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保健医疗部(老年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干部保健部始建于1954年,前身系该院内科第六病房,当时仅设床位3张,有主治医生及住院医生各一名,护士2-3名。

1974年,病房搬迁,更名为新楼病房,仍隶属于内科。床位数增至21张,医生由内科、外科、脑系科委派,护士增至13名。同时设内科、外科、脑系科、口腔科、眼科、泌尿科、耳鼻喉科、中医科门诊。

1986年,新楼病房正式成为独立科室,更名为干部保健部,并建立了老年病教研室。拥有床位70张,内科、脑系科、外科医师10余名,护士40余名。初步形成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

此后,干部保健部不断发展壮大,2000年,病床增至120张,医生32名、护士49名,并建立了老年病研究室。

2005年,干部保健部搬迁至外科中心大楼,医疗环境进一步改善。干部保健部目前拥有病床130张,医生38名、护士83名,其中正副教授3名、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14名、博士5名、硕士2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达59.4%以上,硕士学位以上人员达54%以上。

干部保健部经过不断探索进取,逐渐扩大了规模,建立起高素质的干部保健队伍,促进保健队伍优质化、结构合理化。目前,设有九个科室的干部保健门诊,均为专家、教授应诊。就医环境温馨优雅、国内一流。病房设有四层楼,八个区域,包括内科、外科和神经内科。六层A区设有ICU重症监护室,配备了先进的医疗抢救设备,医护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医疗护理水平精湛,在多次的重大抢救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干部保健部设有干部体检中心、疑难病会诊中心、心理检测治疗室、脑机能测评室、血管疾病检测室、理疗康复室,将疾病的防治结合起来,以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防治为基础,重点加强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衰老与抗衰老等慢性病的研究与危险因素的干预。

干部保健部配备有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美国ACUSON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床旁X线机、脑多普勒、血氧分析仪、动脉硬化检查仪、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血压监测仪、正压给氧呼吸机、中央心电监护系统、心脏血压、血氧监护系统等高档医疗检查抢救设备及老年康复设备,为病人的诊疗提供了方便。

在病房管理工作方面,干部保健部制定了一整套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及质控监查制度,以ISO9001-2000质量认证工作为契机,遵循医院的质量方针和服务承诺,即“质量永恒,诚信无限,文明优质、持续改进”。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护理工作。在人文素质、服务守则、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言语态度等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干部保健的服务宗旨: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一体,建立健康教育与促进,疾病治疗与控制,预防保健与临床,全程管理的服务体系。

干部保健科以培养临床性研究生为主。研究方向:

干部保健科带头人张蕴主任,从事老年病临床教学工作30年,现任天津医科大学干部保健部主任,全国保健协会理事,中华全国老年学会委员,天津老年分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生导师。

30年来,主要立足于老年病内科临床的探索与研究,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以及危重症抢救技术。带领下级医师成功的抢救了许多危重病人,大大提高了高龄老年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近年来,完成局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在国家级、省市级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20余篇。填补天津空白新技术3项。在间歇性缺氧与动脉粥样硬化,老年微量元素与疾病,细胞因子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较深入地研究。主编完成《高等护理专业老年病学》辅导丛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参与编辑老年病学教材1册,供医科大学5年制、7年制教学使用。

作为干部病房学科带头人,她带领大家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借助医院人才与技术的优势,逐渐扩大规模,加强学科建设,引进优秀人才,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科研教学促临床,不断提高医疗及服务水平,形成干部保健规范系统化的管理流程。使干部保健工作以及老年病的学术研究,均处于天津市的领先地位,得到市各级领导的认可。

干部保健部已完成出版了高等护理专业及老年病学教材各一本,供医科大学五年制、七年制教学使用;完成中央保健局、部级课题、市级课题、局级课题二十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并且发行了《干部保健》杂志。

干部保健部承担着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及各大专院校的领导同志、该市院士、专家教授以及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任务及查体巡诊工作。在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干部保健部以干部保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积极适应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需求和新时代医学理念,开阔新的服务领域,为天津市干部保健工作起到了样板作用,成为国内先进、该市领先的医疗、抢救、康复、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一流的干部保健中心。

学科的人材培养及国内外交流情况

为了科室的人材培养,他们定期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关老年病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常见老年病的诊治、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进展以及特殊病、疑难病的诊治等。讲座由各专业组轮流主办,先后举办各种讲座如:《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现状》,《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现状》,《合理使用保肝药物》,《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概念》,《呼吸机的临床应用》,《除颤器的合理就应用》等,大大提高了科室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2003年以来,干部保健部在中华系列及国家级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84篇,课题12项,填补空白6项。中华系列12篇,核心期刊62篇,其它期刊10篇。完成科研项目12项,新技术5项。

并积极参与老年医学会的各项活动,2006年,成功协助完成老年医学会天津分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和年会的召开。张蕴主任现为天津老年学会副组委,全国老年学会委员,张明义主任为青年委员。

2006年,在张蕴主任的指导下,由留日博士诸葛欣牵头举办了干部保健部与日本京都医学院教授们的学术交流活动,双方交流了目前国际有关老年病的研究前瞻情况,并在国际友人面前展示了医大总医院的飞速发展。

2000年以来,科室领导不断为员工创造学习机会。先后派出医护人员到外院学习先进的管理和专业知识,分别到北京医院、第一中心医院、第三中心医院学习消化系统的彩超技术、ICU的管理、呼吸机的使用、重症病人的监护和护理等。

医院信息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始建于1946年,是天津市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医院和天津市西医医学中心,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一、历史沿革在曲折的发展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走过了60多年不平凡的道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全国建立五大中央医院。经过一年的筹备,天津中央医院于1946年12月1日正式开诊,12月15日开始收治住院病人,定名为“卫生部(署)天津中央医院”。1950年4月中央医院改名为天津市立总医院。1956年更名为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1994年8月改名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3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被评选为全国“百佳医院”,2001年被天津市政府确定为天津市西医医学中心,2009年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二、单位概况 医院现设有32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和8个临床研究所,在编在岗职工2854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内分泌学临床部)、4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影像医学、内分泌学临床)、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科、神经外科)、5个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影像医学、内分泌学临床、胸心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学)、6个校级重点学科和6个院级重点学科。三、机构设置 职能处室:党委办公室、监察处、工会、团委、退休职工管理处、武装部、院长办公室、医务处、护理部、科研处、教学处、干部保健处、医疗安全部、门诊部、人事处、医德医风办公室、后勤处、设备物资处、财务处、外事处、健康事业部、审计科、保卫处、经济管理处、网络信息部、基建办公室。临床科室: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代谢病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急症医学科、心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骨外科、普通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肺部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心血管外科、麻醉科、妇产科(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生殖医学科、产前诊断中心、宫颈病变科)、儿科(儿内科、新生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含NICU)、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中医科、皮肤性病科(含医学美容科)、核医学科、干部保健部、康复医学科、变态反应科、肿瘤放疗科。医技科室: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PET-CT影像诊断科、超声科、输血科、病理科、药剂科、手术部。四、发展与成就 1、医院特色医院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医疗水平在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多学科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神经外科在颅脑损伤病理及临床研究;胸部肿瘤学科在局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肺癌“个体化”多学科治疗、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理及信号调节和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血液肿瘤科在原发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的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治疗;消化科在消化道出血的综合治疗及内镜治疗技术等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神经外科在颅脑肿瘤、脊髓肿瘤、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以及脑肿瘤的基础研究;胸部肿瘤学科在联合分子标志物及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癌筛查早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胰腺炎、重症胆管炎、败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等疑难、危重症的治疗;普通外科在肝、胆、胰腺、乳腺、胰岛细胞瘤、胃肠等常规手术的治疗和腹腔镜外科;内分泌科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骨代谢病治疗与研究;神经内科在帕金森氏病及其它锥体外系疾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和临床诊疗的研究、癫痫的发病机理、临床诊疗研究;核医学科在甲状腺疾病的诊疗和放射性核素的治疗;影像医学科在神经系统疾病、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全身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和骨矿含量测定的研究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科研工作“十一五”期间,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共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4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1项。84项新技术填补了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的空白。发表285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175篇。2010年和2012年,获得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2000万。3、教学工作医院具有60余年的教学传统,治学严谨,教学底蕴深厚。临床医学专业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设有16个教研室,主要承担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全英文教学、博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含2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个博士后流动站。全院教师总数831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34人,占教师总数的52.5%;授课教师中高级职称占74.3%,硕士学位以上学历占82.2%。教师中有1名工程院院士,12名政府授衔专家,享受政府津贴38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近两年,教师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高教出版社规划教材编写16部,编委19人,其中主编3人,副主编4人。在院研究生、本科生1000余人,教学用房15657平米。医院设有8个研究所,为人才培养提供科研平台。医院图书馆藏书4万余册,期刊类627种,其中外文刊物156种,中文刊物471种,有3个中文医学文献、期刊引文数据库,1个英文医学期刊数据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检索、查新、查引服务。此外,医院还承担着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护理学院、公卫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麻醉专业,以及护校、成教学院、二级学院的部分教学任务。4、人才工作近五年,总医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修订了相关文件,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力推行百人培养计划。医院现有“131”第一层次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3人,天津市“千人计划”2人,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特聘教授1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世纪人才49人,天津医科大学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5、设备管理从引进我国第一台大型贵重精密医疗仪器设备CT机,到90年代引进的数字胃肠机、各种X光机、CT、MRI、ECT、药物浓度检测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手术导航系统,该院的医疗设备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进入21世纪,该院又先后引进64排CT扫描和PET—CT。伴随着该院第三住院大楼的竣工启用,该市唯一一间术中可以进行核磁检查的磁共振手术室和能够集中心脏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多科室手术治疗的杂交手术室也一并投入使用。先进的设备、领先的技术为该院医疗、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阅读
39周胎位突然变横怎么了怎么办
2025-07-01 14:04:21
39周胎位突然变横怎么了怎么办
肺间质改变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吗
2025-07-03 09:27:35
肺间质改变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吗
粘膜下子宫肌瘤已经病变有什么症状
2025-07-03 12:57:56
粘膜下子宫肌瘤已经病变有什么症状
宝宝囟门闭合过早怎么办​
2025-07-03 09:45:06
宝宝囟门闭合过早怎么办​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