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创立于2011年3月,由我国著名肺外科专家,原总医院院长周清华教授积极组织和倡导下组建,依托于总医院强大的实力,集合各科室的医疗护理骨干而组建,在学科带头人王国林副院长和科室主任王志强教授的带领下,通过科室团队的共同奋斗,已成功为千余例患者提供危重症救治及术后生命支持,获得了医院各临床科室及广大患者的认可与支持。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是总医院抢救危重症患者的核心科室,综合抢救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科室发展至今,医院共投入约1700万元购置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病区改造,目前科室的规模和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和培养,集合各科室的医疗、护理骨干建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队伍,并由王国林副院长出任学科带头人,完善了科室学术队伍,使专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目前重症医学科分设4个病区,6个治疗专业组,2个层流病房,总床位数42张,总使用面积达到1930m2。现有固定编制医师25人、护士73人,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病例病种最齐全、诊疗手段最完善的综合性ICU。重症医学科诊治疾病主要包括心肺危重手术、严重创伤、DIC、ARDS、MODS、休克、重症胰腺炎、急性肾衰、病理妇产科等,综合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

重症医学科拥有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所有床位均为进口HILL-ROM病床,配有DRAGER床旁监护仪及便携转运监护仪、中心监护站、有创动脉监测、呼气末CO2监测、BIS监测设备、费森尤斯床旁血液净化机、床旁B超机、夏美顿XTC呼吸机、G5呼吸机、PB840呼吸机、西门子NAVA呼吸机、RESMED便携转运呼吸机、排痰机、心电图机、除颤仪、亚低温治疗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肠内营养泵、血气分析仪、ACT检测仪、气管镜等先进设备。病房所有床单位均具备完善的消毒隔离及上下水设施,部分床单位为半封闭式隔段治疗单位,另拥有独立层流病房,所有床单位都配备独立的医护人员及医疗监控系统,可以做到24小时全方位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满足患者优质护理的需求。

科室开展技术包括:气管插管术及呼吸机辅助支持、中心静脉穿刺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床旁B超检查、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PICCO、SwanGanz导管技术、床旁血液滤过及血浆置换,与心外科合作的ECMO+IABP技术等先进技术。

重症医学科承担着天津最集中的危重症患者诊疗及救治任务,在人才梯队方面,科室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15人,目前研究生学历以上占92%,同时科室拥有强大的护理团队,包括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理人员本科学历以上占90%。科室人员结构合理,是一支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团队。随着亚专业学科的发展,各级医师熟练掌握ICU的诊疗及操作技术,确立了王志强主任带领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脓毒症的诊治团队;彭民主任带领的外科复杂手术后复苏以及严重创伤救治团队;张庆祥主任带领的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救治团队;宋毅军主任带领的脑卒中救治团队。重症医学科注重对中青年医师进行核心技术的培养和锻炼,打造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一专多能、综合实力强的高素质ICU医师队伍,提升学科的整体实力。

在科研方面,医院特任命王国林副院长为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积极鼓励临床技术创新,重视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以促进重症医学科的持续发展,王国林副院长带领重症医学科在临床疾病诊疗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多脏器功能衰竭、疑难、危重症抢救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重症医学科在危重症患者生命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突出以危重症营养支持治疗、血液净化和血流动力学监测为临床特色,先后开展了PICCO、Vigileo、SwanGanz导管等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净化、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超声引导下各种穿刺等国际先进技术。依托医院实力雄厚的检验科、中心实验室和麻醉研究所,先后开展了以血液净化和危重症炎性介质为主要方向的系列研究。近年来,科室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11篇,培养博士12名,硕士17名,获国家自然基金4项,天津市科技支撑1项,教委科研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重症医学科以多脏器支持为基础,建立起集科研、医疗、护理、教学为一体的综合体系,现为国内发展最完善,技术力量最先进,体系最规范化的重症医学病房,无论在硬件设施,医护人员配备和护理理念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症医学科承担天津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护理人员的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并接待国内兄弟医院进修人员参观学习,多次与国外危重症医学专家交流工作。重症医学科是急危重症患者通向健康之路的“生命通道”,秉承着“见证生命奇迹”的科室精神,致力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最终发展目标是争创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天津领先的危重症诊疗中心。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始建于1946年,是天津市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医院和天津市西医医学中心,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一、历史沿革在曲折的发展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走过了60多年不平凡的道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全国建立五大中央医院。经过一年的筹备,天津中央医院于1946年12月1日正式开诊,12月15日开始收治住院病人,定名为“卫生部(署)天津中央医院”。1950年4月中央医院改名为天津市立总医院。1956年更名为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1994年8月改名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3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被评选为全国“百佳医院”,2001年被天津市政府确定为天津市西医医学中心,2009年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二、单位概况 医院现设有32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和8个临床研究所,在编在岗职工2854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内分泌学临床部)、4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影像医学、内分泌学临床)、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科、神经外科)、5个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影像医学、内分泌学临床、胸心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学)、6个校级重点学科和6个院级重点学科。三、机构设置 职能处室:党委办公室、监察处、工会、团委、退休职工管理处、武装部、院长办公室、医务处、护理部、科研处、教学处、干部保健处、医疗安全部、门诊部、人事处、医德医风办公室、后勤处、设备物资处、财务处、外事处、健康事业部、审计科、保卫处、经济管理处、网络信息部、基建办公室。临床科室: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代谢病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急症医学科、心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骨外科、普通外科(中西医结合外科)、肺部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心血管外科、麻醉科、妇产科(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生殖医学科、产前诊断中心、宫颈病变科)、儿科(儿内科、新生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含NICU)、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中医科、皮肤性病科(含医学美容科)、核医学科、干部保健部、康复医学科、变态反应科、肿瘤放疗科。医技科室: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PET-CT影像诊断科、超声科、输血科、病理科、药剂科、手术部。四、发展与成就 1、医院特色医院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医疗水平在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多学科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神经外科在颅脑损伤病理及临床研究;胸部肿瘤学科在局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肺癌“个体化”多学科治疗、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理及信号调节和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血液肿瘤科在原发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的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治疗;消化科在消化道出血的综合治疗及内镜治疗技术等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神经外科在颅脑肿瘤、脊髓肿瘤、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以及脑肿瘤的基础研究;胸部肿瘤学科在联合分子标志物及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癌筛查早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胰腺炎、重症胆管炎、败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等疑难、危重症的治疗;普通外科在肝、胆、胰腺、乳腺、胰岛细胞瘤、胃肠等常规手术的治疗和腹腔镜外科;内分泌科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骨代谢病治疗与研究;神经内科在帕金森氏病及其它锥体外系疾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和临床诊疗的研究、癫痫的发病机理、临床诊疗研究;核医学科在甲状腺疾病的诊疗和放射性核素的治疗;影像医学科在神经系统疾病、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全身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和骨矿含量测定的研究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科研工作“十一五”期间,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共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4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1项。84项新技术填补了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的空白。发表285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175篇。2010年和2012年,获得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2000万。3、教学工作医院具有60余年的教学传统,治学严谨,教学底蕴深厚。临床医学专业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设有16个教研室,主要承担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全英文教学、博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含2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个博士后流动站。全院教师总数831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34人,占教师总数的52.5%;授课教师中高级职称占74.3%,硕士学位以上学历占82.2%。教师中有1名工程院院士,12名政府授衔专家,享受政府津贴38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近两年,教师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高教出版社规划教材编写16部,编委19人,其中主编3人,副主编4人。在院研究生、本科生1000余人,教学用房15657平米。医院设有8个研究所,为人才培养提供科研平台。医院图书馆藏书4万余册,期刊类627种,其中外文刊物156种,中文刊物471种,有3个中文医学文献、期刊引文数据库,1个英文医学期刊数据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检索、查新、查引服务。此外,医院还承担着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护理学院、公卫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麻醉专业,以及护校、成教学院、二级学院的部分教学任务。4、人才工作近五年,总医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修订了相关文件,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力推行百人培养计划。医院现有“131”第一层次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3人,天津市“千人计划”2人,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特聘教授1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世纪人才49人,天津医科大学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5、设备管理从引进我国第一台大型贵重精密医疗仪器设备CT机,到90年代引进的数字胃肠机、各种X光机、CT、MRI、ECT、药物浓度检测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手术导航系统,该院的医疗设备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进入21世纪,该院又先后引进64排CT扫描和PET—CT。伴随着该院第三住院大楼的竣工启用,该市唯一一间术中可以进行核磁检查的磁共振手术室和能够集中心脏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多科室手术治疗的杂交手术室也一并投入使用。先进的设备、领先的技术为该院医疗、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阅读
哪些情况下不宜怀孕
2025-07-02 14:20:34
哪些情况下不宜怀孕
太用力导致出血跟姨妈血的区别有哪些
2025-07-05 16:58:47
太用力导致出血跟姨妈血的区别有哪些
背部麻木的原因是什么
2025-07-03 12:04:19
背部麻木的原因是什么
颈椎病引起头痛怎么办
2025-07-02 18:24:08
颈椎病引起头痛怎么办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