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消化内科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南大学重点学科内科学”牵头单位、“湘雅三医院重点学科”、“湖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超声内镜学组”组长单位、“非可控炎症与肿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挂靠单位。学科创建于1990年,通过凝练研究方向、汇集人才队伍、构筑学科基地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形成了以“肝胆胰疾病”、“食管胃肠疾病”及“消化疾病内镜下微创诊治”为特色的亚专科方向,建立了成熟的“超声内镜下微创诊治技术”、“内镜下切除及内镜下隧道技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等微创诊疗平台,建立了湖南省最先进的消化内镜诊治中心。依托挂靠的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平台,该学科在“肠道微生态与疾病”、“炎症与肿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及致癌机制研究”等重要科研领域独具优势和特色,目前已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临床、科研及人才培养基地。

该学科拥有消化病房、消化内镜中心、“非可控炎症与肿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三个功能区。消化病房拥有编制病床数71张,消化内镜中心配备有价值近4000万元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设备,拥有国内一流的超声内镜、经口胆道子镜光纤直视系统(Spyglass系统)、共聚焦微探头影像仪、体外震波碎石术系统(ESWL)、C型臂X光机、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数十台胃肠镜主机及内镜消毒清洗中心。挂靠该学科的“非可控炎症与肿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拥有近5000万元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已完成“973”、“863”计划等国家级重大课题,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近30项,省级课题20余项。学科现有医技护人员5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师8人,助理研究员1人,住院医师4人,主管技师2人,技师9人,主管护师11人,护师9人,护士4人。其中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其中博士后1人),硕士学位6人,45岁以下人员占87.3%,学术人才梯队结构合理,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医疗团队。

学科带头人:沈守荣教授,博士生导师,系湘雅名医、全国医德标兵、湖南省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湖南省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及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重点学科消化病系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专家,中南大学胰腺病研究所副所长。

学科主任:王晓艳教授、博士生导师、病理生理学博士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超声内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镜和胶囊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细胞生物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胰腺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消化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内镜学分会超声内镜学组组长,食管疾病内镜诊断与微创治疗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微系统医疗器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胆胰疾病及肠病中部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湖南省炎症与肿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建立学科肝胆胰亚专科方向,在省内最早将EUS、ERCP、IDUS及Spyglass等多镜联合用于胆胰疾病的微创诊治,明显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

学科骨干:徐灿霞教授系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成员、湖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王芬教授系中华医学会老年消化病协作组成员及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成员、湖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内镜学分会超声内镜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专委会青年委员。唐五良副教授为湖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郭勤副教授为湖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刘少俊副教授为Med One等多种国内外知名期刊编委。

(一) 不断开展临床特色技术,提升学科医疗水平

该学科能规范处理各种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及危急重症,已经形成“肝胆胰疾病”、“食管胃肠疾病”及“消化疾病内镜下微创诊治””等亚专科方向,尤其在炎症性肠病、肝胆胰良恶性疾病、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优势和特色。该学科精良的医疗设施、高水平的医护队伍以及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了省内外的大量患者。年门诊量约50000余人,年出院病人约3000余人,危重病例近80%,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优秀科室”。

该学科是国家卫计委内镜培训基地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无痛内镜技术,承担了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推广项目“无痛性(镇静性)消化道内镜术”的推广工作,多次举办全国性学习班,在国内形成较大影响。学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胶囊内镜、超声内镜,NOTES、内镜粘膜下剥离(ESD)及隧道技术、ERCP、小肠镜、消化道早癌诊治技术,并大规模开展门脉高压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治疗及胃底组织胶注射)、消化道狭窄支架置放、胃造瘘、EMR以及内镜下止血治疗等内镜微创诊治技术,每年完成内镜诊治约35000余人,其中外埠患者占50%以上,成为目前国内具有较大规模的内镜微创诊治中心。特别是在超声内镜诊治领域已经形成独特的优势和规模,学科在省内率先开展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FNB),腹腔神经节阻滞术、放射性粒子碘125植入术、EUS引导下胰腺囊肿内引流术及胆胰管引流术,每年超声内镜介入手术约300余例,为肝胆胰良恶性病变、纵隔腹腔及腹膜后疾病患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微创诊治平台。2016年王晓艳教授牵头成为湖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超声内镜学组,带动湖南省超声内镜工作的迅速发展。学科在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治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并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形成了以消化内科为核心,联合普外科、影像科、营养科、病理科的IBD多学科诊治团队,在省内率先开展粪菌移植技术及白细胞洗脱术治疗IBD,建立了完善的IBD诊治流程及随访机制,定期召开病友会及患教会,现为湘雅IBD临床大数据库的组长单位。学科多次举办全国级及省级会议,进行操作演示及手把手教学,临床文章及内镜治疗视频多次在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亚太消化疾病周(APGW)、世界消化内镜大会等顶尖国际会议及全国消化疾病年会、全国消化内镜年会、全国超声内镜会议、全国IBD临床焦点论坛、湖南省消化内镜年会等全国级和地区级会议上交流,并多次在国内外内镜视频展播及大赛中获奖。

近年该学科开设了肝胆胰门诊及胃肠息肉专科门诊,结合内镜治疗、住院、随访形成一体化管理,为消化道肿瘤的预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学科还开展了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G17、幽门螺杆菌检测与培养、食管测压、直肠肛门测压、生物反馈治疗、粪菌移植等临床特色技术,提高了湖南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了高水平医疗服务,其总体医疗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地位。

为加强国内外交流、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该科多次举办全国性及省级学术会议及内镜新技术诊治培训班,成功主办“全国炎症性肠病临床焦点及研究前沿高峰论坛”、“湖南省首届超声内镜学术会议及学组成立大会”,连续5年主办“湖南省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焦点论坛”,与国内顶尖级单位联合举办湖南省首届NOTES会议、“全国ERCP培训班”,并多次主办“湖南省IBD学术论坛和沙龙”、“NBI及消化道早癌诊治培训班”。每年招收进修医师二十余名,自2016年在湖南省牵头开展由国家卫计委主办的“全国县级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极光计划)”,目前已走入30余家地市级基层医院,培养数百名消化内科医师,为湖南省消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科研方向前沿、稳定,科研平台及实力雄厚

该学科实验室是“非可控炎症与肿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在国内率先搭建起非可控炎症与肿瘤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平台。实验室使用面积达1500平方米,拥有流式细胞分选仪、MALDI-TOF质谱仪、差异蛋白质显色系统、显微切割仪、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等总价值近5000万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仪器设备。

该学科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紧跟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需求,把握消化领域研究中重大问题,瞄准国际研究前沿,形成了“肠道微生态与疾病”、“炎症与肿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及致癌机制研究”、“消化内镜下疾病诊治技术的研究”等具有特色和专业优势的研究方向。近五年间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SCI收录80篇,CSCD或核心期刊19篇。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30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5年共获科研经费约1500余万元。相关成果已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2012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并在国际重要期刊Oncogene, Oncotarget,Cancer Lett, Journal of Virology, Carcinogenesis, Surgical Endoscopy等发表了颇有影响的论文,出版了由科学出版社发行译著的《癌症基础卷》,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这些重要成果的产生和获得充分肯定了该实验室在非可控炎症与肿瘤研究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同时也奠定和突显了其在国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行业地位和坚实力量。

(三)教学特色鲜明,成果丰硕,居省内领先地位

该学科是“十二五”中南大学重点学科内科学的牵头单位,多年来承担临床八年制、五年制、留学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等的教学管理工作。该学科治学严谨,传承湘雅“求真求确,必遂必专”的精神,重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丰硕成果。拥有多名省级教学名师及省级青年教师骨干,教学成绩突出,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中南大学教学成果奖2项。主编全国统编教材《临床技能学》1部。主编著作4部,副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4部。获得10余项省级及校级教学课题,发表30余篇教学论文。学科组织申报的《内科学》和《临床技能实验学》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2年这门课程再次成为省级资源共享课程,在国内形成了明显的教学优势。近5年,该学科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29名,其中多人获得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国家奖学金、中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以及中南大学十佳优秀研究生称号,并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竞赛中获奖。

该学科与国外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先后派人到耶鲁大学、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肿瘤中心、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大学和医院访问学习,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骨干。

学科经过不断的建设与发展,如今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已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化学科团队,在国内消化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座落在古城长沙,湘江西岸,是一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管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经原卫生部批准,医院作为“八五”期间部省共建的重点建设项目,1989年11月28日破土奠基;1992年12月8日门诊楼建成,医院试运行;1996年9月三大主体工程相继落成,两年后通过原卫生部“三甲”达标验收,医院全面开院;2013年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等级复评。“湘雅”是中国高水平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百年品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是“湘雅”这棵百年老树上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蓬勃新枝。在建设“特色型、服务型、效率型”医院的发展思路以及建设国家优质医院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医院以“湘雅”这一百年品牌为历史传承,以国内一流大学为学科依托,成为了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特色鲜明、服务一流、管理规范的现代综合医院。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23亩,医疗区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开放床位1874张(编制床位2200张),拥有49个临床医技科室,60个护理单元;全院职工28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279人,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含国家“千人计划”3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医院形成了移植医学、微创医学、健康管理三大医疗技术品牌。移植医学以肝脏、肾脏等大器官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为主要特色,2008年,国际异种移植临床研究规范《长沙宣言》在该院发布;腔镜、介入技术广泛深入应用于普外科、耳鼻喉科、妇产科、骨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放射科、超声科等临床医技科室,完成国内首例国产机器人手术和省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健康管理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行列,是全国首批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之一;同时普外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烧伤科、神经内科、儿科、心血管内科也开展了大批特色医疗项目。普通外科学、影像医学、临床药学、消化内科学和临床护理学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后及留学生的完整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院医学生、住院/全科医师、实习进修人员2000多人。拥有国家级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课外实践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一级学科博士点等,以及《内科学》、《临床技能实验学》、《文献信息检索》等3门国家精品课程。组队代表中南大学参加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特等奖。医院拥有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6个部省级科研平台和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临床研究(GCP)建设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内外包括国家973、国自重大、国自重大研究计划等科研课题1000余项,获各类成果奖近60项,专利近200余项。医院勇担社会大型公立医院职能,表现出“国家队”大医院应有的社会担当。在抗击“非典”、抗洪救灾、抗冰救灾、抗震救灾以及扶贫支边、援疆援藏援非等任务中,赢得社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建立“三位一体”、“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医疗网络平台,直接帮扶和指导近60家基层医疗机构,影响和带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近千家。近年来,医院获得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改革创新奖”、“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先进学习型党组织”、“湖南省花园式医院”等荣誉称号。
推荐阅读
骨髓移植过程痛苦吗
2025-08-18 13:31:49
骨髓移植过程痛苦吗
月子里腰疼怎么缓解
2025-08-18 09:14:56
月子里腰疼怎么缓解
血小板忽低忽高是什么病
2025-08-18 14:23:26
血小板忽低忽高是什么病
痛风发作关节痛怎么办​
2025-08-17 09:31:50
痛风发作关节痛怎么办​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