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原呼吸内科)1976年由大内科分科成立,同年建成气管镜室,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979年建成血气分析室及肺功能检查室;1997年与2000年分别被授予国家临床药理实验基地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基地;2006年陕西省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质量控制中心在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挂牌成立;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优势医疗专科和国家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和不断努力,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呼吸专业医、教、研基地,是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常委单位,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内科学会主委及呼吸学会副主委单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技术力量雄厚,人才结构合理,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良的临床及科研队伍。目前共有医护技人员99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2名,主治及住院医师17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者占34.6%,硕士学位占50.0%;护士72人。全体医护人员在党支部及科主任的带领下团结奋斗、不断进取,在医教研各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及科室曾先后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党支部、陕西省高校创新示范岗、院孟绍菁精神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校级、院级先进党支部,院抗非典先进集体,优秀带教科室、青年文明号、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先后有20多名党员及医护人员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陕西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陕西省防病救灾先进个人、陕西省卫生厅创佳评差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十佳科研、十佳教学人员、青年岗位能手等。

近年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疗水平一直处于国内先进、西北领先地位。科室具有技术一流、设备精良的呼吸加强医疗病房(RICU),对危重病人,如ARDS、肺心病、严重呼衰与心衰、重症肺炎、大咯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疑难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居西北地区之首,也因此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976年迄今已完成支气管镜检查4万余例,居西北之首。共开展支气管镜镜下治疗千余例,如支气管灌注术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经气管镜介入微波、激光、氩气刀后装内照射治疗气道肿瘤及炎性狭窄,气管支架置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大气道狭窄等。其中经支气管镜引导的介入治疗法治疗中央气道狭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胸膜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已开展胸膜活检3000余例,胸膜疾病诊治水平达国内先进。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功救治了大量极危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在西北地区具有较高的影响,许多省市外患者慕名前来就医。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与国际接轨,参加了全球多项有关哮喘和COPD的著名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并成立了陕西省首家“哮喘之家”及“COPD病友会”,每年接诊并随诊患者万余例次。重视专病专治,开设了西本地区首家戒烟门诊,其他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睡眠、肺间质病、胸膜疾病等专病专家门诊同时为患者服务。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COPD的发病机制、肺癌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系列研究。获得科技部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项目1项,卫生部行业专项3项,陕西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1项、陕西省13115项目1项,省攻关项目4项,横向课题6项,共计700余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二等奖等共7项,发表科研论文55篇,其中SCI论文4篇,总影响因子是42.122。先后出版各类专著10余部。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家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秉着“身为世范,为人师表”的教学理念,几十年来,老、中、青年教师热爱教学、钻研教学、认真教学,一脉相承。培养毕业的研究生遍布全国,以西北地区为主。主办及协办国际及国内会议7次。三年来参加西北地区COPD、哮喘、肺癌、肺栓塞、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培训百余次,学员覆盖包括西北五省、内蒙、山西、河南、湖北、河北等地的数千人。学科依托陕西省呼吸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卫生部国家内镜培训中心等技术平台,为西北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人才,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呼吸专业及危重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荣获多项教学奖励,如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授课比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三等奖3项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教学工作深受其他教师及广大学生的好评。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凝聚力强、团结向上、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团队。全体医务人员将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诚信的服务,优良的交流作为工作基础,全力落实“三好一满意”宗旨,精益求精、奋发图强,全心全意为每一位患者服务,成为广大患者生命的安全港湾,再创新的辉煌!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委管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首批暨陕西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首批“百佳医院”,自1956年建院以来,坚持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科研作风和优秀的服务品质开展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医院开放床位2541张,医疗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在西北地区居领先地位。医院现有在岗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527名,其中双聘院士2名,国家“千人计划”学者1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杰青”2名,“优青”1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1名,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7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3名。医院学科设置齐全,泌尿外科(含肾移植科)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皮肤科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中医老年内科为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培育专科;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学科7个;陕西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28个。2015年医院门急诊患者225万人次、出院患者11.09万人次、住院手术3.4万例次。医院注重专科发展,在肝移植、肾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冠脉搭桥、先心病封堵、介入、微创手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复杂疾病的内外科治疗方面形成了明显特色,整体疑难危重症治疗和疾病难度指数居国内先进水平,例如,国内首例腹腔妊娠婴儿、西北首例试管婴儿诞生;西北首例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非血缘联合移植手术、国内外首创“经尿道端射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尤其近年以来,创新性医疗技术相继应用于临床,成功开展了全国首例“下马式”肝脏离体切除手术、国内首创“狭窄胆道磁压榨疏通术”等。2015年3月26日,该院成为全国第三家突破4000例的肾脏移植中心,肾脏移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2015年6月同时开展了肺移植、肝移植、肾移植三种不同器官的四台移植手术,开创器官移植历史篇章。开展优质护理,实施扁平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分管病人,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和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医院承担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医学生及外国留学生的教学工作,是国内少数能培养外国本科和研究生留学生的教学单位之一。承担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精品课程各2门,全部临床主干课程均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主编、参编全国高等医药规划教材57部,中国医学教育MOOC联盟首批规划课程2门。医院临床技能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是陕西省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再生医学与外科工程中心为陕西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近五年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2015年荣获西北西南分区赛一等奖、总决赛二等奖,跻身全国十强。荣获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西安交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医院为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97名,硕士生导师283名,具有水平较高的专职研究队伍和条件较好的科研平台。近五年中标各类科研课题711项,项目资助金额超过1.6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参与2项),科技部973专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仪器专项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1项,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1项,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7项,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9项,陕西省创新团队2项。SCI收录论文1382篇,最高影响因子28.054;获教育部优秀成果技术发明奖1项,陕西省科技奖2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6项,目前在全国专科学会担任副主委17名,常委35名,在省级学会担任副主委以上人员178名。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分中心2个,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研究所(室)11个。医院积极探索大型公立医院改革新途径,践行优质资源下沉,组建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主动承担与雁塔区4所二级医院和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在全国首创“医联体+全科医师”的城市分级诊疗模式,服务覆盖120万常住人口。同时,按照“两院四区”的战略布局,目前已经全面托管了陕西省彬县中医医院、韩城民杨医院等基层医院,并全力推进国际陆港医院、兴善寺分院、延安新区医院等合作项目。医院作为首批新农合省级医疗定点机构、省市城镇职工、居民、商业医保定点机构,与省内外132家医院建立协作医院关系。初步形成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辐射格局。近年来获得全国“最受欢迎三甲医院”、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陕西省唯一“全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先进集体、 2015年中国医院最佳管理团队奖、国家卫计委“改善服务创新医院”称号、国家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创新服务示范医院”称号,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文明城市特别贡献单位”荣誉称号。肾移植科、肝胆外科、重症医学科、药学部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 2016年医院入选第十四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候选单位。多名医护人员获得全国和陕西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读者最爱的健康卫士”、白求恩精神奖、优秀护士、巾帼英雄、建功立业标兵、陕西省优秀志愿者、交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医院秉承“厚德、博爱、精医、卓越”的院训精神,坚持“生命至上,服务第一,爱院敬业,求实创新”,注重提高岗位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品质、经济保障等方面的竞争实力,争取医院早日成为重点学科齐聚、名医专家荟萃、医疗技术领先、转化能力突出、质量安全第一、服务水平一流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附属医院和国家区域性医学中心。
推荐阅读
过敏性紫癜不消退怎么回事
2025-07-20 19:59:06
过敏性紫癜不消退怎么回事
宝宝心衰有哪些表现
2025-07-18 17:37:27
宝宝心衰有哪些表现
痔疮能同房吗
2025-07-19 14:56:19
痔疮能同房吗
宝宝长马牙怎么办​
2025-07-17 19:51:25
宝宝长马牙怎么办​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