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地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是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博士后流动站、省级重点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担负本科生、七年制本硕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和基层医院进修医生的教学培养任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已培养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200余人。其中多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许多毕业研究生已成为当地的学科带头人,部分担任科室负责人和省市学会负责人,个别担任国家级学会负责人,其中张连峰主任为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技术优势
1、内镜下新技术:EMR及ESD(消化道大息肉、平滑肌瘤、间质瘤、早癌切除)、STER(隧道技术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POEM(贲门失迟缓的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术(EUS-FNA)。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组织胶及硬化剂注射术、食管狭窄探条扩张术、食管支架植入术、小肠支架植入术等。
3、ERCP技术:胆道结石、胰管结石的内镜下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的支架治疗,胆总管扩张及狭窄的支架治疗等。
4、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
5、消化道肿瘤。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病房床位208张,每年收治约10000例来自全省各地和周边省份的病人,其中大部分是疑难和危重病人,临床诊疗水平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生42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7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2人、主治医师10人,住院医师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硕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6人;曾公派出国学习5人。
诊疗特色:
1、每周四定期举行病例讨论会,解决了大量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对中青年医师的培养亦有重要意义。
2、2000年以来长期开展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脂肪肝的系统研究,2003年以来已进行肝活检500余例。
3、对消化道大出血、重症急性胰腺炎、肝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的救治有丰富的经验,每年抢救危重病人约600例,成功率98%。
4、人工肝治疗室引进日本旭化成IQ-21血液净化机,可进行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胆红素吸附等技术,治疗重症肝病安全、有效。
消化内镜室配备有各种先进的电子胃镜、胶囊内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电子结肠镜和内镜下治疗设备,图文处理系统,以及内镜清洗消毒中心。各种内镜下介入诊疗技术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特色如下:
1、1997年开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奥狄氏括约肌切开取石(EST),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以来,已治疗良恶性胆胰疾病约2000余例,无论是治疗的病人数或是疾病的种类都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包括CCTV-10等多家新闻媒体曾对该科的内镜下治疗进行了报道。常规开展的工作有消化道息肉摘除术,内镜下止血,内镜下食管狭窄扩张,食管腔内支架置入术,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等。
2、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及其引导下穿刺术在河南省省级医院独此一家,适用于诊断粘膜下肿物,判断消化道肿瘤的分期,为內镜或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3、EMR及ESD切除消化道早期肿瘤及巨大粘膜下隆起,避免患者开胸手术;
4、胶囊内镜及小肠镜,可对小肠疾病进行全面诊断、治疗;
消化实验室(消化疾病研究室)是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的组成部分,配备有价值数百万元的仪器设备,开展许多为消化专科病人服务的实验项目,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全套试验(2001~,12000例次),无创性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13C、4C-呼气试验(2000~, 13000例次),呼气氢试验检测胃肠动力及小肠细菌过度繁殖;为此类病人解决了诊断难题,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实验室还能进行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临床实验研究。
胃肠动力研究室配备有进口的上消化道测压仪和24小时上消化道pH监测仪,是河南省仅有的可以开展食管测压、动态胃酸监测的几家单位,对于长期有上消化道症状、经胃镜等各种检查不能确诊的食管和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及功能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成果/创新
消化内科的科研重点方向为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治、良恶性胃肠道及胰腺胆道疾病的内镜介入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慢性肝病、重症胰腺炎等的治疗研究等。2002年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获得省级和厅级科研成果奖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