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麻醉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的前身,是肿瘤医院外科麻醉组。1957年,麻醉组创立并为肿瘤医院的外科手术服务。当时的麻醉组工作由第一代领导彭廉媛医生负责。彭主任克服了当时的各种艰苦条件,带领麻醉组两名护士一起在医院最初的两间手术室內为肿瘤医院的外科各手术组创建了安全的围术期管理并基本达成了各项手术所需的麻醉及安全要求。更值得一提的是,彭主任深情地回忆起在1957年至1960年麻醉组建立初期,当时的肿瘤医院外科主任,知名外科专家李月云教授秉持先进的外科理念,以极为超前的意识将肿瘤医院大外科逐步细分为头颈组、乳腺组、普外组,将各有所长的外科医师慢慢调配至擅长的外科组以锻炼提高其技术业务能力,同时指导了麻醉组对不同外科患者的不同麻醉要求,并给予麻醉组极大的支持,并协助购买了进口麻醉机。李月云教授对于麻醉理念的超卓前瞻性以及对于医院麻醉科的发展所提供的巨大帮助至今仍令彭主任感慨万千,念念不忘。

1960年,随着肿瘤医院的搬迁,手术室由两间扩充为了四间,人数也从1957年的三人增加至七人,包括四名临床麻醉医师,三名麻醉护士。手术量与日俱增的同时,麻醉组对于外科手术的麻醉经验和术中管理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当时已经能够胜任乳腺扩大根治术、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肝叶切除术等较大手术的麻醉。之后的若干年,外科在李月云教授培育下逐步发展壮大,手术科室和手术种类齐全,无论是手术麻醉数量、操作水平、麻醉管理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麻醉经验,惠及至今。

1984年科室有了第一台现代化多功能麻醉机,1985年麻醉科就有了第一台血气分析机,或许是上海三甲医院中最早独立拥有血气分析仪的医院。1986年有了第一台现代化呼吸机,1988年拥有第一台脉搏血氧饱和仪,这都处于同期上海乃至全国监测仪器先进水平。

1985年3月12日肿瘤医院麻醉科正式建科。继彭廉媛主任之后,任麻醉科主任者为邹静常务副主任(邹主任为文革后第一批国家统招本科毕业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任常务副主任,1991年赴美国工作、生活。)此后,刘亚玲、曹云开医生分别担任科室常务副主任和副主任。手术室从90年代起由5间扩充为7间,使用的麻醉机为国产仿制机型,手术量逐步开始大幅度增长。同时医院于90年代初建立了ICU交由麻醉科管理,无论是临床麻醉还是围术期管理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

2000年外科新楼建成后手术室规模扩充为13间,机器设备开始又一次升级换代并逐步更新,再次引进了大批的进口麻醉机。2003年起科室随上海医科大学和肿瘤医院一起改名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手术量几乎翻番。2005年至2012年间谭志明副教授担任麻醉科主任。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麻醉科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手术室规模多次扩大,2010年初手术室的现代化改造完成,每个手术室都安装了先进设备(层流系统、手术灯、手术床及吊塔等),现共有手术室22间,分成两个楼面。2011年,手术麻醉例数达到了18452例,其中全身麻醉包括复合麻醉达15669例,无痛内镜检查静脉麻醉达6404例,术后镇痛6245例,业务量领先全国肿瘤专科医院。

2012年3月起,缪长虹教授作为人才引进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担任麻醉科主任。缪教授1966 年1月生,1995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著名的临床麻醉学家蒋豪教授,1998年获上海医科大学麻醉学博士学位,2002年起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麻醉学系授课副教授及中山医院麻醉科副主任,2003年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及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附属Barnes-Jewish医院做访问学者,学习心胸外科、肝肺移植及大血管手术麻醉。2005年晋升为主任医师、麻醉学系授课教授,2006年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新一届上海麻醉学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麻醉学会心胸学组委员、上海市麻醉学会心胸学组副组长、中国药理学会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复旦学报》、《中国临床医学杂志》、《中国药学杂志》编委和通讯编委等职。曾多次参加全国高等医学教材《麻醉学》、《重症监测与治疗学》、《危重病医学》等编写;协助参加七年制《外科学》、七年制《外科学》前沿与争论、八年制《外科学》等编写。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0年、2005年版)、国内多部麻醉学专著等编写,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2012年、引导项目2011年)、国家自然基金(2004年、2008年、2011年)、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2011)等课题;已培养28名硕士研究生、七年制学生毕业,4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含八年制1名),目前在招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6名。

在不断更新的麻醉学最新理念引导下,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已能够通过精良的监测设备进行多种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功能监测、以及BIS脑电波双频指数和熵指数麻醉深度监测等,各项监测达到目前麻醉业界推荐的标准监测水准。不仅如此,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手术类型进行不同的麻醉方法组合,同时也保留了科室传统的为乳腺专科肿块切除手术麻醉专设的肋间神经阻滞。近年来我们更是通过一系列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了针对胸外科EBUS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的有效安全的麻醉方式,既为手术操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舒适。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麻醉科结合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制订了一系列切合科室实际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麻醉质量控制的要求规范了手术麻醉、麻醉后苏醒、术后疼痛管理及手术室外麻醉的程序,不仅确保了我们的临床业务工作始终符合麻醉质控标准,更从患者安全角度出发并结合本院硬膜外麻醉偏多的特点,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先进麻醉技术和经验,努力推行国内外麻醉先进技术和麻醉管理理念,在肺通气保护策略、胸段硬膜外镇痛、体液平衡、双腔管定位、胸科手术麻醉、老年病人麻醉、困难气道处理和联合麻醉等方面多有改进,结合国际先进理念倡导针对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复合麻醉方式,既提高了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又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患者的舒适度。2012年来,科室无论是在提高外科手术的数量和缩短外科手术接台时间方面,还是在提升手术麻醉管理的质量和难度方面,麻醉科都在不断的精益求精,业务水平随着科主任的倡导的先进理念和临床规范更新而不断提升,获得了外科医师同仁的好评。

进入2012年,院平均每天手术麻醉例数已明显上升,月平均手术量达到了1800例,最多时一天完成了总计121台择限期日间肿瘤切除手术。在每天完成大量的日间手术麻醉尤其是肿瘤根治术麻醉的过程中,麻醉科各级医师均不同程度自觉加班加点,不少医师每天工作13小时甚至更多。尽管工作强度与日俱增,但为提升医院手术和麻醉水平,更多更好完成外科手术任务,科室每一名医师均能兢兢业业、认真仔细地完成每个患者的麻醉工作,全力配合外科各科手术的安全进行。并在各种规范指南指引下,全年来无任何重大医疗事故,围术期安全水平也大大提高。

人才梯队的培养是科室兴旺的基础。目前麻醉科共有42名医生,其中主任医师及博士生导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6人,博士9人,硕士20人。现任麻醉科主任缪长虹教授知识渊博,作风严谨认真,无论对临床操作还是专业基础知识均严格要求,对于科室的清晨交班也不例外,通过严格的身体力行,我麻醉科在缪主任亲历亲为下整体学术、理论水平得到了长足提高,临床业务能力和理念逐步趋于规范、先进。同时,缪主任也在平时的授课中将最新的麻醉学理念引入科室的日常临床工作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全科临床麻醉管理的质量。此外,科室的青年医师在科研方瞄准目标、寻找差距、奋发图强,不断磨砺着自己,全科的科研水平在原有基础上稳步前进,科室SCI论文质量和数量年年增长,为麻醉科的学术水平贡献了自己的心血与精力。此外,科室青年医生于2007年、2009年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陈家伟、许平波医师),2011年再次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任瑜医师)。在即将结束的2012年,科室共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缪长虹教授3篇(通讯作者)、徐平波1篇、朱敏敏1篇、徐亚军1篇、钟静1篇,此外朱敏敏和王敬的两篇SCI论文已被录用。

麻醉科平时工作繁重,青年医师每天平均工作时间均在10小时左右,但正是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大家体会到了患者对于我们的信任和依赖,更激发了我们爱岗敬业专心工作的精神。每晚在手术室的餐厅,我们总能见到大部分麻醉科同事在辛苦一整天后仍在加班,虽有不少疲惫,但却相视一笑。乐观与热情凝聚成了科室的团结进取,不断向上的精神。我们任劳任怨,但求患者的平安与无痛。在医院的各类平急会诊过程中,感人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每一名麻醉科医师的背后,几乎都有救死扶伤成功救助患者的事例,当平凡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勉地工作时,患者的围术期乃至住院期间的安全是对我们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算管理单位,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单位,建院于1931年3月1日,是我国成立最早的,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基本情况医院设有徐汇院区、浦东院区两个院区,并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高度融合、共同发展。截至2019年底,医院实际开放床位2000余张,设有头颈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胃外科、大肠外科、泌尿外科、胰腺外科、肝脏外科、神经外科、骨软组织外科、肿瘤妇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中心、中西医结合科、综合治疗科、麻醉科、介入治疗科、病理科、药剂科、检验科、内镜科、超声诊断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心肺功能科、营养科26个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有教职员工2,561人,其中医师655人,护理人员1,182人,医技人员520人;正副高级专家345人;博士生导师63人,硕士生导师96人。学科平台医院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肿瘤学、病理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肿瘤科、病理科、中西医结合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3个(乳腺癌、放射治疗、病理学)、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3个(肿瘤学、肿瘤放射治疗、乳腺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1个(上海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1个(胸外科)、上海卫生重点学科1个(病理学)、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5个(肿瘤学、病理学、放射治疗学、妇科肿瘤学、胸部肿瘤学),同时也是上海市病理质控中心、放射治疗质控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中心和上海市抗癌协会挂靠单位。设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拥有上海市乳腺肿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病理诊断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分子影像探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肿瘤疾病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和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以及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复旦大学胰腺癌研究所、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复旦大学鼻咽癌诊治中心、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甲状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防治中心、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黑色素瘤防治中心、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成立王红阳院士工作站,新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继续推进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主办《中国癌症杂志》、《肿瘤影像学》、英文版《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英文版《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4本学术期刊,以及《抗癌》科普杂志,努力打造肿瘤精准医学期刊的高地。医疗业务2019年医院门诊量157.29万人次,住院10.07万人次,手术5.14万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4.9天,医院运营效率位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茅。医院在最新的“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中取得全国第25位的好成绩,其中病理科连续第9年蝉联全国第一;肿瘤学位列全国第二;胸外科位列全国第十;普通外科获得提名。医院在2019年度申康绩效数据中保持全市领先,甲状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6大病种名列第一,另有7个病种排名前三、2个病种排名前五,行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科研人才全年共获得科研项目258项,立项金额首次突破1亿元;共发表SCI 483篇,总影响因子2194分,其中29篇影响因子≥10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数与经费数再创新高,全年共获得项目资助87项,直接经费4829万元,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2项,重点项目4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牵头获得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荣获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1人荣获“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提名奖;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医院2019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56名,博士研究生84名,博士后20名;毕业硕士54名,博士55名;规培招录85名,结业79名。国内外合作医院始终以病人为中心,2019年着力优化诊疗流程,在全国率先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管理专家号源,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肿瘤预防、筛查和患者随访,提供全周期的患者关怀爱护。医院积极实践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在肿瘤防治一体化医联体的基础上,成立华东地区肿瘤防治医联体和长三角区域肿瘤防治医联体,并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体系,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同质化的肿瘤诊疗服务。继续对口支援摩洛哥、西藏、新疆、云南等地区,援外援边工作获得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在国际合作方面,先后与美国德州安德森肿瘤中心、新加坡国立健保集团癌症中心、法国Gustave-Roussy肿瘤中心、日本金沢大学癌症研究所、意大利肿瘤研究中心、美国杜克大学肿瘤研究所、澳大利亚彼得麦卡勒姆癌症中心、加拿大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英国诺丁汉大学癌症科学中心等11所机构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形成伙伴关系,在医疗、科研、人才培养、患者国际转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一体两翼”格局在国家和本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2019年8月23日医院浦东院区开业运营,逐步开展实体化运行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门诊单病种多学科诊疗、高质量全覆盖的肿瘤临床研究等全方位的肿瘤诊治研究新模式,开创医院建设的新起点、新征程、新发展。并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两院高度融合精神,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高度融合、资源共享,将手术、化疗、光子放疗及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融合进行肿瘤治疗,共同打造国际先进的肿瘤医学中心。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自2015年5月8日开业以来,在确保临床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质子重离子放疗对肿瘤的“定向爆破”优势,依托重离子技术优势,围绕鼻咽癌、颅内颅底肿瘤、早期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5个重点病种开展临床治疗,并对胰腺癌开展重点临床研究(“5+1”重点病种),重点病种治疗例数占治疗总数的63%。医院目前已收治患者2500余例,其中2019年超过800例,与国际同类机构相较处于领先地位,医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尖端医疗设备、个性化医疗服务、国际水准的肿瘤粒子治疗专家团队等优势,不断提升这一医疗品牌在国内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2020年,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打好“十三五”收官之战,做好“十四五”规划前瞻布局;以浦东院区发展和建设为抓手,打造临床研究平台,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高度融合,聚焦肿瘤精准诊疗、粒子放射治疗、肿瘤病理诊断、新药和装备研发转化四大平台建设,共同创建国家肿瘤医学中心,为建设上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浦东院区 徐汇院区
推荐阅读
部分性葡萄胎有什么症状
2025-07-30 16:35:41
部分性葡萄胎有什么症状
白带大多是透明的怎么了
2025-07-27 09:49:44
白带大多是透明的怎么了
皮肤色素沉着是什么原因​
2025-07-30 18:35:42
皮肤色素沉着是什么原因​
强直性脊柱炎会引起颈痛吗
2025-07-27 17:24:43
强直性脊柱炎会引起颈痛吗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