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科室成立于2001年7月,其前身为50年代初成立的大五官科,70年代独立设为眼科门诊,当时是陇南地区唯一的眼科诊断和治疗中心。目前,拥有医生7名、护士8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4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护士1人;病床16张。年门诊量约5000余人次、住院400余人次、手术300余人次,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治愈率95%以上。拥有独立的显微眼科手术室、诊断检查室、换药治疗室、危重病人观察抢救室。近年来,先后购置了先进的眼科手术显微镜、手术显微器械、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曲率仪、电脑验光仪、优良的眼底镜、检影镜、视野计、眼科B/A超,以及低视力检查设备及医学验光配镜斜弱视的治疗。引进并开展了国内先进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其优点是切口小、无痛苦、疗效显著,填补了陇南市在该领域的空白。同时还开展了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青光眼引流术、鼻腔泪囊吻合术及激光内道成形术、复杂眼外伤整形术、眼球摘除及义眼植入术、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尤其是开展的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医院眼科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多次派医生在省内外医院进修学习,做到技术力量的良性循环,明确医生的职责,视病人为亲人,杜绝红包、拒受礼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陇上江南,白龙江畔。随着东江院区整体投入使用,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实现了服务规模和技术平台的新跨越,为该市“建设向南开放的桥头堡”树立了医疗服务新形象。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于1952年,前身为教会诊所。建院以来,几度更名。从早期的“武都专区医院”更名为“陇南地区人民医院”。2004年陇南撤地设市,医院也随之更名为“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全市唯一一所集医疗、急救、教育、科研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全市及周边地区300多万人口的医疗任务。医院设有东、西、南及汉王四个院区,以东江院区为中心,总占地面积143亩,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其中东江院区10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有门诊楼、外科楼、内科楼、儿童专科楼(在建)、后勤楼;东江院区为院本部,西院区设在旧城区原址,医养结合中心和门诊部为主;南院区设在江南安置区,以康复治疗为主;汉王院区为陇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4月开工建设,占地63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500张。医院编制床位1000张,年接待门、急诊患者52万余人次,年住院患者3.4万余人次,年手术量7102台。医院现设有临床科室38个、医技科室8个、职能科室25个以及陇南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其中骨科、泌尿外科等为省级重点学科,市级重点专科14个,市级质控中心16个。医院现有职工135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02人,99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其中正高级24人),222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级优秀专家、“113”、“2255”工程学术带头人、陇南市领军人才等30余名。医院现有医疗设备3600台(件),其中包括飞利浦3.0T磁共振、西门子双源CT、GE医用血管造影X线机、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线等大型医疗设备。医院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06项,填补该市医疗技术空白20余项,获得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全国妇联“三八红旗手(集体)”、共青团中央“抗震救灾先进团组织”以及“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党风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省医德医风百日竞赛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60余项。多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建设先进的医院文化,积极致力于提高医疗技术,改善医疗服务。今天,新一届医院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正逐步把该院建设成为“一流环境、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服务”的甘肃南部名院。
东江院区 老院区
推荐阅读
如何知道自己有痔疮
2025-07-19 14:31:30
如何知道自己有痔疮
房颤患者为什么需要抗凝治疗​
2025-07-15 09:49:06
房颤患者为什么需要抗凝治疗​
低血糖饿得快怎么办
2025-07-19 12:32:24
低血糖饿得快怎么办
婴儿肠绞痛怎么办​
2025-07-17 15:51:58
婴儿肠绞痛怎么办​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