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重症医学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前身一一由我国著名外科学家吴肇光教授于1978年创立的外科监护,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重症监护病房之一。学科奠基人吴肇光教授多年前就提出重症医学需完成的三大任务:挽救生命、创造条件、治疗病因。四十余年来,在蒋豪教授、薛张纲教授、诸杜明教授、钟鸣教授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1996年,外科监护室归属麻醉科管理。

1999年,诸杜明教授主持外科监护室工作,次年担任外科监护室主任,兼任麻醉科副主任。2003年,外科监护室独立建科,重症医学科正式创建。2005年A楼监护室创建,承担了干保及特需医疗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同年肝移植监护室创建,承担着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管理。2012年,重症医学科正式成立,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总床位38张。同年,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被列为卫生部重点建设学科。2014年重症医学科接手管理心脏外科监护室。至此,外监、A监两个综合监护室与心外监、肝外监两个专科监护室的四位一体格局正式形成。2018年重症医学科成为国家危重症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0年成为国家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已形成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精益求精、团结进取的医疗团队,目前有在职医师45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20名、住院医师15名;研究人员1人;技术人员9人。平均年龄37岁,1/3以上医师有博士学位。团队成员有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公共卫生事业优秀学术带头人,徐汇区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

重症医学科下设四个部门(两个综合ICU和两个专科ICU)。外科监护室(病床28张)主要收治胸外科、普外科、血管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等围手术疑难、危重症患者及危重产妇。外科监护室A(病床10张)主要收治外科围手术期危重症、危重症高干保健及内科疑难重症患者。肝外科监护室(病床28张)主要收治肝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包括急性肝功能衰竭、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患者。对肝衰竭和肝移植术后危重病人的心肺功能不全、AKI全身性复杂感染和器官排异的处理与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心脏外科监护室(病床40张)主要收治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如各类瓣膜,大动脉手术,冠脉搭桥,心脏移植等,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使用量上海第一,居全国前列。重症医学科在围手术期监护、器官移植术后的综合管理、心脏重症、脓毒症、呼吸衰竭、营养支持、重症超声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探索和实践。能独立开展有创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肾脏替代治疗、有创和无创呼吸支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气管切开、体外膜肺氧合、重症超声等重症相关的技术。在各类重症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建立了系统化的诊疗规范,形成了包括心脏大血管重症、肝脏重症、体外生命支持、呼吸治疗、老年医学等多个亚专科。科室近年来积极开展新技术,“经皮微创气管切开”、“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术”“重症超声用于心脏外科术后低氧血症的诊治流程”等多项技术获得中山医院新技术应用推广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在总结传统重症监护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规划并实践了以数字孪生重症监护为思路的新发展理念。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建设了以病房-病床-设备为组织分级体系的重症设备数据中心,实现了重症监护过程的详细数据记录,以数字化的思维记录、解构和认知重症,支撑形成“数字重症”的坚实基础。

以疾病为中心,建设了重症知识库,形成了疾病谱全面,涵盖数据标准、诊疗规范、临床路径、评估量表、质控规则、专家共识、管理指标等在内的多源知识库,汇聚了重症相关疾病谱的“高质量专业认知”。

以此为基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在和相关科技公司深度合作,以数据和知识两大医院核心信息资源为支撑,开发建设新一代“数字孪生重症监护室”。经过近一年的积累,重症信息平台已经集成了108床,200台设备、10TB数据,2000万条记录,开发近100个评估量表,200个计算模块,600个数据接口,实现了护理无纸化、移动化和自动化,近10项科研工作正在进行中,数智化发展初见成效。

医院重症护理作为护理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以“标准化、专科化、人性化”为原则,并依托医院强大的合作平台和学术资源,已形成一支敬业奋进、技术精湛、集医教研一体的高水平护理团队。其中副高级职称4名,博士1名,硕士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3名。2015年,入选复旦大学临床护理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先后获得上海市护理学会首批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实训基地;上海市首批ICU适任证书优秀“实训基地”;CMB中国高级护理实践(APN)人才培养和使用项目全国三家试点医院之一;2015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改善医疗服务创新亮点评选获优质服务岗。

在护理部主任张玉侠教授带领下,先后获得“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项目”支持,并积极推进《重症护理》研究生课程建设,5人获得上海市护理人才培育项目支持,推动医院重症临床护理技术及学科水平保持在国内领先水平。潘文彦总护士长作为重症护理学科带头人,注重专科护理建设,搭建重症专科教学团队,构建多元化、进阶式的培养方案,主要围绕重症专科技术,建立重症护理专科人才培训方案,形成完整的重症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包括重症体外生命支持专科、重症静疗专科、重症患者气道专科、重症营养专科、重症伤口造口专科等。各护理专科以组长牵头,带领各专科小组成员从技术、科研、创新多方面纵向发展。在危重症救治中提升临床护理水平,彰显重症护理价值。

近年来,基于患者临床护理需求,开展了多项基于证据的临床质量改进项目,取得显著效果,获得了JBI全球卓越循证护理中心的荣誉,其中ICL循证探视项目获国际循证卫生保健JBI最佳循证实践案例。护理团队倡导患者安全为永恒的主题,使用科学质量改进工具持续质量改进,获得第四届全国护理质量提灯奖-金奖;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护理组一等奖;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患者安全管理案例”最具价值案例;第六届上海市护理质量改进成果奖。

近三年,重症护理团队主持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达43分。发表专家共识2篇;专利申请及专利转化20余项:主编与参编书籍6本。

重症护理团队始终牢记使命、践行社会担当,发扬战斗精神。在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等公共应急事件中都发挥了国家队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当020年新冠疫情突发时,重症护理团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发扬高度的大局意识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积极支援多地抗疫,展现出那股冲锋在前、不畏困难的坚韧与勇毅。这就是勇于担当的中山重症护理人,守护着生命的巾帼天使们。

医院信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解放后曾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改用现名,沿用至今,是上海市第一批三级甲等医院。经过80年的发展,中山医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张。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高级职称700多人。医疗医院科室齐全、综合实力雄厚。心脏、肝脏、肾脏和肺部疾病诊治是医院的重点和特色,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医院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放射与治疗(介入治疗)中心;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1个(心脑血管方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8个:消化科、检验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医脑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器官移植科、急诊医学科和神经内科;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2个:消化道肿瘤和心脏瓣膜病;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2个:普外科、心脏病科、肿瘤科、肝胆外科、呼吸内科、病理科、超声医学科、肾内科、核医学科、中医急诊科、胸外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康复科、麻醉科、内窥镜、生物医用材料、器官移植、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和临床药学;上海市妇女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项目3个: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孕产妇重症监护病房和产前诊断中心;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重中之重)3个:心血管疾病、肝脏肿瘤和肾脏疾病;有8个上海市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挂靠:院内感染、超声诊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和血液透析。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系统(Tomo)、PET-CT、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直线加速器、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重症监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等。医院形成了以自主研发HIS、EMR、RIS系统为核心,容纳PACS、LIS、HRP、ERP、CDR、RDR等近200个模块的一体化智慧医院信息系统,高效支撑“医教研”工作,便捷服务“医患管”多方,智慧管理“人财物”主体。积极承担各项公益性任务。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派,自2011年开始,每年组建国家医疗队,远赴新疆、云南、青海、四川、安徽等省、市、自治区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先后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富源县人民医院、西藏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西藏察雅县人民医院、西藏岗巴县人民医院,全面援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每年组织各类大型义诊、咨询等活动,品牌活动“中山健康促进大讲堂”至今已有600多位专家登上“讲台”开展健康讲座,受益听众26万余人次,发放医学科普资料43万余份,深受群众欢迎。科研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5个,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研究所8个,上海市科委研究中心2个,复旦大学研究机构15个。自2007年以来,医院获得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课题近百项,教育部创新团队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0余项,各类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超过200项。自2006年起,医院共获得国家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66项,其中一等奖19项。教学医院教育教学职能包括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完整的医学教育阶段,设有博士点18个,硕士点21个,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现有在招硕士研究生导师15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1人,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9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0个。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成员、首个国家级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在院培养各类学员3000余人,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逾80期,接受进修和参观学员800余名,是孕育和培养国家优秀医学人才的摇篮。近十年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作为主要研究单位,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荣誉连续32年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全国最受欢迎三甲医院、上海市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上海市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等重要荣誉称号。连续七年荣获公立医院“最佳雇主”称号。中山医院将始终担负“以病人为中心,致力于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医疗、教育、科研和管理创新,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提升民众的健康福祉。”的使命,倡导“严谨、求实、团结、奉献、关爱、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创新型综合性医院而努力。使命以病人为中心,致力于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医疗、教育、科研和管理创新,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提升民众的健康福祉。愿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创新型综合性医院。功能定位承担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科研任务,是全国疑难重症疾病诊治中心,高等医学教育、国家级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国内临床医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高地;致力于推进医学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核心价值观严谨、求实、团结、奉献、创新、关爱。
东院 特需门诊、生殖医学中心(15号楼) 西院
推荐阅读
月子病是什么症状
2025-07-15 16:45:18
月子病是什么症状
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怎么回事
2025-07-14 10:22:29
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怎么回事
牙齿吃东西酸痛怎么回事
2025-07-16 15:24:54
牙齿吃东西酸痛怎么回事
老年人内热的原因是什么
2025-07-15 16:24:10
老年人内热的原因是什么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