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创伤科

创伤外科建立于1987年10月,系按照当时发达国家最先进的创伤急救理念在中国最早成立的独立建制的三大“创伤外科”之一,在创伤外科的基础上,1994年重庆市创伤研究所成立,1999年批准为重庆市首批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2012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重要组成单元,2016年增挂创面修复中心,并成为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单位,2017年12月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全国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中心重庆培训基地”、“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战略合作单位,重庆市“星级护理站”,重庆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重庆市卫生计生系统“青年文明号”。经过30年的学科建设,已发展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创伤救治专业学科,培养了大批创伤外科专业学术技术骨干,形成了“院前急救-重症-院内救治”全程一体化的创伤急救“重庆模式”,医院创伤救治体系累计救治创伤病人60129例,为全国各地培养创伤救治专业骨干人员近百名,成为服务重庆、辐射西南及长江中上游地区、在全国创伤医学界享有盛名的最早成立、独立建制的三大“创伤外科”中心之一。

学科团队/技术水平:创伤外科现有床位89张,医护团队拥有50余人,分为“胸腹创伤与多发伤”、“骨与关节创伤”两大病区七个治疗组,学术带头人/科主任都是全国著名创伤外科专家,主要学术技术骨干分别在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研修学习。医生团队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专业技术二级(二级主任医师)2人、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6人,博士3人,硕士10人;护理团队有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7人,伤口护理师3人。坚持临床医疗与科研教学协同发展理念,在濒死创伤、严重多发伤、复杂肝脏创伤、穿透性心脏损伤、严重骨盆骨折等创伤危急重症的治疗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四肢严重骨关节损伤、脊柱损伤救治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保持现有医疗技术优势的同时,针对现代创伤的特点,在创伤治疗微创化、老年创伤救治、创伤康复、创伤显微修复、创面修复等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诊疗服务。

科学研究/成果:学科注重学术交流研究,积极参与及承办各类省市级、国家级创伤急救及重症学术会议;依托重庆市创伤研究所,参与国家级重大研究合作项目5项、主持省(市)部级研究项目6项,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7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112篇,学术观点被国内外大量引用,对穿透性心脏损伤术前不主张心包穿刺的观点被欧洲复苏委员会复苏指南2015,2010,2005版采用,主编专著2部,主译专著4部,副主编专著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重庆市卫计委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学术地位/学科影响力: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常委单位,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灾难学组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灾难与创伤急救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一届急诊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委会常委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创伤救治专家委员会单位,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常委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面修复与再生分会委员单位,重庆市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重庆市医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重庆市医学会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创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5名专家分别担任《创伤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创伤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编委,《Chinese Medical Jounal》通信编委。2名专家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重庆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创伤外科医疗特色介绍

他们是创伤一体化救治的探路者,是国内率先开展严重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综合救治的单位,30年来,创伤外科及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已发展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创伤医学中心、科研教学基地,在心脏穿透伤、严重复杂肝脏创伤、严重多发伤、濒死创伤、严重骨盆骨折、严重骨与关节损伤等危急创伤重症的救治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为顺应现代外科快速康复发展趋势,他们积极拓展创伤治疗微创化、老年创伤救治、创伤康复、创伤显微修复、创面修复等一系列特色诊疗服务。

1、严重多发伤救治 在多发伤处理中强调对头、胸、腹、骨等多部位创伤的一体化救治,极大地缩短了抢救时间。合理运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该科高劲谋教授率先在国内外提出)、损伤控制、血管内介入治疗等先进理念及措施,提高了多发伤病人救治成功率。目前严重多发创伤住院生存率达到97.22%,濒死创伤抢救成功率达到48.21%,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2、严重肝脏创伤综合治疗 对严重肝脏创伤(AAST分级大于3级)具备丰富的治疗经验,采用全肝血流阻断下右半肝切除修补肝后腔静脉损伤、改良式肝周填塞等先进术式,解决了严重肝脏创伤患者存活率低的世界性难题。相关论文在世界最高级别创伤杂志World J Surg发表。研究成果分别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卫计委科技成果一等奖。

3、严重胸部创伤、穿透性心脏大血管损伤的救治 通过30年临床积累,总结了一套高效综合治疗方案,特别对深部肺裂伤,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保肺技术应用;对穿透性心脏大血管损伤的救治成功率处于国内前列,对心脏穿透伤提出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紧急剖胸、急诊体外循环等手段,成功率达96.3%,研究成果在世界最高级别创伤杂志World J Surg发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多发伤合并严重骨盆骨折 对多发伤合并严重骨盆骨折建立了一整套独特的综合救治措施,“骨盆断血术”在严重骨盆部创伤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极大地提高了严重骨盆骨折救治成功率,挽救了大量以严重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生命。

5、严重骨关节损伤 该科拥有一批曾赴国内外一流医疗机构学习进修的优秀技术骨干,通过介入、微创以及新型手术方式、器械的运用,对各类骨关节损伤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6、断肢再植术和血管外科 该科拥有一批血管外科专业研究生,曾赴国内外一流医疗机构学习进修,熟练掌握了断肢再植和各种血管操作的重建手术。

7、各种急慢性创面修复 作为全国创面修复联盟成员单位,开设各种急慢性创面修复专用床位10余张,包括各种压疮、糖尿病足、慢性溃疡以及各种创伤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他们是创伤救护领域的领跑者,牵头并参与创伤救治规范与指南的制定;引进和编译出版的《简明损伤定级标准》成为了中国创伤医学、汽车研发工程等领域伤情评价的金标准;在国内较早提出移动监护和急救手术前移在严重创伤院前急救的理念和实践,避免了13.9%的院前死亡,团队研发的移动急救手术医院列装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在2013年4.20四川芦山地震、2014年8.03云南鲁甸地震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0年来,累计救治创伤病人60129例,积累了大量严重多发伤救治经验,集成和创新了一系列先进的创伤救治理论和技术,发挥了积极的学科、学术、技术引领示范作用,为全国各地培养创伤专业医生、硕士研究生百余名,成为辐射西南及长江中上游地区、在全国创伤医学界享有盛名的专业化创伤救治团队。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正医院”, 1950年更名为西南工业部第一工人医院,1954年更名为重庆市第一工人医院,1984年更名为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1988年3月依托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合并原重庆市急救站,组建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1995年获批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3年成立重庆市急救医学研究所,2017年10月成为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是一套班子,三块牌子,集急救、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面向社会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同时履行重庆市政府公共卫生救援职能及主城八区120指挥调度和日常急救职能。是国际紧急救援组织网络医院及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先遣队所在医院、重庆市首批智慧医院、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实习基地、重庆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级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医院、重庆市航空救援联盟、重庆市急诊急救联盟、重庆创伤救治联盟牵头单位、市级创伤中心、胸痛中心。 医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交通枢纽两路口地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总建筑面积10.2万m2,编制床位1200张;现有职工1431名,其中高级职称196人,有硕士及以上人员224人,硕士生导师9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8人,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1人。医院配备有先进的医疗装备:2台64排128层螺旋CT及16排螺旋CT 1台、2台1.5T核磁共振、全数字化平板心血管造影机(DSA)2台、悬吊式数字化医用X线摄影系统2台、移动式数字化医用X线摄影系统2台、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1台、德国体外循环机(人工心肺机)1台、数字式高清晰胸腹腔镜4台、菲力普彩超4台、数字式高清晰神经内镜1台、手术显微镜2台、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流水线等大型医疗设备。医院于2015年底建成西南地区首个智能药房,在全国率先实现药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 医院一、二、三级学科分科齐全,拥有36个临床医技科室和46个专病门诊。其中“急诊医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创伤外科学”、“院前急救医学”为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骨科”、“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学”、“神经内科”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神经损伤与危重症”为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学科建设充分体现急危重症和创伤救治特色。创伤外科团队提出的创伤救治理论多次被引入欧洲复苏指南(2005版、2010版、2015版),创伤急危重症医学已形成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优势学科群。经过多年努力,医院在移动医院实践和移动生命支持技术上取得进步,多发伤的综合救治、神经重症及颅脑创伤监护救治、心血管及大血管急危重症救治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其中心脏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腔镜、内镜等微创诊疗技术有了较大提高,糖尿病足防治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超高龄老年外科学取得新突破,“显微镜+神经内镜”下脑干血肿清除术填补了我市该领域空白。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认证,获批国家卫计委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常委单位、国际创伤救治联盟常委单位。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创伤学分会常委单位自1964年以来,医院先后承担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医学院校学生实习阶段教学任务50余年,近20年来与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建立了完善的医学教育体系、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常年开展医学院校本科、专科阶段理论课程教学、研究生教学、国家住院医师规培、专科和本科生实习、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全科医生骨干培训、转岗培训、基层医院急救技能培训等教学工作。医院建有设备完善的具有急救特色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重庆市急诊医学培训中心、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 依托重庆市急救医学研究所和重庆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重庆大学创伤医学中心等平台,2018年建立了重庆市院士工作站引进王正国、付小兵院士专家团队,积极开展医学科学研究。近5年医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其他省部级厅局级奖6项。 医院搭建多维度国际、国内合作平台加强与知名高校及附属医院合作,2017年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医、教、研、管等方面建立了全方位战略联盟合作关系,与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建立和签署国际合作关协议,进行专业技术人员互访交流、开展国际远程会诊和现代化医院管理交流等,进一步提高医院内涵建设、科教研水平。医院履行重庆市政府公共卫生救援职能及120指挥调度日常急救职能,组织规划实施了全市三级急救网络的建设及完善。拥有先进的“120”指挥调度系统,现有急救车/救援车辆57台。目前已建成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为龙头,7个分中心为骨干,主城区76家网络医院和25家区县医院(急救站)为主体的覆盖全市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和专业队伍,实现了地面救护车急救、空中直升飞机救援的陆空立体急救医疗服务,2018年以来直升飞机航空急救医疗服务已常态化运行。医院在开县特大井喷、非典疫情、汶川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云南鲁甸地震、“4.25”尼泊尔大地震等国内外卫生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阅读
鼻咽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025-07-04 15:14:18
鼻咽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眼睑下垂怎么处理​
2025-07-04 08:31:24
眼睑下垂怎么处理​
什么中药对神经损伤治疗有特效
2025-07-02 12:28:07
什么中药对神经损伤治疗有特效
如何检测阿司匹林的含量
2025-07-03 16:28:57
如何检测阿司匹林的含量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