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整形外科

仁济整形外科简史,仁济整形外科诞生于1951年,是上海乃至全国最早开展整形外科的医院。这一年,四十岁的陈绍周教授从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调入仁济医院开展整形外科工作,仁济整形外科正式成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陈绍周,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系牙科医学专业。1944~48年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并任多所美国医院的口腔颌面和整形外科的住院医师。然而,学贯中西的光环在“内定反革命”的“头衔”下消弥无形,丰富的学术知识在“限制业务发展”的禁令下处处掣肘。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曾于国民党军统中任职文秘的“问题”历史无疑是他个人发展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也间接地影响了仁济整形外科的发展。按当时的生活水平,人们的观念意识还只停留在“治病救命”的初级阶段。与普外和骨科等传统强势大科相比,“改善外形和功能”的整形外科难以得到患者的普遍认同和院领导的大力扶植。没有固定床位、没有稳定的患者群、没有固定的科室团队。有手术时,请普外科管床位的住院医生当临时助手,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陈教授“孤军奋战”了十年。 1961年,医院终于同意了陈教授的请求,指派当时仍是住院医生的关文祥教授到整形外科工作,同时分配给科室15张固定床位(5男3女和5张小儿病床),并且固定每周两天病房手术日和两天门诊手术日。随着撕脱伤、烧伤、天花遗留瘢痕和唇腭裂患者的不断增多,整形外科迎来了它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有限的床位和医生已明显供不应求。1963年,医院将在安徽工作的范黎明医生调回上海参加整形外科工作,至此,整形外科成为拥有三个人的小团队。而此时的陈教授已年过半百,腰部旧疾的频繁发作也使他渐感体力不支,为使科室工作后继有人,他悉心培养关医生。凭着对这份事业同样的执着和对知识的孜孜以求,关医生以自己的勤奋和聪敏迅速成长,两年后便能够“独挡一面”了。正当他准备大展身手之际,“文革”开始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967年,造反派以“外科专科制是资本主义制度,必须统统砸烂”为由,将各小专科医生平均分配到五个病房,成立所谓的“外科统科”。而“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整形外科更是在这场浩劫中荡然无存了:由于历史问题,陈教授被关进牛棚;范医生不得不转行做了普外。只有关医生利用病房组长的职务之便零星地开展整形手术。历史似乎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这所谓的“改革”没进行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1970年,造反派只好恢复原来的外科专科制,但仍以整形外科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为由,拒绝归还整外病床。下乡期满返院的关医生也被告知分配到普外工作,被他谢绝。在他的据理力争和再三交涉下,院领导和工宣队终于同意恢复整形外科,并归还5张病床,范黎明医生也回到科里协助关医生工作。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整形外科这只小船,重整桅帆,准备启航了。

1973年,陈教授终于从牛棚中被释放出来,这位命运多舛的老人没有怨怼自己的生不逢时和怀才不遇,而是满腔热忱地投入工作。但是,仅仅5张病床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需要,病床供不应求的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而增加病床的要求仍屡遭拒绝。时值卫生部指定九院承担“全国整形外科医生培训任务”之际,因师资缺乏,关医生被借调去九院协助完成培训任务,为期一年。为兼顾科室工作,此期间,关医生仍每周回仁济做两次手术。一年期满时,在增加病床的要求再次遭到拒绝后,关医生选择继续留在九院被“借用”,这一借就是六年。1979年,在院党总支书记李春桥(原九院宣传部长)的工作下,带着些许遗憾,关医生彻底调去九院工作。科室工作由陈、范两位医生继续下去,其后何泗妹、宣持平、高仕铭等医生也先后加入该科。1986年,医院任命高医生为大外科支部书记兼任整形外科主任。三年后,他又升任人事处处长。这期间,他既要处理医院政务,又要负责科室的业务和教学工作,实在分身乏术。此时的科室工作大部分由何、宣二位医生负责。随着他们的相继退休、移民和调任,整形外科陷入了低谷。在其它大科室的“繁枝密叶”遮蔽下,它终像一株得不到阳光雨露滋养的幼苗,营养不良地奋力生长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十九世纪末的二十年,是仁济整形外科沉寂的二十年,也是思索的二十年;是艰难前行的二十年,也是蓄势待发的二十年。这二十年中,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医疗卫生系统也开启了改革的历程。至2000年,医改逐渐向纵深发展,触及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从“治病救命”上升到了“锦上添花”的新高度。于是,美容手术倍受青睐,美容外科迅速崛起。如何改变整形外科营养不良的现状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迅速茁壮成长?如何运用美容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对整形外科巨大的“带动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以范关荣院长和陈佩书记为核心的院领导班子为仁济整形外科“量身定制”了“两条腿走路”的战略方针——走体制改革的路线。将公私机制有机地结合,扬长避短,才是仁济整形外科发展的唯一道路。为实现这一创举,为寻找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仁济整形外科的领军人物,为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精英团队, 2001年,医院特聘时任九院整复外科副主任的范志宏教授为仁济整形外科主任。“把压力化为动力,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范院长的激励言犹在耳。秉承了前辈们的坚韧和执着,迎着压力和质疑,前进!经过高仕铭院长和范志宏教授一年半的筹措,2002年股份制的仁济整形外科终于问世!短短三年时间里,手术例数从最初的1,679例上升到8,208例。2005年,在占据了一定美容市场的基础上,整形外科还拓展了手外科业务。发展至今,仁济整形外科已拥有一支由10名医生(5博5硕)和6护士组成的团队,每年完成万余例手术。连年增长的数据是锐意改革这一创新理念的成功,也是仁济整形外科团队的破茧重生。个中的辛苦曲折,身为一科之主的范志宏教授深有体会。

现任仁济整形外科主任的范志宏教授师从著名的整形外科专家张涤生和关文祥。在硕博连读的五年时间里,他不仅继承了二位导师的精湛医技,更难能可贵的是传承了二老高尚的“医德”和“师德”。这位来自齐鲁大地、孔子之乡的儒医,本着“以人为本,仁心仁术”的行医信条,“以德服人,以诚感人,以才树人”的治科原则和“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教学理念,将仁济整形外科建设成为一支医德高尚、医技高超的团队,一支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团队。 志欲大,心欲小;量欲宏,守欲洁 在医疗不正之风蔓延的今天,范教授一直把医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诉求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他说,这得益于恩师关文祥教授“三退红包”的言传身教。在他师从关医生攻读硕士期间,一个唇腭裂患儿的家属送红包以示感谢,被关医生当场婉言谢绝。出院时,患儿家属再次将红包奉上,关医生再次谢绝。没想到,过了几周,患儿家属居然执着地从外地老家再次将红包寄来,而关医生也不厌其烦地又给他寄了回去。三送三退,彰显了一个医生对医德的恪守。这个故事,科室的每个医生都耳熟能详,并且身体力行,将故事的精神落到实处。有时,某些患者的红包被退后,反而担心医生会“不尽心”而再送,甚至三送,弄得医生哭笑不得、疲于应付。为了打消这些患者的疑虑,在范教授的带动下,大家退红包的方式也稍有变化:先假意收下红包,再到财务那里登记金额,然后将钱转入患者的住院帐号中,待其出院时对其讲明。现在,这种独特的退红包的方式已经成了整形外科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医德先于医技,但它不能脱离医技而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医技的每一个细节 坚持业务学习是医技进步的阶梯,是仁济整形外科的优良传统。早期,陈绍周教授每周都要为医生“布置作业”——阅读、翻译英文文献。现已年过古稀的关文祥教授将自己地道的英文归功于那时的学习积累。而今,这一传统被很好地继承并发扬。自2002年始,每周五早七点至八点的业务学习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以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个人经验的总结、专题回顾和医疗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讲座结束后,医生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交流探讨中往往迸发出灵感的火花,许多科研课题就是这样产生的。在范教授的指导下,仁济整形外科多次获得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科委等资助的研究项目,科研经费累计近150万元,多个项目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识高气下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整形外科业务学习的一个亮点。在这里,学习不论资排辈,上至主任教授,下至研究生和进修医生,都可以成为讲座的“主讲人”。更特别的是,整形外科的业务学习还将护士包括在内,这极大地促进了医护合作。

博学专攻 学而不专是事业长足发展的禁忌,对于医生这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尤其如此。考虑到医生个人的发展,更考虑到科室整体的发展,范主任指出,每个医生的学术研究要有所侧重,做到“术业有专攻”。现今,科里的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专长,乳房再造、颌面整形、阴茎再造、显微外科、瘢痕整形和基础研究。并与普外科和泌尿外科精诚合作,开展乳房再造和阴茎再造。手显微外科技术,尤其是多指和末节的断指再植技术发展尤为迅速。为了更进一步地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范教授先后应邀赴美、欧、日、韩和港澳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和访问,更于2008年9月赴美参加第五届国际颅颌面大会期间,与世界颅面外科基金会(World Craniofacial Foundation,WCF)主席Dr.Kenneth.E.Salyer商定了合作事宜。双方在学术互访、人才交流培养、建设专业的唇腭裂医师团队和成立WCF—仁济国际唇腭裂和颅颜修复中心等方面达成共识,开启了仁济整形外科国际合作的新篇章。

活而不乱 在充分发挥整形外科特色体制的优势,灵活地适应市场、树立品牌效应的同时,范教授强调,要提高服务意识,也要提高医疗质量;要搞宣传、扩大知名度,也要实事求是;要重视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科室发展。绝不能以营利为唯一目的,更不能为此不择手段、哄骗欺瞒患者。目前,在一些不规范医疗美容机构的夸大宣传下,一些求美者将整形美容手术视为美丽大变身的“万能药”。咨询时,医生在给出客观中肯的专业意见后,会建议她们“再考虑考虑”。对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医生则劝说她们放弃手术。咨询和宣传,不仅是服务和市场的手段,也是医生扫除整形美容“误区”,普及知识的途径,这才是医者仁心的体现。归根结底,周到的服务、高超的医技和过硬的医疗质量才是打造仁济整形外科品牌的不二法门。

心怀天下,大爱无声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发生了8.0级的强震,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房倒屋塌、万人罹难,一时间举国齐哀。地震发生后,仁济医院迅速组建医疗队前往灾区。整形外科医生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积极请战。尽管我们没能成为救灾先遣队中的一员,但坚守后方,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救灾工作最大的支持。在送至该院继续治疗的灾区患者中,不乏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而创伤修复、功能重建正式整形外科的专长。得知灾区患者入住该院后,范教授立即挑选经验丰富的资深医师为组员,亲任组长,组建了应急救治小组,并为多名患者先后接受了植皮和皮瓣转移手术。植皮和皮瓣全部成活,手术取得预期的满意效果,戴克戎院士对该科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救治四川灾区患者的过程中,整形外科救治小组在范教授的带领下,不辞辛苦,甚至放弃休息时间,多次往返奔波于东、西院之间。以极高的热忱,为灾区人民奉献一份爱心;以精湛的医技,展示了“救死扶伤,仁术济世”的高尚情怀;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守望相助,心手相连”的深刻内涵!我们没能去废墟危楼间搜索生命的迹象,但我们在这里延续生命的奇迹;我们没能在断井颓垣旁鼓励你坚持到底,但我们在这里点燃希望之火、照亮未来的路;我们没能在碎石瓦砾上帮助你重建家园,但我们在这里播洒重建之光,康复肢体和心灵!关爱仍在继续。10月初,上海文广集团携手仁济医院开展“蓝天下的挚爱”大型慈善募捐活动,通过现场直播为灾区患者的免费手术,筹集善款重建家园。刚从美国出差回来的范教授不顾旅途的辛劳,旋即登上了前往灾区的飞机,积极参与到这次大型的医疗咨询和救助活动中。 2011年变脸娃娃的手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整形外科界引起巨大的反响,范主任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让我仁济整形外科又一次站在时代的前沿。2013年,对于整形外科来说,科室回归,改制,一切在新的起点和原点中重新开始。没有掌声,没有仪式,只有我们不变的信心和执着。因为我们相信时代是属于那些时刻准备的人们,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唯有争朝夕,走出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路,才能再创辉煌。我们曾在暗夜中踽踽而行,在迷雾中徘徊瞻眺,我们曾忧思困惑,曾挫败迷惘,但我们永不言弃!今天的仁济整形外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峰,作为科室管理者和领路人的范志宏教授说,这归功于院领导的鼎力支持和科室里每个医护人员的同心同德、不懈努力。昔人已去,来者可追,梦想和辉煌还在前方!

医院信息
仁济医院建于1844年,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所西医医院。医院目前由东西南北四个院区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组成,是一个学科门类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东院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于1999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86875m2,建筑面积206859 m2;西院位于黄浦区中央商务区内,毗邻外滩,占地7811 m2,建筑面积31959 m2;南院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紧邻世博家园,于2012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68497 m2,建筑面积82590 m2;北院位于巨野路灵山路,占地6667 m2,建筑面积17350 m2,于2013年7月全面启用;肿瘤所位于斜土路,总建筑面积7523 m2,由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十三个相关的研究课题组、辅助部门公共服务平台与《肿瘤》杂志编辑部组成,于2010年10月与仁济医院正式“院所合一”。医院东、西、北三个院区目前总核定床位1650张,南院核定床位600张。截止2013年底,医院共有在编职工2511人(不含南院),其中正、副高级职称专家328名;博导57名、硕导148名,门急诊量342万人次,手术6.39万例,出院人数8.47万人,平均住院日为7.9日,医院设有50个临床医技科室:消化科、心内科、血液科、风湿病科、老年病科、呼吸科、肾脏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肿瘤介入科、康复科、急诊科、核医学科、放射诊疗科、泌尿科、胃肠外科、胆胰外科、乳腺外科、骨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功能神经科、肝脏外科、整形外科、麻醉科、中医科、儿科、眼科、妇产科、妇科肿瘤科、生殖医学科、五官科、头颈外科、皮肤科、感染科、口腔科、营养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检验科、药剂科、输血科、内科门诊、健康保健中心、变态反应科、重症医学科。近年来,医院申请到的科研项目及专利逐年递增,包括国家级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其中2013年科研经费达1.48亿元。医院还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等;先后共有几百人次入围各级人才培养计划,包括973首席科学家、长江特聘教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上海市领军人才等。医院与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德国等近十个国家的二十多所医学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友好合作关系。院区介绍:仁济东院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1999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86875平方米,建筑面积206859平方米。仁济医院于1999年落户浦东,作为当时浦东新区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为浦东地区居民和周边百姓获得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提供了切实的保障。随着浦东开发开放速度加快,浦东地区人口导入逐年增加,2011年常住人口超过500万。来院就诊病人快速攀升,至2012年日均病人流量超过8000人次,年门急诊量从57万人次递增到203万人次,对医院就医环境与服务空间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浦东居住人口医疗服务的需求,2005年仁济东院外科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核定床位1000张;2008年干部保健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2008年12月仁济医院三期工程新门急诊医技综合楼作为上海市政府重大实事工程破土动工,2012年11月,仁济东院新门急诊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5.95万平方米,比原先扩大3倍,在服务环境与诊疗设施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为更多的病人获得优质医疗服务以及缓解群众看病就医困难做出更大的贡献。仁济西院地处上海市黄浦区中央商务区,毗邻外滩,目前占地面积为7811㎡,总建筑面积为31959㎡,开放床位共460张,年门诊量达79万人次,出院1.7万人次,手术1.1万例。医院设有39个临床科室。在坚持强化老牌优势专科的同时,仁济西院不断探索多科协作与资源整合,努力发展新兴学科和亚专业。特色专科主要包括:消化内科、风湿病科、泌尿外科、功能神经科、妇科肿瘤科、头颈外科、产科、重症监护室(ICU)。 其中,消化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医学中心,精于消化道肿瘤和癌前疾病、幽门螺杆菌及其相关疾病、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和非病毒性肝病)的诊断和防治研究,年门急诊量居国内第一,总体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某些领域达国际先进水平。 风湿病科是国内最早研究风湿病专业的单位之一,目前为上海市风湿病学临床医学中心,在国内率先建立多种早期诊断红斑狼疮等风湿病的抗体谱,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探索,建有风湿病红斑狼疮病例的国际标准大型数据库,能够开展风湿病前沿诊疗技术,如关节B超、双光子骨密度仪、临床药物试验,创立风湿病医疗健身中心,建成上海市自身抗体参比实验室,进行免疫吸附治疗重症风湿病、SLE合并妊娠等最新课题研究。 泌尿外科是国内年门急诊量、手术量首屈一指的大型泌尿外科临床诊疗中心,以腹腔镜和微创为重点技术,建有完善的亚专业小组,针对性地开设了前列腺肿瘤、膀胱肿瘤、造口门诊和尿频尿急专病门诊。功能神经科拥有华东地区最大规模的视频脑电监测系统、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导航工作站、立体定向仪等设备,整合国内一流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和电生理专家于一体,专攻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顽固性疼痛、强迫症、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等功能性疾病。妇科肿瘤科收治各类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针对良性肿瘤如卵巢/输卵管良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等,腹腔镜手术率达98%以上;针对恶性肿瘤,能够开展风险较大难度较高的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子宫颈癌根治术、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术、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等,腹腔镜手术率达85%以上。随着妇科肿瘤年轻化,开展“保留生育功能和保留神经功能的宫颈癌根治术”等一系列国内外最新腹腔镜手术。 头颈外科整合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普外科优势医疗资源,专门治疗头颈部各类良恶性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瘤、腮腺和颌下腺肿瘤、咽喉部、下咽部和口咽部肿瘤,在头颈边缘肿瘤的外科治疗、甲状腺微创手术上有所突破,具有手术量多、术式全、预后佳、涉及学科广的特点。 产科是我院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之一、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和上海市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擅长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的诊治,尤其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妊娠期疑难危重症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改建后的仁济西院产科病区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胎儿中央监护系统,LDR产房(家庭化产房)、家属陪伴分娩、导乐分娩、无痛分娩、孕妇学校。 重症监护室ICU:层流病房设置床位16张,其中单人负压病房8间,每张床位配有先进的监护仪、呼吸机、自动化多功能病床、进口输液泵,以及血气分析仪、变温毯等其他急救复苏设备。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心胸外科ICU,重症监护治疗技术在我院得到长足发展,包括机械通气、动脉/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经皮穿刺气管切开、呼吸循环功能监测、纤维支气管镜应用、肾脏替代治疗、超声引导下穿刺等技术。 2011年2月,仁济西院正式启动综合改建工程。2013年7月,住院楼改建完成并顺利启用。目前处于门诊楼改建阶段,预计2014年底完工。作为上海市政府“5+3+1”重点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下称“仁济南院”)自2012年12月12日全面开业,依托百年仁济优质医疗资源与深厚文化底蕴,以“名医战略、特色专科、优质服务、精细管理”为办院方针,以“让病员更满意,让员工更幸福”为服务宗旨。开业至今,医院总体运营安全、有序,各项业务指标稳步上升,在四家郊区新建三级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由门诊楼、急诊医技楼、住院大楼、高压氧舱、地下停车库等组成;核定床位600张,先期开设消化科、风湿科、妇产科、泌尿科、神经外科、心内科、肾脏内科、普外科、骨科、儿科、血液科、血管外科、老年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诊科、口腔科、中医科、眼科、皮肤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麻醉科、疼痛科、内科门诊等27个临床科室;药剂科、检验科、超声医学科、核医学科、病理科、放射科、输血科、高压氧、临床营养科等9个医技科室并全面开放门诊、急诊、病房、ICU;配置了64排的CT、3.0T的MR、以及DSA、SPECT、DR、钼靶、数字胃肠机、血液净化机等,尤其是配备了可容纳20座的大型高压氧舱,主舱16座,副舱4座,医疗设备配置完全达到三级综合性医院配置标准。为确保仁济南院在医疗水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与仁济母体医院保持同质化运行。母体医院所有重点科室全部落户南院;母体医院科主任兼任仁济南院科主任;南院固定工作人员中三分之一为母体医院临床医技科室业务骨干,这一系列举措确保了南院与母体医院的医疗质量及服务水平同质化。作为医改试点单位,南院率先尝试药品供应链服务延伸新模式,通过药房建设一体化、处方调配自动化、医嘱配方精细化、药品管理信息化、药品采购智能化、药品盘点机械化等手段完成医院药学部门职能从“保障供应型”向“药学服务型”的转变,推行药品“零差率“,减少了患者支出,得到良好社会反馈;医院始终遵循公益性,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一站式住院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打造数字化智能医院、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仪器设备电子化管理、后勤服务总体外包等一系列管理创新举措,有效提高医疗服务及运营效率,为患者提供了优美的就医环境和便捷的服务流程。仁济南院的建成与顺利开业获益于上海市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整医疗资源,有效提高郊区居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性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及母体医院的倾力支持。医院将继续把握新一轮医改的契机,继往开来,以更大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将仁济南院建设成为上海西南地区的医疗中心,为当地及周边居民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2013年7月,以辅助生殖和优生技术而闻名的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专科正式落户仁济医院北院(浦东新区灵山路845号)。北院区占地10亩,建筑面积17500平方米,设有门诊、住院、手术室、遗传咨询室、医学影像室、辅助生殖实验室等科室,并按不同患者就医需求设立VIP服务和专门的病房,能开展所有不孕不育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优生优育和辅助生殖医疗服务。仁济医院是上海市最早开展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及科研工作的医疗单位。1987年率先在上海地区开展人工授精技术服务;2004年成为上海市唯一一家被卫生部批准,可同时进行第一代、第二代试管婴儿和供精人工受精等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2009年牵头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不孕不育专病诊治中心;2010年获准建设上海市生殖与优生优育技术中心;2012年成为上海市辅助生殖与优生重点实验室。目前,我国不孕不育占育龄夫妇的10%-15%。仁济医院生殖医学科不孕不育年门诊量超过12万人次,已实施“试管婴儿”和“人工授精”近两万例,帮助一万余对夫妇获得健康宝宝,辅助生殖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北院拥有上海市唯一的人类精子库。该精子库是上海交通大学Med-X-仁济医院临床干细胞研究中心临床基地、是上海市分子男科学重点实验室临床基地;设有人类精子库实验室、上海男性健康俱乐部、上海男科学研究所精子发育与遗传实验室等。现任精子库主任为李铮教授。截至2013年11月,精子库已成功招募上万名捐献者,通过供精人工技术和体外受精技术已使2,998个不孕家庭获得天伦之乐。同时作为精子库重要特色之一,已为近千名男性提供精子冷冻保存。 仁济医院拥有一支强大的生殖医学专家队伍。现已形成以著名生殖医学专家陈子江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赵晓明、孙赟、洪燕、李铮、高玉平、高敏芝等为中坚力量的高层次专家队伍。 一流的专家、一流的技术,将为广大不孕不育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为人类的生殖健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东院
推荐阅读
如何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2025-08-10 19:11:35
如何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小儿腮腺炎怎么治疗
2025-08-13 11:57:52
小儿腮腺炎怎么治疗
头孢和左氧氟沙星合用可以吗
2025-08-11 18:35:08
头孢和左氧氟沙星合用可以吗
怎么用牙膏久战不泄
2025-08-10 18:17:39
怎么用牙膏久战不泄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