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

首都儿科研究所(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呼吸研究室(科)创建于1958年,1960年成立呼吸病房,1975年发展呼吸专业并建立呼吸功能室,并开展急性呼吸衰竭的呼吸器治疗,1980年成立哮喘专业门诊,1984年开展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及免疫治疗门诊。1985年与国内协作组合作,牵头正式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1992年成立哮喘防治、教育中心。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科目前为我院重点科室。

1986—1988年在国际儿童基金会(UNECF)资助下,在分布于我国南、北、中部的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小儿肺炎流行病学的调查,并引用WTO的病历管理方法结合我国情况建立一套有我国特色的管理方法,开展小儿肺炎的防治工作,1986年在山西稷山县进行的肺炎监测中,发现流行性喘憋肺炎流行,并证实其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此后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2000年12月,我所申请获得“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支持的重点呼吸学科;2002年,呼吸科正式组建国内第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儿科门诊呼吸治疗室,在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我国呼吸治疗医师的培养方向。同年成立了纤维支气管镜室,用于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科研方面:呼吸科与临床实验室、高科技实验室等合作,在呼吸道疾病病毒监测与检测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突破。2003 年2月成立了北京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心,此项目得到北京市政府的资助,为北京市重点扶植的学科。

呼吸科现设有哮喘中心,还设有纤维支气管镜室、呼吸睡眠监测室、肺功能室、呼吸治疗室等。

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科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5-6人,顾问专家3人,其中4人具有博士学历,6人具有硕士学历。

呼吸科病房床位为30张。由呼吸科主任聘任主管病房的主任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5人。

在临床方面形成了由哮喘中心、呼吸免疫门诊为代表的特色门诊;有特级专家为首的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以及技术娴熟的护理队伍。呼吸专业门诊由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专家轮流出诊。哮喘门诊:诊治喘息、反复咳嗽、慢性咳嗽的患者,周一至周六上午,安排一至两名医师应诊。

呼吸科现有大型肺功能仪2台、CAP体外检测仪1台、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仪1台、雾化吸入泵40余台、多导呼吸睡眠监测仪1台、纤维支气管镜2条、输液泵4台、呼吸脉搏血氧监测仪3台、无创正压呼吸机1台。设有纤维支气管镜室、呼吸睡眠监测室、肺功能室、呼吸治疗室等。

医疗工作:近年来,呼吸科充分利用我所科研与临床结合的优势,在管理方面组成了由业务院长亲自牵头,临床、科研、医疗行政部门共同参与的“呼吸重点学科领导小组”,制定了病原、病因流调;门诊病人监测;病毒及基因标本检测;住院 病人治疗方案管理;呼吸病人远期疗效观察等系统的病种管理模式。在临床方面形成了由哮喘中心、呼吸免疫门诊为代表的特色门诊;有特级专家为首的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以及技术娴熟的护理队伍。呼吸专业病房,每年收治小儿呼吸道感染包括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以及小儿支气管异物、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大量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疑难杂症患儿,住院病人诊断符合率为92.48%,抢救成功率近100%。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我们对儿科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水平,我科自2002年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以来,已成功进行了1700余例次纤支镜术。我们采取经鼻插入,“边麻边进”的利多卡因气管内局部粘膜表面麻醉的方法,不抑制呼吸,简化了全身麻醉术中、术后的呼吸管理,为取异物、灌洗注药等操作时间长和短时间内需多次进行的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

支气管异物在儿童较常见,纤支镜由于其柔软可弯曲,取异物痛苦少,可以查到硬支镜不能达到的上叶或深部支气管中的异物,对于治疗深部异物,可通过冲洗,清除肉芽钳取等手段取得良好效果。

对于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纤支镜可以直接到达病变部位,清理脓苔及肉芽,解除梗阻;局部的注药治疗,增加了病变部位抗生素的浓度,明显增强了杀菌作用,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早期对肺不张进行治疗,对肺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纤支镜可插到肺段,亚肺段直接吸取局部分泌物进行培养,有利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测。

反复咳嗽、气喘、咯血或影像学检查存在不明原因肺部病灶患儿诊治较为困难,对此纤支镜具有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应用纤支镜既可诊断疾病又可进行治疗。此外,纤支镜下肺活检还提高了我科对呼吸道肿瘤和弥漫性肺疾病诊断的阳性率。通过气管粘膜和肺活检为不动纤毛综合征、例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纤维性肺泡炎的诊断提供了确凿的病理依据。

儿童导睡眠仪检查,用于小儿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断,可用于鉴别良性和病理性打鼾,评价存在睡眠结构紊乱、白天嗜睡等问题的儿童的病情,以便正确治疗。

科研工作:呼吸科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承担卫生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局级等多项科研课题。

呼吸科与临床实验室、高科技实验室等合作,在呼吸道疾病病毒监测与检测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并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支原体以及军团菌等病原学检测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2003 年2月成立了北京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心,此项目得到北京市政府的资助,为北京市重点扶植的学科。目前常年进行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 等病原学监测研究。

哮喘防治教育中心1992成立以来,在国内牵头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完成了多相有关哮喘防治的科学研究,如国际合作项目“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及治疗(START)”、“国际间哮喘与过敏性疾病的对照研究(ISAAC)”;“婴幼儿哮喘的治疗与转归”;“呼吸道常见病毒感染与哮喘发作的关系”;“婴幼儿哮喘食物过敏原的研究”等。1982—1993年获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国哮喘儿童的合理治疗及长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在研课题:北京市首发基金项目“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儿童过敏性鼻炎并发哮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HLA Ⅱ类基因与过敏性哮喘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社区儿童哮喘的控制与预防研究”等。

呼吸科自1990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文章100余篇。

教学工作:本科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不仅承担临床医疗任务,而且承担了科研及进修医师和进修护士的培训工作。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等的教学任务,现有再读硕士研究生3人,进修医生6-7人,实习生数名。

呼吸科哮喘中心每年举办全国哮喘学习班(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至今已连续举办17期,哮喘的新知识在我国儿科医生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别是儿童哮喘的防治方面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和国际GINA方案接轨,为我国儿童哮喘的综合治疗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哮喘中心开展的“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及治疗”技术的培训项目,是卫生部重点成果推广项目,已是第二次列入卫生部十年百项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的项目。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北京大学教学医院、规范化服务达标医院、首都平安示范医院。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卫生部、北京市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2年、2005年医院建设了新门诊楼和病房楼,就诊环境和医疗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医院编制床位400张,设有21个临床科室、26个专业、6个临床研究室。住院部设有7个病区和层流病房及百、千级手术室。 研究所和附属儿童医院地处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2号,占地面积28815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全所院现有员工12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4%,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120余人。所内有国家级和市级突出贡献专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2人。 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儿科硕士、儿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0余名。目前,已培养博士、硕士200余人,有10名青年科技骨干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科研、临床人员每年在各种核心期刊、学术会议、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文章 30余篇。现有百余名留学人员学成回国。 医院承担着北京市和外省市患儿的医疗救治工作,年门急诊量和出院患者逐年增加,2010年门急诊量达182万人次,日最高门急诊量为5869人次,年出院病人1.4万余人次,年手术7248例。 急诊、重症医学专业的设置符合现代急救一体化模式,包括NICU、PICU、急诊室、血气分析室、院前转运。目前机械通气治疗已发展到500余例/年,开展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巨细胞病毒抗原检测、新生儿外周静脉双通路同步换血术取得很好效果。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急救专业2010年被评为卫生部儿科重症重点学科。 呼吸专业是北京市儿童呼吸道疾病诊断治疗中心,是北京市重点扶植的学科。拥有纤维支气管镜室、呼吸睡眠监测室、肺功能室、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及免疫治疗门诊。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类重点科研项目,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取得了多项突破,为我国哮喘儿童的合理治疗及长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儿童哮喘防治综合治疗方案被列入卫生部“十年百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心血管专业曾组织“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调查和临床及实验研究”,4次主持并参与制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目前承担有北京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儿童高血压长期追踪研究和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的拟订,为少年儿童高血压易患者的识别与一级预防、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神经专业近10年来承担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得局级以上奖励5项,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脑电图、诱发电位、睡眠结构、肌电图、生物反馈仪、经颅多普勒、经颅磁刺激仪等多项检测设施,与相关科室共同开展了氨基酸/有机酸生化、染色体核型测定,为专业疑难特殊病种的诊治创造条件。 血液专业成功开展了自体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建立了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的诊断雏形,开展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及诊断研究;开展了MICM分型的诊疗分层评估体系及分层分度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儿童风湿免疫专业在国内较早联合开展了生物制剂、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儿童风湿病,同时创建物理和运动医疗等方案促进患儿康复。肾脏专业开展B超引导下经皮肾检,应用腹膜透析技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在儿童肾脏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 儿童内分泌专业开展各种内分泌功能试验和评估,参与承担 “肥胖儿童内皮细胞功能”、“女性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联合治疗”等多项课题,使临床和科研方面紧密结合。 感染消化科先后开展了小儿幽门螺杆菌检测、小儿纤维胃肠镜检查、食道24小时PH监测、小儿肝活检等特殊项目,为儿童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奠定了基础。长期对病毒感染性疾病进行监测,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了客观而有价值的资料。 小儿外科由普外、泌尿外科、新生儿外科、胸外科、骨科、急诊外科、肿瘤外科组成。普外科是国家“十一五”先天重大畸形科技攻关课题的牵头单位,在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复杂肛门闭锁、巨结肠、门脉高压、巨大肿瘤切除及小儿肝移植等方面成绩卓著,特别是腹腔镜治疗各种小儿外科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带头人李龙为中国医师协会小儿腔镜外科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并荣获中国医师协会腔镜外科分会颁发的国际内镜杰出领袖奖。 小儿泌尿外科和新生儿外科开展多种先天性复杂畸形的修复诊治,其微创手术取得突出效果。 医院注重保健专业特色的发展,设有儿童营养、心理、语言发育专业,并设有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心理测查诊断室。对儿童在生长发育、营养等方面的疾病开展了有效地预防与筛查,还开展了儿童心理、铅中毒的干预与治疗。 耳鼻喉科设有门诊、听力室、内窥镜室及病房。开展小儿常见中耳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以及各种咽、耳、鼻、喉、气管、食管等的异物治疗。在小儿睡眠打鼾和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中颇具特色,通过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进行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及鼻炎等手术,达到了零出血、低复发的效果。眼科经过多年临床探索,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规范的小儿眼病筛查、诊疗和预防策略。在儿童常见眼病和疑难眼病,尤其在小儿泪道疾病、斜视和弱视诊治、屈光不正矫正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小儿眼睑及眼表疾病的诊治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皮肤科年门诊量15万余人次。开展液氮冷冻、性病激光、皮肤微波治疗技术,皮肤划痕实验,百康过敏原、小儿妇科外阴阴道分泌物的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及淋球菌的检测。在小儿湿疹、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形成专业特色。 检验科下设临床检验室、生化室、血清免疫室、细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有临检、免疫学、微生物、生物化学等132项。2010年,通过国际CNAS实验室ISO15189认可。检验科在卫生部和北京市临检中心的年度室间质评中连续十年成绩优异,获得北京市级“优秀实验室”称号。 放射科拥有CR、数字造影、螺旋 CT、核磁共振成像等大型先进设备,年检查1.4万余人次。气灌肠疗法成为儿科急症肠套叠诊断和治疗的特色项目。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尤其是核磁成像的直接三维成像技术以其非侵袭性、安全、适应症广、多平面投影等特点,提高了病变的显示率及诊断的准确率,受到临床和患者欢迎。目前放射科启用PACS系统,实现了全院影像资源共享。 药剂科是集药品采购、供应、管理、调剂配发、药品质量、药品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下设门诊药房、急诊药房、病房药房、临床药学、药品库房5个组,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每日由经验丰富的药师提供专业咨询。定期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新药普及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全面、安全的保障。2011年医院9个专业通过了国家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获得药物临床试验资格。 近年来,医院先后承担了50余项国家级、市级推广和示范继续教育项目,每年组织全国性儿童保健、哮喘防治、临床检验、微创技术等学习班及国际研讨会。 医院在西城区月坛南街1号设有专家门诊部,日门诊量900余人次。其中儿童保健、生长发育、儿童矮小、多动症、学习障碍、生物反馈、感觉统合等专科、专病门诊深受广大患儿家长的欢迎。 医院制剂80余种。其中“清热散瘟口服液”入选北京市“十病十药”研发项目并获得政府奖励;“双金利咽颗粒”、“肤乐霜”因其疗效显著,首批入选“北京中医药传统小膏药重新工程”名录。
推荐阅读
痤疮形成的根源是什么
2025-07-02 09:58:49
痤疮形成的根源是什么
11周岁男孩长毛了需要抑制吗
2025-07-03 14:55:22
11周岁男孩长毛了需要抑制吗
喉咙痒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025-07-05 11:14:16
喉咙痒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服用退烧药10小时后未退烧要怎么办
2025-07-05 11:40:43
服用退烧药10小时后未退烧要怎么办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