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普通外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前身为天津总医院外科,由我国著名外科学家吴英恺创立于1946年。在虞颂庭、吴咸中、黄耀权、傅受训、刘自宽、李庆瑞、许树朴等一大批著名专家的努力下逐渐发展壮大,并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有多名著名专家分别到其他医院开展工作,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南开医院等医院创建外科提供了积极的人才支持,在天津及周边地区具有很高的影响力。1986年成为独立的普通外科,近年来依托医大总医院多学科的总体优势,取得迅猛发展,许多专业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内分泌外科、血管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乳腺外科、微创外科及外科危重、疑难病等领域均有自己的特色。1998年成立天津普通外科研究所,普通外科为其临床部。研究所下设器官移植研究室、肿瘤研究室、外科免疫研究室、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外科营养及代谢研究室和资料情报室,拥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共享。配备多种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具备国内一流的科研条件。

人员组成、业务范围、业务量、特色和地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拥有受过严格训练的高水平人才梯队,2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多人在专业学术团体中兼职,其中2人为世界外科学会、亚太地区外科学会会员,2人为国际显微外科学会委员,1人为国际分析细胞学会会员。在国内专业学术团体中,1人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咨询委员会专家,1人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1人任中青年委员,外科学分会中胃肠外科学组、外科手术学组委员各1人,1人任肠内与肠外营养学会委员;在该市专业学术团体中,1人任天津市医学会副主任医师委员,1人任天津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医师委员、1人任副主任医师委员、1人任委员兼秘书、1人任委员,1人任天津市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

普通外科建科早期条件较差,科内仅有一台国产B超,经过多年来历代专家的不懈努力,在提高诊治水平的同时,普通外科的床位拥有量和仪器设备水平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普通外科现拥有126张床位,具有该院规模最大、管理完善的术后监护病区。开设普通门、急诊及专家、专科门诊。平均门诊量超过3000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2000例/年,手术量2300例/年,平均床位占用率达95%,住院病人治愈、好转率达94.3%。近年来,普通外科更新和购置了许多新型检查和治疗设备,如新型射频消融仪、超声吸引系统、电子胃镜、电子胆道镜、电视腹腔镜、结肠镜、乳腺扫描仪等。普通外科研究所拥有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PCR、手术显微镜等一大批先进设备,大大增强了医疗、科研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普通外科目前可开展普通外科领域内所有病种的诊治工作,特别在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胰岛细胞瘤、乳腺疾病、外周及内脏血管疾病、胃肠道肿瘤、良性弥漫性肠道疾病、肛周疾病、肝胆胰恶性肿瘤、胆道疾病、急性重症胰腺炎、门脉高压症和外科危重、疑难病等领域凸现自己的特色,微入路外科也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

胃肠外科专业在胃癌、小肠肿瘤、结肠癌、直肠癌的手术和综合治疗上具有丰富的经验,肿瘤根治手术达到世界前沿水平。按照个体化方案、标准化手术、功能化重建的要求进行胃癌手术治疗,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开展保留肛门的低位和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免除了患者终生携带肠造瘘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病、肠瘘的外科治疗也收到较好效果。

在肝脏外科方面,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肝部分切除术,使肝癌及肝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达到全市领先水平。胆道外科专业组也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进行胆囊、胆管、胆肠吻合等各种胆道手术,特别是高位胆管癌等高难度手术治疗。以现代危重病学的观点、思路指导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救治成功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胰腺恶性肿瘤、胰腺囊肿的诊治也收到良好效果。门脉高压症和脾功能亢进症治疗仍然保持自身特色。

内分泌外科专业是普通外科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全国较早地开展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胰岛细胞瘤、胃泌素瘤等内分泌疾病的手术治疗工作,并一直保持该专业在全国的先进地位。新型红外监测仪的应用增加了对乳腺恶性肿瘤进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可通过门诊手术快速获得组织活检,简化的乳癌根治手术在保证根治肿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正常机体的功能和女性的形体美。

上世纪50年代普外科就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工作,至今血管外科组先后开展了多种血管疾患的外科治疗工作,其中大隐静脉曲张、动脉硬化闭塞征、内脏缺血性疾病的血管校正手术、各种周围血管瘤和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的各种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栓塞的介入性治疗等均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普通外科的腔镜专业组具有先进的电子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和胆道镜设备,全日应诊,不仅可以迅速完成各种常规诊断性检查,而且可以成功完成各种治疗性操作,如逆行性胆胰管造影、鼻胆管引流、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成形、胃肠道息肉切除、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等。

腹部器官移植外科方面,1995年率先完成了该市首例、全国第二例临床小肠移植,成为世界31家小肠移植中心单位的第22个中心,有关科研项目经专家鉴定达世界先进水平,2000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该市较早开展了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并获得成功,为不可逆性肝功能衰竭、肝脏代谢性疾病和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生存机会,病人获得的长期存活。

普通外科术后监护病区是该院已形成规模的专科加强治疗中心,施行无陪伴制度,为抢救危重病人生命创造了良好的医护条件,使用连续生命指标监测、血液动力学监测、机械呼吸支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血液透析维护等新观念、新方法加强对大型手术后患者、复杂和严重外伤患者、生命垂危患者、重症胆管炎和胰腺炎患者进行有效救治,收到良好效果。

近年来依托医大总医院多学科的总体优势,许多专业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减张性和无张性疝修补、简化乳癌根治术、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的保肛手术、巨大肝癌切除术等众多手术在该市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普外科已被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市级先进科技集体,博、硕士学位点,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的重要参加单位。

科学研究

建科初期即有腹主动脉瘤诊治经验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发表。近年来,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先后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百篇,主编或参编了《腹部外科理论与实践》、《腹部外科学》、《胃肠外科学》、《实用危重病学》、《现代医疗手册》、《器官移植并发症》等十余部普通外科专著和大学教材。普通外科及普通外科研究所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种国家、部委、省市、科研课题十余项,总资助金额达200万,培养了大量的高级医学人才,并取得一批国际、国内瞩目的研究成果。小肠移植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有关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多项课题科研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临床应用”填补天津市卫生系统空白。

人才培养与医学教育

普通外科拥有一支优秀的医疗、教学和科研队伍,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年轻医师全部获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1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4人为留学归国人员,分别留学美国、日本和英国,多名医师在国内先进医疗院所进修。14人拥有博士学位,9人拥有硕士学位。同时面向全国招收博、硕士研究生和临床进修生,近年来已培养博士十余名,硕士数十名,其中包括过外留学生2名。科室全体医生均可承担医科大学医学生的临床基础课教学任务和实习带教任务,同时部分教师还承担了临床国际学院的英语授课。

学术交流

学科带头人天津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王鹏志教授早在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并多次赴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参加学术会和讲学;普外科科主任朱理玮教授曾在80年代、90年代两次长期赴美留学进修,并多次出国交流。刘彤教授、田伟军副教授、戚峰副教授、付强副教授、梁晓宇副主任医师、戴向晨博士、杨志强博士等均有在国外长期留学和研修经历,建立了稳定的国际交流通路。何向辉研究员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进行长期博士后研究,引进回国工作后和其原工作实验室一直保持学术联系。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力量的国外进修学习,开阔了医生专业视角,增强了青年创新能力,提高了科室服务意识。另外,普通外科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大学有着长期的交流和合作,多名外籍专家曾来科讲学。历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均有普通外科医生参会交流,并有论文发表。2005年普通外科主办的天津外科医生日(普通外科年会)到会人数逾400人,被认为是影响力最大和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科室影响。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始建于1946年,是天津市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医院和天津市西医医学中心,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一、历史沿革在曲折的发展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走过了60多年不平凡的道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全国建立五大中央医院。经过一年的筹备,天津中央医院于1946年12月1日正式开诊,12月15日开始收治住院病人,定名为“卫生部(署)天津中央医院”。1950年4月中央医院改名为天津市立总医院。1956年更名为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1994年8月改名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3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被评选为全国“百佳医院”,2001年被天津市政府确定为天津市西医医学中心,2009年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二、单位概况 医院现设有32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和8个临床研究所,在编在岗职工2854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内分泌学临床部)、4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影像医学、内分泌学临床)、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科、神经外科)、5个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影像医学、内分泌学临床、胸心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学)、6个校级重点学科和6个院级重点学科。三、机构设置 职能处室:党委办公室、监察处、工会、团委、退休职工管理处、武装部、院长办公室、医务处、护理部、科研处、教学处、干部保健处、医疗安全部、门诊部、人事处、医德医风办公室、后勤处、设备物资处、财务处、外事处、健康事业部、审计科、保卫处、经济管理处、网络信息部、基建办公室。临床科室: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代谢病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急症医学科、心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骨外科、普通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肺部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心血管外科、麻醉科、妇产科(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生殖医学科、产前诊断中心、宫颈病变科)、儿科(儿内科、新生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含NICU)、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中医科、皮肤性病科(含医学美容科)、核医学科、干部保健部、康复医学科、变态反应科、肿瘤放疗科。医技科室: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PET-CT影像诊断科、超声科、输血科、病理科、药剂科、手术部。四、发展与成就 1、医院特色医院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医疗水平在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多学科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神经外科在颅脑损伤病理及临床研究;胸部肿瘤学科在局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肺癌“个体化”多学科治疗、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理及信号调节和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血液肿瘤科在原发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的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治疗;消化科在消化道出血的综合治疗及内镜治疗技术等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神经外科在颅脑肿瘤、脊髓肿瘤、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以及脑肿瘤的基础研究;胸部肿瘤学科在联合分子标志物及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癌筛查早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胰腺炎、重症胆管炎、败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等疑难、危重症的治疗;普通外科在肝、胆、胰腺、乳腺、胰岛细胞瘤、胃肠等常规手术的治疗和腹腔镜外科;内分泌科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骨代谢病治疗与研究;神经内科在帕金森氏病及其它锥体外系疾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和临床诊疗的研究、癫痫的发病机理、临床诊疗研究;核医学科在甲状腺疾病的诊疗和放射性核素的治疗;影像医学科在神经系统疾病、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全身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和骨矿含量测定的研究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科研工作“十一五”期间,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共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4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1项。84项新技术填补了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的空白。发表285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175篇。2010年和2012年,获得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2000万。3、教学工作医院具有60余年的教学传统,治学严谨,教学底蕴深厚。临床医学专业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设有16个教研室,主要承担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全英文教学、博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含2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个博士后流动站。全院教师总数831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34人,占教师总数的52.5%;授课教师中高级职称占74.3%,硕士学位以上学历占82.2%。教师中有1名工程院院士,12名政府授衔专家,享受政府津贴38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近两年,教师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高教出版社规划教材编写16部,编委19人,其中主编3人,副主编4人。在院研究生、本科生1000余人,教学用房15657平米。医院设有8个研究所,为人才培养提供科研平台。医院图书馆藏书4万余册,期刊类627种,其中外文刊物156种,中文刊物471种,有3个中文医学文献、期刊引文数据库,1个英文医学期刊数据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检索、查新、查引服务。此外,医院还承担着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护理学院、公卫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麻醉专业,以及护校、成教学院、二级学院的部分教学任务。4、人才工作近五年,总医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修订了相关文件,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力推行百人培养计划。医院现有“131”第一层次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3人,天津市“千人计划”2人,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特聘教授1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世纪人才49人,天津医科大学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5、设备管理从引进我国第一台大型贵重精密医疗仪器设备CT机,到90年代引进的数字胃肠机、各种X光机、CT、MRI、ECT、药物浓度检测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手术导航系统,该院的医疗设备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进入21世纪,该院又先后引进64排CT扫描和PET—CT。伴随着该院第三住院大楼的竣工启用,该市唯一一间术中可以进行核磁检查的磁共振手术室和能够集中心脏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多科室手术治疗的杂交手术室也一并投入使用。先进的设备、领先的技术为该院医疗、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阅读
头癣应该如何治疗与预防
2025-07-02 08:11:29
头癣应该如何治疗与预防
不退烧怎么办
2025-07-02 16:20:33
不退烧怎么办
婴儿肛周脓肿该如何护理​
2025-07-02 13:27:24
婴儿肛周脓肿该如何护理​
哺乳期乳晕像针扎的疼是怎么回事
2025-06-29 08:41:30
哺乳期乳晕像针扎的疼是怎么回事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