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医学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在首任科主任张仪端教授带领下于1987年开始组建,1988年正式建科。1990年成为重庆市院前急救120急救网络点;1992年建成急诊监护室(EICU);2003年整体迁入拥有2000余平米、功能分区明确的新急诊病区,包括2个抢救病区共7个抢救床单元、1个清创手术室、40床留察室、16床急诊普通病房。拥有一流的急救设备,包括先进的急救包、AED、可视喉镜、呼吸机、心肺复苏机、多功能洗胃机等;先后多次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保障救援、及各类灾害现场医疗救援,在5.12地震救援医疗工作中成绩突出。随着医院的建设发展,学科得以快速发展壮大,2013年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也获得批准。

急诊医学科于1998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4年成为成为临床博士学位覆盖点,2013年获批重庆市临床重点学科。经过近30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集临床医疗、灾害救援、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业务范围涉及急诊医学、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保障、灾害救援、危重病医学等多个领域。其中院前急救、长途转诊工作半径拓展至重庆市区及周边省市。

医疗团队

近年来,本专科不断引进人才,对本科室中青年医师进行强化培训,外派人员进修学习及出国留学,30余人取得急诊医学、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学科现拥有一支由70余名具有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娴熟、教学科研能力良好的医护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医师团队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1人,住院医师9人;其中归国学者1人,博士9人,硕士16人;硕士生导师9人;是一支人才资源丰富、人才梯队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团队。学科团队在国家急诊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席位,包括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会复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灾难医学专业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理事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医疗特色

急诊医学科临床医疗工作覆盖了包括院前急救、急性冠脉综合症、左心衰、多发伤 急性呼吸衰竭、肺动脉栓塞、急性脑卒中、急腹症、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以及各类中毒等的诊治,涵盖了内、外、妇产、五官及皮肤等各临床专科的常见急诊。能开展各类急诊诊疗技术,年均急诊总量7万余人次,年均120接诊及转诊病人2千余人次,其中重危抢救患者愈1万余次,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2.3%;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急诊体系反应迅速,医疗应急能力强;形成了创伤急救、心血管急症、急诊消化内镜、神经急救、EICU等五大特色领域。

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

近几年急诊医学科在科研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获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及重庆市卫生局科研基金项目10余项,共获各类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10余篇,CSCD核心、中文核心及统计源期刊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4项。急诊医学科已成为西南地区急危重医学领域医学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及高层次人才输出基地,承担着重庆医科大学本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承担进修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培养工作。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每年完成在校各类(救援医学、重症医学、成人本科)本科医学人才培养300余人,已培养急危重症专业研究生20余人;每年接收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轮转及专科培训160余人,每年接收全科医师转岗急诊相关培训60余人;每年培养来自长江上游地区(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新疆)和全国其他省市的重症医学进修医师30余名,已举办各类继续教育学习班28期次,共培训学员2000余名。

荣誉及成果奖励

重庆市临床重点学科 、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重庆市“巾帼文明示范岗”

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分迁来渝创建,历经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和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及涉外医疗为一体的重点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牵头成立了重庆市首家医院集团(医联体),即“重医一院医院集团”,集团以院本部为核心,包括3家直属部门与单位(第一分院、金山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15家市内托管医院(大足区人民医院、海扶医院、綦江区人民医院、万盛经开区人民医院、酉阳县人民医院、合川区人民医院、璧山区人民医院、梁平县人民医院、南川区人民医院、潼南区人民医院、铜梁区人民医院、忠县人民医院、长寿区人民医院、渝北区人民医院、城口县人民医院)、5家市外帮扶医院(西藏昌都市人民医院、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陕西省渭南市人民医院、陕西省富平县人民医院、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服务能力出众 院本部开设临床科室36个,医技科室8个,现有编制床位3200张。2017年门诊量335.16万人次,出院病人14万人次,手术10.98万台次。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在重庆及四川、贵州等周边省市拥有25家教学医院和77家指导医院。医疗技术精湛 院本部常年承担疑难危急重症救治、应急救援、干部保健及涉外医疗任务,是重庆市SARS、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重症病例救治首要单位和专家组长单位,以及重庆市唯一一家同时获肝、肾移植技术准入的地方医院。形成了器官移植、微创、介入、无痛诊疗等优势技术,推行以疾病为链条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拥有国家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7个(产科、检验科、重症医学、专科护理、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眼科、呼吸内科、耳鼻咽喉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老年病科),数量居全国第12名。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老年病重点专科”1个。获批卫生部培训基地14个,重庆市临床诊疗中心27个,重庆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个,重庆市专科护士培训基地11个。各学科均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优势,综合诊断治疗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医疗设备先进 院本部拥有PET-CT、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高剂量率三维后装治疗系统、炫速双源CT、宝石能谱CT、128层螺旋CT、3.0T MRI、1.5T MRI、平板DSA、SPECT、高强度超声聚焦肿瘤治疗系统、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IGRT)等一批大型医疗设备。医学人才济济 院本部拥有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等在内的一大批学术造诣高、临床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拥有教授276人,副教授354人,博士生导师64人,硕士生导师392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39人,现任国家级学会、协会学术职务626人次,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8人,重庆市医学会正副主任委员60人次,重庆市医师协会正副会长46人次。科教成效显著 院本部形成了以神经科学、肿瘤学、脂糖代谢、眼科及重症医学等为代表的“五大优势学科群”。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内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临床),重庆市高校重点学科34个、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1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5个。承办统计源期刊《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近5年(2013—2017)来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级纵向科研课题81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各级科技成果奖38项。2016年在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数居全国医疗机构第10位。荣誉奖项众多 院本部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卫生部“2005-2007年度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和“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海扶医院 本部 酉阳医院
推荐阅读
冬天流鼻血吃什么好
2025-07-15 17:48:08
冬天流鼻血吃什么好
舌头顶上颚是什么原因
2025-07-17 12:11:23
舌头顶上颚是什么原因
脂肪转化为肌肉的原理是什么
2025-07-15 11:37:57
脂肪转化为肌肉的原理是什么
指甲老是破损断裂是什么原因
2025-07-15 15:38:23
指甲老是破损断裂是什么原因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