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心胸外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科室,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是由我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吴英恺教授和张天惠教授创立的,经过艰苦的工作和创业,取得了开创性的成绩。60年代张天惠教授开展体外循环和心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工作,特别是低温半身体外循环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临床研究,处于当时国内外领先水平。

60年代至90年代总医院心胸外科培养出以赵和言、孙惠庆、鄢盛尧、付国舟、白人骏等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鄢盛尧教授、付国舟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临床上开展食管癌切除、肺部肿瘤切除和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等多领域的实践,并积极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探索,为心胸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鄢盛尧教授于文革后至1995年期间任心胸外科主任,带领孙惠庆、付国舟、白人骏等教授在心胸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业务骨干和很多华北、东北地区的进修医师,为北方心胸外科的发展培养了很多人才,为心胸外科的综合、全面、持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985年孙惠庆、鄢盛尧二位教授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天津市第一例冠脉搭桥手术的尝试。鄢盛尧教授于1983年前后在瑞士日内瓦外科医院进修学习心血管外科1年,将国外先进技术带回国,建立了体外循环转流小组,开展现代体外循环技术,创建了心胸外科监护病室和心胸外科临床化验室和肺功能室,开展危重症风湿性心脏病和复杂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在职期间重视动物实验室建设,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开展各种新手术技术奠定基础。白人骏教授于1988年~1990年到法国学习2年,将现代冠脉搭桥技术带回国。回国后开展了一系列冠脉搭桥的动物实验和科研工作,1992年在法国专家Villemot教授协同下首次在天津地区成功完成了2例冠脉搭桥手术。鄢盛尧与孙惠庆亦成为80年代首批恢复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培养了一批硕士研究生。鄢盛尧教授还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全国委员和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天津分会主任委员。付国舟教授于1995年~1998年担任心胸外科主任,带领中青年医师,开展了肺肿瘤标志物临床检测、食管癌切除前后食管胃动力学、重症肌无力外科和重症胸外伤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培养了一批硕士研究生和心胸外科医生。

1998年以后,张鹏教授担任心胸外科主任,,在鄢盛尧教授、付国舟教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下,带领全科医护人员不断进取,心胸外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均有了快速进步。1998年经过市教委复审摘掉硕士点黄牌警告,巩固了当时天津市心胸外科唯一的硕士点,相继张鹏教授、宋世辉主任和郑锴副主任担任硕士生导师,为天津市心胸外科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于2004年取得心胸外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张鹏教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注重人才培养,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研究生1名。科室人才梯队合理,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正、副高级职称8人。至2005年底心胸外科从24张床已发展至54张床、2个病区,成为包括心脏专业组、食管外科专业组、肺部疾病外科专业组、微创与胸部创伤专业组、SICU专业组共5个亚专业治疗组的科室,名列天津地区心胸外科综合实力前茅。作为天津医科大学重要的临床教学基地,按计划完成各项临床教学工作,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国际学院的教学、见习、实习工作,招收和培养该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同时培养一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年轻医师和外院进修医师。

近几年来,心血管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以往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瓣膜病等雄厚的外科技术力量的基础之上,于“十五”期间积极开展了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终末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由1998年开始逐渐形成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手术室和围手术期监护为一体的治疗队伍,开展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高龄危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肌梗死早期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及室壁瘤切除术、左心室成形术和室间隔急性穿孔修补术等技术复杂的高难手术,填补2项天津市技术空白。目前已完成CABG相关手术500余例。同时还开展了终末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研究。在总医院强大的整体综合医疗水平背景之下,先期进行心肌保护等相关基础研究,创建研究动物模型,积累大量的试验成果,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完成2例心脏移植。作为天津地区第一个开展心脏移植的临床学科,于2001年实施天津市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同时也是心肾联合移植;于2003年实施亚洲首例左心室辅助泵摘除术后原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填补天津市空白。目前该患者存活时间已近5年,生活质量良好。近年还逐步开展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已成功治疗近2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极大的降低了该病相关死亡率与治疗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曾先后与澳大利亚王子医院(2001年)、英国牛津心脏中心等地的国外专家开展国际交流。

普胸外科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肺部肿瘤外科在天津地区率先开展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和围手术期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肺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肺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肺切除合并扩大胸壁切除等一系列高难度肺外科手术,其中多种术式为创新术式,填补了天津市该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中开展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获得2003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成功地将微创外科治疗技术应用于心胸外科。电视胸腔镜这一微创手术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肺大疱切除、纵隔肿瘤切除、肺叶切除并开展冠脉外科大隐静脉腔镜切取术等,近年开展的胸腔镜微创外科已治疗胸部相关疾病200余例,为天津地区领先。此外,在胸腺外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方面、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处理、胸腺肿瘤综合治疗、纵隔肿瘤微创外科方面进行了许多切实性工作,重症胸外伤和多发外伤的救治亦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成立于2005年9月,组建、培养了完整的外科围手术期监护队伍,所有医护人员均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2年来已收治危重患者1000余人次,包括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普通外科和妇科等各科的危重患者,提高了危重症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外科围手术期监护水平的整体提高,使心胸外科手术年死亡率不高于1%。SICU强有力的保障了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手术后治疗和康复:在呼吸支持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应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适时的上机和撤机,使众多ARDS患者转危为安;在循环支持方面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为心功能不全患者提供支持治疗;将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脓毒血症和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抢救等等。

2006年9月周清华教授就任院长并担任胸心外科首席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以来,在原心胸外科基础上,顺利成立了天津市肺癌研究所和胸部肿瘤中心,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胸心外科医疗、教学、科研上了新的台阶,有了重大突破,并跻身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向更高的目标进发。对于2006年9月以来新建的肺部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射肿瘤住院病房以及2007年10月新建的心外科,胸心外科10楼病区(心胸外科和SICU)全体医护人员从人员、医疗资源等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支援和无私奉献,调拨骨干力量充实到新建科室,使新建的各个病区能快速顺利地开展了各项工作。

短短一年多以来,胸心外科学科已基本完成重大重组,大体格局初具规模,开始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迈进,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坚持综合性的基础上,继续协助学科带头人周清华院长开展肺部肿瘤方面的工作,在心血管疾病外科工作方面与心外科共同发展。胸心外科10楼病区(心胸外科和SICU)特色方向着眼于心脏大血管外科、食管疾病外科治疗、肺部疾病外科、微创、纵隔疾病与胸部创伤、重症肌无力外科及围手术期危重症救治等方面的工作。

胸心外科10楼病区(心胸外科和SICU)一贯秉承老一代心胸外科专家吴英恺教授和张天惠教授的精神,在鄢盛尧教授等老一辈心胸外科专家的言传身教下,在历届院领导的培养和指导下,有能力、有信心战胜诸多方面的困难,坚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综合性特色,为培养心胸外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完成医、教、研各项工作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有理由相信,具有综合实力和优良传统的胸心外科将在医院党委、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引下,各兄弟科室的协助下,在学科带头人周清华教授带领下,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朝气蓬勃地向着更高目标迈进,为建成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现代化医院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医疗特色

心脏大血管外科

在以往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瓣膜病等雄厚的外科技术力量的基础之上,于“十五”期间积极开展了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终末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由1998年开始开展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高龄危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肌梗死早期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及室壁瘤切除术、左心室成形术和室间隔急性穿孔修补术等技术复杂的高难手术,填补2项天津市技术空白。目前已完成CABG相关手术500余例。同时还开展了终末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研究,创建研究动物模型,积累大量的试验成果,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完成2例心脏移植。作为天津地区第一个开展心脏移植的临床学科,于2001年实施天津市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同时也是心肾联合移植;于2003年实施亚洲首例左心室辅助泵摘除术后原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填补天津市空白。目前该患者存活时间已近5年,生活质量良好。(近年还逐步开展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已成功治疗近2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极大的降低了该病相关死亡率与治疗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食管外科

食管恶性疾病食管癌、贲门胃底癌切除及综合治疗,食管良性疾病良性肿瘤、食管裂孔疝、膈疝、贲门失迟缓、食管良性狭窄,食管破裂危重症抢救。

肺部疾病外科

在天津地区率先开展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和围手术期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肺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肺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肺切除合并扩大胸壁切除等一系列高难度肺外科手术,其中多种术式为创新术式,填补了天津市该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中开展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获得2003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肺部良性疾病治疗良性肿瘤、肺大疱、支气管扩张、包虫囊肿等。

微创、纵隔疾病与胸部创伤

成功地将微创外科治疗技术应用于心胸外科。电视胸腔镜这一微创手术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肺大疱切除、纵隔肿瘤切除、肺叶切除并开展冠脉外科大隐静脉腔镜切取术等,近年开展的胸腔镜微创外科已治疗胸部相关疾病200余例,为天津地区领先。在胸腺外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方面、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处理、胸腺肿瘤综合治疗、纵隔肿瘤微创外科方面进行了许多切实性工作,重症胸外伤和多发外伤的救治亦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SICU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成立于2005年9月,组建、培养了完整的外科围手术期监护队伍,所有医护人员均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2年来已收治危重患者1000余人次,包括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普通外科和妇科等各科的危重患者,提高了危重症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外科围手术期监护水平的整体提高,使心胸外科手术年死亡率不高于1%。SICU强有力的保障了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手术后治疗和康复:在呼吸支持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应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适时的上机和撤机,使众多ARDS患者转危为安;在循环支持方面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为心功能不全患者提供支持治疗;将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脓毒血症和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抢救等等。

科室医生
王忠义
李新
陈渊
吕朋
医院信息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始建于1946年,是天津市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医院和天津市西医医学中心,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一、历史沿革在曲折的发展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走过了60多年不平凡的道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全国建立五大中央医院。经过一年的筹备,天津中央医院于1946年12月1日正式开诊,12月15日开始收治住院病人,定名为“卫生部(署)天津中央医院”。1950年4月中央医院改名为天津市立总医院。1956年更名为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1994年8月改名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3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被评选为全国“百佳医院”,2001年被天津市政府确定为天津市西医医学中心,2009年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二、单位概况 医院现设有32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和8个临床研究所,在编在岗职工2854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内分泌学临床部)、4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影像医学、内分泌学临床)、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科、神经外科)、5个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影像医学、内分泌学临床、胸心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学)、6个校级重点学科和6个院级重点学科。三、机构设置 职能处室:党委办公室、监察处、工会、团委、退休职工管理处、武装部、院长办公室、医务处、护理部、科研处、教学处、干部保健处、医疗安全部、门诊部、人事处、医德医风办公室、后勤处、设备物资处、财务处、外事处、健康事业部、审计科、保卫处、经济管理处、网络信息部、基建办公室。临床科室: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代谢病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急症医学科、心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骨外科、普通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肺部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心血管外科、麻醉科、妇产科(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生殖医学科、产前诊断中心、宫颈病变科)、儿科(儿内科、新生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含NICU)、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中医科、皮肤性病科(含医学美容科)、核医学科、干部保健部、康复医学科、变态反应科、肿瘤放疗科。医技科室: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PET-CT影像诊断科、超声科、输血科、病理科、药剂科、手术部。四、发展与成就 1、医院特色医院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医疗水平在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多学科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神经外科在颅脑损伤病理及临床研究;胸部肿瘤学科在局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肺癌“个体化”多学科治疗、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理及信号调节和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血液肿瘤科在原发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的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治疗;消化科在消化道出血的综合治疗及内镜治疗技术等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神经外科在颅脑肿瘤、脊髓肿瘤、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以及脑肿瘤的基础研究;胸部肿瘤学科在联合分子标志物及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癌筛查早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胰腺炎、重症胆管炎、败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等疑难、危重症的治疗;普通外科在肝、胆、胰腺、乳腺、胰岛细胞瘤、胃肠等常规手术的治疗和腹腔镜外科;内分泌科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骨代谢病治疗与研究;神经内科在帕金森氏病及其它锥体外系疾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和临床诊疗的研究、癫痫的发病机理、临床诊疗研究;核医学科在甲状腺疾病的诊疗和放射性核素的治疗;影像医学科在神经系统疾病、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全身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和骨矿含量测定的研究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科研工作“十一五”期间,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共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4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1项。84项新技术填补了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的空白。发表285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175篇。2010年和2012年,获得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2000万。3、教学工作医院具有60余年的教学传统,治学严谨,教学底蕴深厚。临床医学专业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设有16个教研室,主要承担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全英文教学、博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含2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个博士后流动站。全院教师总数831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34人,占教师总数的52.5%;授课教师中高级职称占74.3%,硕士学位以上学历占82.2%。教师中有1名工程院院士,12名政府授衔专家,享受政府津贴38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近两年,教师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高教出版社规划教材编写16部,编委19人,其中主编3人,副主编4人。在院研究生、本科生1000余人,教学用房15657平米。医院设有8个研究所,为人才培养提供科研平台。医院图书馆藏书4万余册,期刊类627种,其中外文刊物156种,中文刊物471种,有3个中文医学文献、期刊引文数据库,1个英文医学期刊数据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检索、查新、查引服务。此外,医院还承担着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护理学院、公卫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麻醉专业,以及护校、成教学院、二级学院的部分教学任务。4、人才工作近五年,总医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修订了相关文件,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力推行百人培养计划。医院现有“131”第一层次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3人,天津市“千人计划”2人,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特聘教授1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世纪人才49人,天津医科大学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5、设备管理从引进我国第一台大型贵重精密医疗仪器设备CT机,到90年代引进的数字胃肠机、各种X光机、CT、MRI、ECT、药物浓度检测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手术导航系统,该院的医疗设备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进入21世纪,该院又先后引进64排CT扫描和PET—CT。伴随着该院第三住院大楼的竣工启用,该市唯一一间术中可以进行核磁检查的磁共振手术室和能够集中心脏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多科室手术治疗的杂交手术室也一并投入使用。先进的设备、领先的技术为该院医疗、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阅读
呼吸时有喘鸣声怎么缓解​
2025-06-30 12:18:57
呼吸时有喘鸣声怎么缓解​
颌面部外伤后如何避免留疤
2025-07-01 10:17:20
颌面部外伤后如何避免留疤
肺结核怎么彻底治愈​
2025-07-02 12:54:41
肺结核怎么彻底治愈​
喘不过气吃什么药有效
2025-07-03 08:12:55
喘不过气吃什么药有效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