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支柱性学科之一,博士学位授权点,其奠基人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家石毓澍教授和周金台教授,在万征教授15年领导下科室全面发展,现任科主任为孙跃民教授。目前科室诊疗手段全面,各项技术能力均居国内先进水平,为国内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心血管内科诊疗中心之一。

介入心脏病学:

该科现有2个导管室,并配有世界先进的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统和其他各种医疗设备。每年完成各种心导管手术5000余例,可完成国内开展的所有介入心脏病工作,是卫计委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培训基地,也是天津市介入能力最全面的心脏介入中心。

冠脉造影检查和冠脉支架术:

科室在天津市率先实施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15年,可365天不间断为患者提供急症介入诊治,先手术后交费。以万征、张文娟教授为核心的冠脉团队(包括李永乐、于向东、王清、徐绍鹏、高玉霞)在实践工作中积极开展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弥漫多支病变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科室拥有Carto和Ensite两种三维电标测系统,多台六十四导电生理记录仪、心脏程序刺激仪,可独立完成各种常规和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工作。以蔡衡(包括聂晶、李洪仕)为核心的团队完成天津市例数领先的房颤射频消融工作,手术成功率高,并规范随访术后患者;常规开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速、室早、室速的介入工作,有效率在99%以上。蔡衡的个人射频消融总例数已居全国前十。

起搏器植入治疗:

该院自70年代初开始为适合的患者开展起搏器植入,是我国起搏器工作创始单位之一。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唯一手段,三腔起搏器是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重要手段之一,ICD是防止室性颤动等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的重要手段。周金台教授是我国起搏器工作创始人之一,在万征教授指导下该专业取得长足进步,现工作主要由张文娟、于向东负责。

先心病、瓣膜病和肺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治:

杨振文博士主持该项工作,全面开展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其它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开展规范评价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严重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为患者选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在国内率先为肺栓塞患者开展经皮肺动脉成形术。

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脂血症的规范诊治:

以孙跃民、边波等组成的学术团队,在门诊和病房以各学科指南为指导对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内科疾病进行规范治疗,尤其擅长顽固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精神心理疾病和各种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的综合管理。

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该院CCU成立于1979年,具有先进的监护和医疗条件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每位患者提供24小时无间断的治疗和护理,已成功救治大量复杂心血管危重症患者。依托总医院综合性医院优势,在多脏器功能不全、合并多科疾病、疑难罕见心血管疾病诊治方面独具优势。

超声心动图室

周金台教授建于1979年,配北京产M型超声心动图仪。超声心动图室现有心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三台(Philips iE33型2台,CX50型1台)。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除了开展常规的心脏及大血管检查外,还开展了三维超声心动图、食道超声心动图、负荷超声试验、心肌组织多普勒定量检查、胎儿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和外科术中实时监测等多项新技术。黄灿亮主任技师技术精湛,擅长疑难复杂心脏结构功能的超声诊断,杜鑫从牛津大学学成归国,掌握国际先进水平。

心电学室

心电学专业基础扎实,实力雄厚,由林传骧教授始建于1947年,具有近50年丰富的诊断经验。可常规开展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动态血压和食道调搏等各项心电学检查。率先开展直立倾斜试验,填补了该市该项空白,提高了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王志毅副主任技师擅长疑难心电现象诊断。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始建于1946年,是天津市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医院和天津市西医医学中心,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一、历史沿革在曲折的发展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走过了60多年不平凡的道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全国建立五大中央医院。经过一年的筹备,天津中央医院于1946年12月1日正式开诊,12月15日开始收治住院病人,定名为“卫生部(署)天津中央医院”。1950年4月中央医院改名为天津市立总医院。1956年更名为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1994年8月改名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3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被评选为全国“百佳医院”,2001年被天津市政府确定为天津市西医医学中心,2009年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二、单位概况 医院现设有32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和8个临床研究所,在编在岗职工2854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内分泌学临床部)、4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影像医学、内分泌学临床)、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科、神经外科)、5个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影像医学、内分泌学临床、胸心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学)、6个校级重点学科和6个院级重点学科。三、机构设置 职能处室:党委办公室、监察处、工会、团委、退休职工管理处、武装部、院长办公室、医务处、护理部、科研处、教学处、干部保健处、医疗安全部、门诊部、人事处、医德医风办公室、后勤处、设备物资处、财务处、外事处、健康事业部、审计科、保卫处、经济管理处、网络信息部、基建办公室。临床科室: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代谢病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急症医学科、心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骨外科、普通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肺部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心血管外科、麻醉科、妇产科(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生殖医学科、产前诊断中心、宫颈病变科)、儿科(儿内科、新生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含NICU)、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中医科、皮肤性病科(含医学美容科)、核医学科、干部保健部、康复医学科、变态反应科、肿瘤放疗科。医技科室: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PET-CT影像诊断科、超声科、输血科、病理科、药剂科、手术部。四、发展与成就 1、医院特色医院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医疗水平在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多学科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神经外科在颅脑损伤病理及临床研究;胸部肿瘤学科在局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肺癌“个体化”多学科治疗、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理及信号调节和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血液肿瘤科在原发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的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治疗;消化科在消化道出血的综合治疗及内镜治疗技术等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神经外科在颅脑肿瘤、脊髓肿瘤、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以及脑肿瘤的基础研究;胸部肿瘤学科在联合分子标志物及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癌筛查早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胰腺炎、重症胆管炎、败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等疑难、危重症的治疗;普通外科在肝、胆、胰腺、乳腺、胰岛细胞瘤、胃肠等常规手术的治疗和腹腔镜外科;内分泌科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骨代谢病治疗与研究;神经内科在帕金森氏病及其它锥体外系疾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和临床诊疗的研究、癫痫的发病机理、临床诊疗研究;核医学科在甲状腺疾病的诊疗和放射性核素的治疗;影像医学科在神经系统疾病、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全身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和骨矿含量测定的研究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科研工作“十一五”期间,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共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4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1项。84项新技术填补了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的空白。发表285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175篇。2010年和2012年,获得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2000万。3、教学工作医院具有60余年的教学传统,治学严谨,教学底蕴深厚。临床医学专业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设有16个教研室,主要承担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全英文教学、博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含2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个博士后流动站。全院教师总数831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34人,占教师总数的52.5%;授课教师中高级职称占74.3%,硕士学位以上学历占82.2%。教师中有1名工程院院士,12名政府授衔专家,享受政府津贴38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近两年,教师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高教出版社规划教材编写16部,编委19人,其中主编3人,副主编4人。在院研究生、本科生1000余人,教学用房15657平米。医院设有8个研究所,为人才培养提供科研平台。医院图书馆藏书4万余册,期刊类627种,其中外文刊物156种,中文刊物471种,有3个中文医学文献、期刊引文数据库,1个英文医学期刊数据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检索、查新、查引服务。此外,医院还承担着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护理学院、公卫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麻醉专业,以及护校、成教学院、二级学院的部分教学任务。4、人才工作近五年,总医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修订了相关文件,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力推行百人培养计划。医院现有“131”第一层次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3人,天津市“千人计划”2人,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特聘教授1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世纪人才49人,天津医科大学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5、设备管理从引进我国第一台大型贵重精密医疗仪器设备CT机,到90年代引进的数字胃肠机、各种X光机、CT、MRI、ECT、药物浓度检测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手术导航系统,该院的医疗设备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进入21世纪,该院又先后引进64排CT扫描和PET—CT。伴随着该院第三住院大楼的竣工启用,该市唯一一间术中可以进行核磁检查的磁共振手术室和能够集中心脏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多科室手术治疗的杂交手术室也一并投入使用。先进的设备、领先的技术为该院医疗、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阅读
青光眼早期有什么典型症状
2025-07-02 15:03:09
青光眼早期有什么典型症状
一岁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2025-07-04 16:49:16
一岁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缠腰蛇中医怎么治疗
2025-07-02 10:09:36
缠腰蛇中医怎么治疗
产后抑郁症能恢复吗
2025-07-02 12:53:36
产后抑郁症能恢复吗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