢性溃疡等研究;门诊90%以上的病人采用中医、中药、针灸、梅花针、穴位封闭、拔火罐等疗法。1959年中医室负责人吴绍熙,邀请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院、北京中医学院等联合研究多项课题,还开展中药抑、抗真菌的研究,对中药大戟的系统分析,完成土木香和广木香抗菌谱的测定和20种中药的初筛工作。1970该所搬迁至泰州,未单设中医室,但有中医师出席门诊。

1984年该所迁入南京,1987年成立中西医结合科,吴绍熙教授兼科主任。1989年4月,张怀亮主任医师接任中西医结合科负责人,在张怀亮主任带领下,经过20余年的发展,科室已建成具有现代中医皮肤科的的特色科室,承担该院所中西医结合医、教、研工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开展对各种疑难皮肤病的治疗,中医治疗室坚持开展传统中医药治疗项目:针刺、水针、梅花针、艾灸、中药美容等,形成我院的中医特色。多次主办国内和省内中医专业学术会议和国家继续教育培训班。另外,该科提供的协定中药处方生产的自制中成药和代煎中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三五”规划大力发展和扶持中医药事业,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所院新门诊大楼投入使用为该科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长期以来患者就诊的中医药需求;以及中西医结合科自身进一步发展等因素。在所院领导大力支持下,经过前期准备、试运行,于2016年5月23日正式开设中西医结合科门诊和中药房。

中西医结合门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通过中西医优势互补,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特色治疗。目前发展定位于:损美性皮肤病:中重度痤疮、顽固性扁平疣、颜面再发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玫瑰痤疮、黄褐斑、斑秃、白癜风等;复发性皮肤病:肥厚性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红斑鳞屑性皮肤病: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苔藓、多形红斑等;感染性皮肤病:病毒疹、疖痈、带状疱疹、丹毒等;皮肤血管性皮肤病及慢性溃疡:过敏性紫癜、变应性血管炎、结节性红斑、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治疗室特色治疗:中药冷喷、中药倒膜、中药超导、中药塌渍、头皮针、梅花针、艾灸等。

中西医结合门诊从中医优势病种切入,采取遴选病种、优化方案、临床验证、形成路径,开展特色优势中医专病建设,建立完善的专病患者数据库,为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提供可靠数据;加强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的研究,充分发挥中医的治疗潜力,在诸多病症上做到病有专治,治有特色,对有效方剂加以运用推广。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研究所)(以下简称“院所”)1954年创建于北京,始名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1984年迁南京现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从事皮肤病、性病、麻风病,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唯一国家级专业机构,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承担国家性病、麻风病防治任务。现有在职职工435人,其中高级职称78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为教育部重点学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皮肤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有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各1个。专科特色显著,拥有国内最齐全的皮肤病性病学亚学科。少见深部真菌病、性传播疾病、大疱病、血管炎、皮肤肿瘤诊疗,重症药疹抢救,皮肤血管瘤放射治疗和皮肤病理诊断等技术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百种自主研制的自制制剂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临床,深受患者好评。现日均门诊量3000余人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医疗安全意识,优化就诊流程,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院所承担国家性病、麻风病防治任务,建立遍布全国的疫情监测网络,参与制定全国性病、麻风病防治规划、措施、标准和实施方案,开展对全国性病、麻风病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为我国性病麻风病预防控制事业作出重要贡献。院所编辑出版《中华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是世界卫生组织性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医学真菌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院所共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7项、部省级奖90余项,其中“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策略、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4000余篇,培养研究生210余名,培训国内外业务骨干逾万名。近年来,获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150余项,每年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作为国家卫计委的参谋和助手作用,着力提升全国性病、麻风病防治机构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坚持以疾病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和学科队伍建设,进一步打造感染性皮肤病、皮肤肿瘤与皮肤病理、免疫炎症性与过敏性皮肤病、光照相关性皮肤病、美容性皮肤病等皮肤亚专业临床研究中心,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推荐阅读
青少年肘关节剥脱性软骨炎怎么治疗
2025-07-16 09:48:13
青少年肘关节剥脱性软骨炎怎么治疗
耳闷耳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5-07-17 09:35:03
耳闷耳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膝盖上有红点点怎么回事
2025-07-15 18:32:10
膝盖上有红点点怎么回事
心绞痛和心梗如何区分​
2025-07-13 08:33:43
心绞痛和心梗如何区分​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