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药物性肝病组长单位、脂肪性肝病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试验基地,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河南省首届中医名科,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首届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率先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由脾胃肝胆病科一区、脾胃肝胆病科二区、内窥镜诊疗中心、人工肝血液净化中心组成,开设病床95张,年出院病人2600余人次。门诊设有肝病(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自免肝、酒精肝、肝硬化)、胃肠病(溃疡、慢性胃炎、食管炎、肿瘤、胆囊炎)、胰腺疾病等专病门诊,年门诊量6万余人次。
在学科带头人赵文霞主任带领下,以病人为中心、以科研为龙头、以教学为两翼、以技术求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医、教、研、护为一体的中医重点专科。形成科室有专家,专家治专病,专病有专药的诊疗特色。坚持以发展中医为主导,引进现代高新技术。开展了多种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把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血液净化治疗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科室拥有Plasauto-iQ全自动血液净化装置、伟力人工肝支持系统、伟力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C13呼气实验、氢呼吸实验、电子胃肠镜、胶囊胃镜、十二直肠镜等设备。承担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本科生、研究生、高护、中医肝病学等教学任务,招收培养消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多名;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医药防治慢性乙肝的临床研究”;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临床研究”、“慢性胃炎中医优化治疗方案及其疗效评价模式研究”、“振华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经验传承及其方证研究”;参与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干预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健脾清化方基于MTP-APOB脂质转运途径干预干扰素抗丙肝病毒机制的体外研究”。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13项,厅局级15项。
二、主要收治病种
(一)肝硬化: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肝硬化形成是由”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组成”三步曲”组成,是各种慢性肝病导致严重后果的共同途径。肝硬化是我们主要临床研究重点病种。肝硬化在我国除病毒性肝炎外,因长期大量饮酒而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肝硬化及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等原因。肝硬化是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失代偿期患者5年存活率不足15%,每年由该病引起的死亡人数大约为30万,在十大疾病死亡原因中列为第六位。由于肝硬化是一个长期的慢性过程,肝硬化中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细胞肝癌。
该科自七十年代即开展对肝病的研究,在老一代名老中医李普教授等的言传和指导下,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科室在不断发展壮大,从初期的30张病床到目前的85张病床,从一个病区扩展到两个病区,特别是最近三年,被评为河南省中医重点专科以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专科有专家,专家治专病,专病有专药的中医特色,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临床疗效显著,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较高,服务态度优良,社会影响良好的医、教、研协调,设备功能齐全的重点优势中医肝病专科。
在肝硬化诊治方面,发掘继承名老中医的经验,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科研为龙头,临床为阵地,学术为根基,探索了一条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之路,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肝硬化诊疗规范。在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辩证和辨病相结合,根据病人的体质,及肝硬化的不同阶段(肝积、鼓胀)制定一系列治疗方案,对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有一套完善的诊疗方案,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肝硬化的辨证分型到顽固性腹水的中医药治疗不断探索,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如对顽固性腹水的治疗,一直是困扰消化科医师的难题,我们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发挥中医的非药物治疗优势如中药外敷神厥穴,并配合针灸气海穴,局部穴位按摩,结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方法使顽固性腹水很快地消退,且不易反复。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人体感染了嗜肝病毒所致的一种病程超过6个月的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有肝功能损伤所致的肝区疼痛、黄疸、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上腹不适、乏力等症状。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为我们主要临床研究重点病种。
应用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提高疗效,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以中医为基础,借鉴现代医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医辨证分为急黄、阳黄、阴黄、瘀黄,在运用不同中药治疗的过程中,结合血浆置换和胆红素吸附的方法,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防止和降低了血浆置换和胆红素吸附术后黄疸的反跳。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抑制病毒如苦参素,肝炎灵注射液等,保肝降酶,提高了HBV-DNA转阴率,阻止了向肝硬化演变;减少了干扰素应用。重型肝炎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病程,降低了医疗成本,使疑难重症肝病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脂肪性肝病:脂肪肝是一种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脂肪性肝病为我们主要临床研究重点病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在15%~20%左右,约有25%的脂肪肝患者并存肝纤维化,1.5%-8%的患者可发生肝硬化。
该科从1993年开始进行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根据文献检索及临床观察,认为脂肪肝属于痰湿瘀阻型比较多见,开展了“脂肝乐治疗脂肪肝(痰湿瘀阻型)的临床及实验研究”,1996年该项目获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脂肪肝病人多合并有慢性胆囊炎,故我们进行了“消脂护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瘀阻型)合并胆囊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证明该中药对降低血脂、利胆,改善瘦素、胰岛素抵抗,减少模型肝脏脂肪沉积都有明显的效果,1999年该研究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脂肪肝临床多见痰湿阻滞、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血瘀血热型,究竟哪种方法对脂肪肝治疗更有效,2000年我们又开展“中药不同治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疏肝健脾方、化痰祛湿方等能显著降低血脂、ALT、AST、胰岛素抵抗指数、肝匀浆血脂、游离脂肪酸、丙二醛(MDA),并对肝脏病理及超微结构均有显著改善,该研究获得2004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我们对健康体检者脂肪肝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瘀热内停多见,赤芍具有活血化淤、凉血退黄的作用,那么赤芍对脂肪肝治疗作用如何?故开展了“赤芍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课题,发现赤芍具有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血脂的作用,对改善肝脏的脂肪沉积有一定影响,2006年该研究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我们还获得了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消脂护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开发研究”,完成了消脂护肝胶囊的药学、药效学、毒理学、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已通过验收并获得一致好评,专家认为该研究已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同时我们多次制定和修改了脂肪肝中医药诊疗规范,2004年“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获得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创新技术二等奖,使得脂肪肝的治疗更加规范化,形成了中药外敷、肝病治疗仪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四)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慢性胃炎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如药物、微生物、毒素和胆汁返流等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病理由轻到重,由浅表到萎缩,呈进行性发展,炎症性变化包括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形成萎缩病变为主的慢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CAG主要采用辨证分型治疗、针灸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均已取得较好的疗效,使病变的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并建立动物模型,结合临床开展实验研究和基础研究,探讨中医药疗效的作用机制。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CAG不仅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恢复,而且通过胃镜和病理活检的治疗前后对比复查资料证实,本病病理变化如急性活动性炎症,萎缩性退化,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也可得到减轻和消退,故认为CAG是完全可以逆转的。1983-1986年开展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脾胃气虚本质研究”,该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1992年完成了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临床与实验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从1997年就制定了稳定的研究方向,1998年相继完成了“夏连抑幽胶囊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河南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清幽丸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及实验研究”获河南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通过临床及科研形成了该科室诊治慢性胃炎的诊疗方案,经临床应用,不断优化,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传统观点的基础上,注重辨证和辨病的结合,将慢性胃炎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寒热夹杂、瘀血阻络五证,分别采用疏肝和胃、温中健脾、养阴益胃、寒热并用、活瘀通络等治法,结合非药物疗法治疗,因人因时因病采用针、灸、火罐、外敷、推拿、按摩、捏脊、埋线、穴位封闭等不同方法,突出了中医特色,提高了中医治疗率,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Hp相关性胃炎治愈好转率为97.8%,萎缩性胃炎治愈好转率为91.2%。
(五)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该病在欧美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约为10万分之18,而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在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其发病率迅速增长,60—70年代曾创下发病率增加15倍以上的历史。在我国,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之检查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本病治愈难度大,且又常易复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从1958年科室成立起即开始对本病研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对该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从中医理论出发,针对UC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和国人UC的发病特点,结合丹溪痢疾“皆湿热为本”的理论,抓住湿、热、瘀三邪;并根据UC反复缠绵,病久难愈,病多虚实夹杂,《伤寒论》“少阴病,下利便脓血,桃花汤主之”,《丹溪心法》“虚弱衰老久病宜升提”,以及《仁斋直指方》“无积不成痢”、李用粹“恶血不行,侵入肠间而成痢疾,当祛瘀”等理论,从中医辨证出发,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立法,在控制UC急性发作和预防复发上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目前形成的特色治疗为运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具体内容为根据中医辨证,以健脾清热、活血化瘀之健脾栓配合益气养血、化瘀宽肠中药汤剂口服,及针灸治疗(取天枢、关员、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为主穴,隔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并从2006年开始在院内使用健脾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0多例,取得较好疗效。
(六)急慢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观点,运用中药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活血化瘀等法,采用中药灌胃、灌肠、外敷、针灸四联疗法,配合西药支持疗法及床旁持续血液滤过,先后收治了多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避免了手术及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了病程,降低了医疗费用。并在慢性胰腺炎复发防治方面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中药治疗的方法和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三、胃镜室:开展了胃肠道疾病内镜下常规检查与治疗。并能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消化道肿瘤镜下微波治疗和局部化疗、食管支架置入术、食管静脉曲张的套扎术消化道息肉摘除术、ERCP技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素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止血、色素内镜、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及无痛胃镜和无痛肠镜等技术,使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四、人工肝血液净化中心:2001年引进全国最先进的全自动血液净化装置,成立了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中心。广泛开展了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吸附、血液滤过及连续性血液净化等多项技术,用于治疗中毒、重症急性胰腺炎、重型肝炎、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狼疮肾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疗效显著。其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在国内领先。获河南省中医管理局贰等奖1项。
五、特色制剂品种介绍:
1.夏连抑幽胶囊(2005Z01777)
功能主治:和胃降逆,清热抑幽。用于寒热错杂,胃气不降,脘腹胀满,心下痞痛;因感染幽门杆菌所致的慢性胃炎、胃溃疡。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
疗效:几年来,应用夏连抑幽胶囊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寒热错杂证1000余例,有效率达87%,科研立题一项,并获得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等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
2.慢肝康丸(2005Z02235)
功能主治:养血柔肝,舒肝健脾。用于血虚、肝气郁滞型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日3次;或遵医嘱。
疗效:几年来,应用慢肝康丸治疗慢性肝炎血虚、肝气郁滞型1000余例,有效率达86.6%。
3.脂护肝胶囊(2004Z01379)
功能主治:清肝祛痰,舒肝消脂。用于痰湿、血瘀性脂肪肝、高脂血症、肥胖病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2-3次;或遵医嘱。
疗效:几年来,应用消脂护肝胶囊治疗痰湿、血瘀性脂肪肝、高脂血症、肥胖病等1500例,有效率达89%。科研立题四项,并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十一五常见病诊疗规范项目一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4.胃胀舒合剂(2004Z01402)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舒肝理气。用于脾虚、肝气郁滞型腹胀腹满、痞满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ml,一日3次。
疗效:几年来,应用胃胀舒合剂治疗脾虚、肝气郁滞型腹胀腹满、痞满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2000余例,有效率达93%。
5.胃痛宁合剂(2004Z01378)
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活血化瘀,缓急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型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疗效:几年来,应用胃痛宁合剂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1000余例,有效率达90%
6.退黄合剂(2004Z01409)
功能主治:利胆退黄,保肝降酶。用于湿热郁滞型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ml,一日3次。
疗效:几年来,应用退黄合剂治疗湿热郁滞型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1000余例,有效率达88%。
7.软肝丸(2005Z02231)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用于血瘀所致的肝脾肿大,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日3次;或遵医嘱。
疗效:几年来,应用软肝丸治疗血瘀所致的肝脾肿大,肝纤维化,肝硬化2000余例,有效率达83%。
8.润肠通便丸(2005Z02242)
功能主治:益阴养血,清热导滞,化瘀散结,润肠通便。用于因血虚津亏,燥热内结,气滞不行所致的大便秘结,排便困难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日3次。
疗效:几年来,应用润肠通便丸治疗因血虚津亏,燥热内结,气滞不行所致的大便秘结,排便困难1000余例,有效率达86%。
9.肝炎康丸(2005Z02232)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理气通络,退黄。用于湿热、气滞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转氨酶高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日3次。
疗效:几年来,应用肝炎康丸治疗湿热、气滞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转氨酶高1500例,有效率达88%。
六、中医特色疗法:
1.中药外敷:运用中药外敷适用于肝积脾大、肝硬化并发腹膜炎、顽固腹胀、难治性腹水者。
2.针灸:适用于白细胞低下、慢性腹泻、腹胀、恶心呕吐。
3.灌肠:适用于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便秘等症。
4.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生物电子反馈疗法):适用于肝区疼痛、黄疸等。
5.穴位注射:辨证取穴,辨证用药,对白细胞低下者效果佳。
6.腹水回输:适应症:顽固性或严重腹水导致患者腹部胀痛难忍、食欲下降、尿少等,均可行腹水浓缩回输术。
七、社会地位及影响:
科室拥有消化内镜(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用于临床检查需要,可以开展临床常见病的镜下治疗,成立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中心,开展了血浆置换等多种治疗方法,使疑难重症肝病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在河南电视台“名医堂”及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多次举行专题讲座。在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均有专题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制出了消脂护肝胶囊、软肝丸、退黄合剂、慢肝康、肝炎康、胃胀舒合剂、胃病宁合剂、润肠通便浓缩丸、夏连抑幽胶囊等特色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经济效益。
举办省脾胃病学术会议,省消化病进展学习班,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专业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疑难病研究进展学习班、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疾病中医药治疗及研究进展培训班,并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如上海曙光医院和瑞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东直门中医院。赵文霞教授多次到广州中医药大学讲学,并多次聘请省内外专家来郑讲学与学术相互交流。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在职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二十余次,全国性学术会议200余人次。
每年承担教学任务1500余学时,接受实习进修人员600余人次,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现在校硕士研究生30余人。
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温馨护理、舒适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开展了PICC及中心静脉留置术等,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