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急诊医学科

急诊医学科由急诊内科和创伤外科组成

中医急诊科

优势项目:1中风;2肺心病;3急性胰腺炎

科室员工数:21人;学科带头人:王左 ;博士生导师:1王左;2魏江磊

主任医师数:3人 副主任医师数:3人 主治医师数:6人 住院医师数:9人

2006年业务门急诊人次:8959人出院病人数:785人

科室临床特色:

急诊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厥脱总协作组组长单位。1989年王左教授带领全国急症厥脱协作组制定了厥脱证诊治规范,进行科研协作攻关,采用养阴益气法综合治疗,使总有效率增加8%,死亡率下降5%。1987年,“参附青注射液治疗邪毒内陷所致厥脱证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甲级奖;1992年,“平哮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1993年,“抗休克中药肝细胞电生理效应的检测”获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998年,“复方葶苈注射液治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并于2003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重点开展厥脱、中风、喘症、血症等救治工作,在治疗中积极发挥中医特长,并开展了中医急诊特色疗法研究与应用,如中风的序贯疗法,中风中医特色康复、梅花针拍击、经络穴位注射、负压瓶止痛等,提高危重病中医参与抢救率。对急性胰腺炎和肺动脉高压等病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科室业务发展

重点开展厥脱、中风、喘症、血症等救治工作,在治疗中积极发挥中医特长,并开展了中医急诊特色疗法研究与应用,如中风的序贯疗法,中风中医特色康复、梅花针拍击、经络穴位注射、负压瓶止痛等,提高危重病中医参与抢救率。对急性胰腺炎和肺动脉高压等病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采用养阴益气法综合治疗厥脱证,使总有效率增加8%,死亡率下降5%。

科室历史沿革

上世纪80年代,急诊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厥脱总协作组组长单位。1989年王左教授带领全国急症厥脱协作组制定了厥脱证诊治规范,进行科研协作攻关,采用养阴益气法综合治疗,使总有效率增加8%,死亡率下降5%。1987年,“参附青注射液治疗邪毒内陷所致厥脱证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甲级奖;1992年,“平哮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1993年,“抗休克中药肝细胞电生理效应的检测”获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998年,“复方葶苈注射液治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并于2003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1年成立中医急诊中心,1996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2002年组建上海中医急诊协作中心,网络18家市级医院。

2004年,中医急诊中心由急诊内科,急救创伤中心和急诊重症监护(ECU)三大部分组成。医院急诊区域按照国际标准建设,设有直升机停机坪。中心设有抢救室、急诊病房、急诊观察室和重症监护病房,拥有中央监护系统、除颤器、监护仪、床边血液净化仪、临时起搏器、人工呼吸机、洗胃机和多功能监护仪、输液泵等全套现代化的抢救设备,设备资金总额将近500万元。

2006年成为国家中医急诊基地建设单位,经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组全面评估后认为综合水平全国领先。

科室特色装备

中央监护系统(M3105A, HP公司,201万元)

中央监护系统(SOLAR8000,美国,60万元)

高压氧舱(SHC220,中国,39万元)

无创心排量监护仪(BE-411,美国,31万元)

全自动床旁连续血滤系(PRISMA,意大利,31万元)

监护除颤仪(MEDIC6,美国,12万元)

心肺复苏机(HLR·R-301,蓝士威克,12万元)

全自动血气分析器(ABL77,丹麦,12万元)

肺阻抗测试仪(EK-V,中国,5万元)

创伤外科

创伤急救(中心)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它的创立改变了以往的抢救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创伤急救科(中心)医疗业务涉及:普外、胸外、骨科、泌尿外科的各种创伤及急诊。自曙光医院(东院)于2004年12月建成至今,创伤急救(中心)科伴随医院的发展同其它各科室一起快速成长,承担了医院大量的急救、急诊及手术工作。创伤急救(中心)科有急诊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的完整设置;形成了完善的创伤急救一体化模式。有各种先进的治疗和监护设备;有多年从事急救急诊工作经验的医生护士;有各科专家协同,从而保证了很高的抢救成功率。

在教学工作方面,作为上海中医院大学的附属医院和科室,科室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的《西医外科学》的理论教学。作为临床教学基地,承担住院的轮转培养任务。并成为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的基地。

在科研工作方面,对创伤病人的诊治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总结、研究中医药在创伤危重病人急救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创伤病人应激性高血糖中药辅助治疗。力争为最大限度的发挥祖国传统医学的应用尽一份力。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一所沪上的百年老院,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位列上海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全国示范中医院。1984—2010年十四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荣获卫生部“全国百佳医院”称号;2004年第三次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2005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获得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上海市迎世博优质服务贡献奖”。2001年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医医院。201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卫生部将曙光医院列为省部共建研究型中医院。医院拥有东西二部,核定床位1200张,开放床位1320张。西部位于卢湾区普安路185号,毗邻淮海公园,占地28亩。东部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张衡路528号,投资6亿元,占地160亩,是融现代建筑与传统特色为一体的园林式医院。成立于2001年的曙光医院集团目前已有10余个成员单位。2008年被批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医院中医特色显著,优势突出,医院现拥有国家教育部“十一·五”重点学科3个: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中药制剂、中药临床药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肝病科、骨伤科。国家“十二·五” 重点专科11个:肾病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肛肠科、肺病科、妇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中医急诊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基地,制剂室是全国中药制剂和剂改基地。医院开设的70余个专病专科各具特色,独树一帜,享誉全国。近年来,医院坚持加强中医内涵建设,相继成立了“名医诊疗中心”、“传统诊疗中心”、“治未病中心”、“石氏伤科”、“柏氏肛肠科”、“蔡氏书屋”等科室。医院为切实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建立了5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2个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医院拥有多个重症监护室,医疗设施先进,内外科室齐全,已具备了较强的综合救治能力,成为上海市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六个重点单位之一、浦东地区三个急救中心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院质量监测中心和上海市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也设在院内。2010年医院成为上海世博会定点医院之一,承担了世博会C片区医疗站点的医疗保障任务。医院现有职工总数1800余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02名,博士生导师4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1名,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人员33名,担任全国和上海市专业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100余名。现拥有国家级、省级名中医15名、27名曙光名中医、26名曙光高级中医师,在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方面,形成了“名中医挂帅、高级中医师当家”的曙光特色。医院以建设研究型医院为目标,现有研究所4个、临床研究室14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二级和一级实验室8个。成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肝肾病证省部共建实验室。具备国际标准的I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完成了中国首例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的临床实验项目。自1995年以来,承担部级、国家级课题3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863课题1项,国家重大专项6项,“十一·五”支撑项目6项、973子计划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0项,成为国内承担重大任务最多的中医医院。医院获得的科技成果奖160多项,其中部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74项,发明专利授权26项。作为全国中医院校中最先成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的临床基地,曙光临床医学院现有教研室17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7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每年承担800人次以上的各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医院以“大医德泽 生命曙光”为核心理念,在全国首创“伦理查房”, 开通全国首条免费中医健康热线,锻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曙光文化。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建设亚洲中医临床医、教、研中心”的战略目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推荐阅读
低血压总是头晕该怎么调理​
2025-07-17 09:48:50
低血压总是头晕该怎么调理​
布洛芬混悬液打开后能放多久
2025-07-19 19:39:23
布洛芬混悬液打开后能放多久
ppcv眼病注射效果好吗
2025-07-17 15:38:13
ppcv眼病注射效果好吗
头昏打嗝是什么原因,怎么缓解
2025-07-20 13:46:32
头昏打嗝是什么原因,怎么缓解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