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呼吸内科

北京天坛医院呼吸内科自建院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如今已形成相当规模、具备自己的风格和模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科之一,呼吸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承担在校中专生、大学生、研究生和进修医护人员的相关教学任务。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医疗骨干。

呼吸内科拥有一支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年轻的医疗队伍,全科现有医护人员54人,医生23人(博士2人,硕士16人),护士28人,技术员2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9名;医生平均年龄35岁(最大49岁、最小24岁)。学科带头人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呼吸内科亦为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病学专业的硕士点,每年培养临床医学硕士2-3人。全科共有病床45张(包括RICU 5张,普通病房40张)。

专业特色

1.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

经呼吸内镜的腔内介入治疗是呼吸内科的特色,呼吸内镜室拥有日本Olympus BF-240及260系列电子支气管、荧光及超声支气管镜、胸腔镜、德国ERBE氩气电刀及CO2冷冻治疗仪、德国STORZ硬质支气管镜等非常完善的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设备。开展了呼吸内镜下微创治疗的各项诊断、治疗的新技术。

诊断方面

① 肺部感染病原学的诊断:针对院内难治性肺部感染,开展经支气管镜保护毛刷(PSB)及保护性肺泡灌洗(PBAL)技术。

② 肺部阴影的诊断:对性质不明的肺部阴影,除积极进行病灶活检技术,开展对腔外病灶的经支气管透壁针吸活检(TBNA)技术。

③ 弥漫性肺部疾病的诊断:对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肺泡癌等弥漫性肺部疾病,开展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及经支气管壁透壁肺活检(TBLB)技术。

④ 胸膜疾病的诊断:对良、恶性病变,开展经胸腔镜直视下病灶活检技术。

治疗方面

① 局麻下软性支气管内镜的腔内治疗:对肿瘤、结核、慢性炎症、支气管淀粉样变、支气管软化症等所造成的气管、支气管狭窄等疾病,可以进行包括APC、冷冻、支气管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等支气管镜介入技术。

② 全麻下硬质支气管镜的腔内治疗:对局麻下软性支气管内镜难以实施的手术,采用全麻下硬质支气管镜进行腔内治疗。特别对于大气道病变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③ 内镜下取气管、支气管内异物。

④ 内镜下肺部灌洗治疗药物疗效欠佳的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等疾病,肺癌局部化疗、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等。

呼吸内科呼吸内镜介入技术已经成熟,并形成鲜明的特色,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技术全面的呼吸内镜介入团队,内镜介入技术国内领先的地位得到了外界同行的认可。部分技术已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2004至2011年已连续八次成功主办全国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学习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广大呼吸内科医生的欢迎。

2006年北京天坛医院呼吸内科建立了国内首家呼吸内镜技术专业网站。

2.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呼吸内科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⑴ 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PRSP、MRSA、ESBL、AmpC等)。

⑵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研究(应用PSB、PBAL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⑶ 抗生素在体外及体内协同作用的研究(应用体外药敏结合体内pK/pD效应等方法)。在上述有关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

3.慢性咳嗽诊治技术的研究

呼吸内科在国内较早的建立了慢性咳嗽诊治专科门诊、慢性咳嗽诊治专业实验室及慢性咳嗽诊治流程,并开展了慢性咳嗽诊治研究课题。慢性咳嗽诊断实验室备有日本Olympus显微镜、德国PARI雾化装置、高速低温离心机、水浴箱等设备,可满足痰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等慢性咳嗽鉴别诊断流程所需要的实验室检查。结合肺功能、肺部CT及支气管镜检查等,使得慢性咳嗽病因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水平,目前对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正确率超过95%,治愈率达90%。治愈了很多慢性咳嗽的患者,影响已经波及外省市,不断有外地患者慕名来诊。

4.中枢性睡眠呼吸障碍诊治的研究

中枢性睡眠呼吸障碍诊治亦是北京天坛医院呼吸内科的特色,目前有多名研究生在从事此研究。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天坛医院”)始建于1956年8月23日,是一所以神经外科为先导,以神经科学集群为特色,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亚洲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WHO神经科学培训合作中心、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等机构设在医院。建院62年来,北京天坛医院传承“医德高尚、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勤俭廉洁”的院训精神,秉承“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工作宗旨,先后涌现出王忠诚院士、赵继宗院士、戴建平教授、王拥军教授等一批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医学家与领军人物。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北京天坛医院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共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的引领者。目前,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其中神经外科学、神经病学2017、2018年获得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双第一;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北京学者2人、首批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万人计划3人、国家千百万人才1人等;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批博士培养专业15个,硕士培养专业25个,博士生导师70名,硕士生导师142名。为了响应国家“非首都功能疏解”战略部署,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北京天坛医院新院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2018年10月6日全面试运行,2019年1月30日正式投入运行,是建国以来北京市第一家整体搬迁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院位于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19号,总占地面积1815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52294平方米,划分为医疗、行政科研与干部保健、教学三大功能区域。截至2019年,医院共设有临床科室67个,医技科室8个,编制床位1650张,在职职工3210人。立足于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医院的总要求,医院基于“强专科、大综合”的发展战略定位,以疾病为中心重组并调整优势学科和基础学科发展架构,以患者为中心逐步补齐学科发展短板,保持神经学科引领优势,激发基础学科潜力动能,更好地为北京城南居民和外埠来京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同时,医院坚持“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合作共赢”的新发展理念,把发展战略融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蓝图: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有关要求,引入智慧服务理念,充分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型医院,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精准、高效、便利的医疗服务;二是作为北京市首批研究型病房试点单位,深入探索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病房建设,并建立新药研发完整体,承接国内外药物临床研究,助力北京G20;三是驱动生物医药新发展引擎,加强创新培育力度,扎实推进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新药器械成果转化,如快速基因分型检测、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新药绿原酸、高精度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全球首款MRI、CT神经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脑网络连接组学人工智能麻醉、临床晕厥诊断系统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创新成效逐步显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北京天坛医院领导班子将率领全院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强专科、大综合”为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神经科学创新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中心,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充分发挥公立医院责任,为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什么是三甜伤肝三苦养肝
2025-07-04 10:44:48
什么是三甜伤肝三苦养肝
胎动异常是什么原因​
2025-07-06 08:50:09
胎动异常是什么原因​
睡觉下面突然流水是什么原因
2025-07-03 19:01:40
睡觉下面突然流水是什么原因
咽口水眼皮跳是怎么回事
2025-07-03 13:44:37
咽口水眼皮跳是怎么回事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