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可追溯于1956年,始于理疗专业,2001年由理疗科、疼痛科、高压氧科三科合并成立了康复医学科,2005年针灸科从中医科脱离整合到康复医学科,2007年成立脑病科病房,形成了由四个亚专业(理疗专业、疼痛专业、针灸专业、脑病专业和高压氧专业)组成了新的康复医学科,编制床位30张,开启了科室发展的新局面,逐步建立了一支擅长于疼痛、脑病、理疗、针灸、高压氧等方面专家团队,技术力量处于西北领先地位。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原有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2018年1月,医院重新组合康复医学科,由理疗专业、针灸专业和脑病专业重新组合成新的康复医学科,科室也由交大一附院本部搬迁至大兴善寺院区。2018年5月26日全国第一家佛医结合的康复机构——交大一附院大兴善寺院区正式开业,标志着康复医学科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现有各级医务人员114人(医生28人、治疗师47人、护士39人)。目前康复医学科分康复前移部和大兴善院区两部分。前移部在本部门诊,以急性期康复为主。大兴善寺院区主要设有门诊和住院部,开设床位140余张。院区引进欧、美现代的康复技术、设备与模式,结合传统中医康复手段,形成了以专科为方向、专病为核心、专项技术为手段的特色鲜明的中西医结合康复。门诊设有成人康复门诊、儿童康复门诊,康复评定室和电生理室、ST(言语、吞咽、听力)联合单元、脊柱功能评估及矫正室、针灸治疗室和门诊综合康复治疗区;病房目前开设了3个病区(神经康复病区、骨科康复病区、中西医结合康复病区)。设置了临床康复一体化病房及2个康复治疗大厅,包括上肢机器人康复整体解决系统,本体感觉与运动控制能力的评估训练系统、多点悬吊及双工作站电动悬吊训练系统、天轨训练系统、以主动训练系统为主的运动训练站、多维运动训练系统等符合国际先进理念的康复设备,病区还配备了瑜伽普拉提训练室、心肺功能测评与训练室、艾灸熏蒸舱室、磁刺激治疗室、盆底肌康复室等。在脑损伤相关的疾病(脑卒中、帕金森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阿尔茨海默病、颅脑外伤等)导致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和认知损害,周围神经病、肌营养不良、脊髓损伤、神经源性直肠与膀胱;在肌肉骨骼疼痛与骨科相关的疾病导致颈肩腰腿痛、骨折及关节置换术后、骨质疏松、运动损伤导致的脊柱与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在肿瘤以及各种手术术后引起的淋巴水肿、放化疗后副反应;在产后及各种手术引起的盆底肌等功能障碍康复及慢病康复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绕学科发展,即将成立淋巴水肿、肉毒注射、盆底康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和记忆障碍等亚专科门诊,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

康复医学科是教育部临床康复的硕、博士生点,也是西安交通大学海康健康和康复科学工程研究院临床应用研究Ⅰ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培养/科研/产品开发全国示范基地,民政部神经功能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卫计委规定的陕西省康复医学进修培训指定单位、康复住院医师规培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陕西省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西安市残疾人康复治疗定点单位,中国肢残人协会脊髓损伤者关爱联盟单位。康复医学科也是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单位、社区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常委单位,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康社区复分会常委单位,陕西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副主任单位,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单位,陕西省康复医学会中医康复分会主委单位、社区康复分会副主委单位、康复医学教育分会副主委单位、盆底肌与产后康复副主委单位、康复治疗师委员会副主委单位等。

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重大科研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先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院区开业以来科室先后主办了中法精神运动康复培训班、中美康复治疗论坛、2018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年会、2019年中美功能障碍研讨会等各种康复培训班及会议。荣获2018中国康复万里行——十佳最具人气机构,2018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康复护理技能大赛团体金奖1项和个人二等奖2项,陕西省青年护理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2019年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年会荣获陕西省康复技能大赛二等奖,201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分会既“生康杯”科普创新作品大赛二等奖2项和优胜奖1项,2019年“科学杯”全国康复技能大赛三等奖,

科室承担了交大医学部的《中医学-针灸》、《临床医学导论-康复医学导论》、《外科整合-康复整合》、交大东区通识类核心课程《疾病与健康-中医与康复》的课等程教学。承担了省内外多个学校的康复专业学生的教学和实习任务,以及康复专科护士和专科医生的培训任务。科室注重国际交流,2017年促成交大与美国Creighton大学的康复与护理的合作项目,即将在院区成立奥地利Tyromotion中国西部示范中心、马德里正骨学院中国区培训项目等。

康复医学科在注重专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及服务医院广大康复患者的同时,西安交大一附院邓景元康复志愿者服务团队从2011年5月多至今一直用中西医结合康复的方式积极探索社区康复的模式。在社区围绕着各类患病及残疾人群的慢病管理、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老年群体的居家养老康复模式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探索。与此同时加强了科室年轻人持续学习及团队合作精神,8年多的义诊也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受到社区居民的喜爱及各级政府的关注。2017年11月团队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社区康复志愿服务中心——西安雁塔邓景元康复志愿服务中心。团队先后荣获2015年度西安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2017年西安慈善志愿服务先进组织奖,2016年陕西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16年陕西省第十五届“五四青年集体奖章”,2017年陕西省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志愿者团队”,2017年第一届全国优秀人文案例社会类三等奖,2017中国康复万里行——十佳最具人气康复机构,2018年雁塔区慈善会优秀基层志愿服务先进组织奖,2018年度西安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2018年全国卫生健康行业志愿服务联盟首批会员单位等荣誉。西安雁塔邓景元康复志愿服务中心同时也是陕西省慈善联合会常务副主委单位、陕西省国医研究院医养结合中心主委单位。

康复医学科前移部与大兴善寺院区的密切配合,把急性期康复和稳定期的康复干预有序衔接在一起,为患者提供了全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同时也积极为各医药院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广大同行就提供技术咨询和业务进修学习服务。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委管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首批暨陕西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首批“百佳医院”,自1956年建院以来,坚持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科研作风和优秀的服务品质开展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医院开放床位2541张,医疗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在西北地区居领先地位。医院现有在岗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527名,其中双聘院士2名,国家“千人计划”学者1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杰青”2名,“优青”1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1名,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7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3名。医院学科设置齐全,泌尿外科(含肾移植科)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皮肤科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中医老年内科为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培育专科;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学科7个;陕西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28个。2015年医院门急诊患者225万人次、出院患者11.09万人次、住院手术3.4万例次。医院注重专科发展,在肝移植、肾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冠脉搭桥、先心病封堵、介入、微创手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复杂疾病的内外科治疗方面形成了明显特色,整体疑难危重症治疗和疾病难度指数居国内先进水平,例如,国内首例腹腔妊娠婴儿、西北首例试管婴儿诞生;西北首例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非血缘联合移植手术、国内外首创“经尿道端射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尤其近年以来,创新性医疗技术相继应用于临床,成功开展了全国首例“下马式”肝脏离体切除手术、国内首创“狭窄胆道磁压榨疏通术”等。2015年3月26日,该院成为全国第三家突破4000例的肾脏移植中心,肾脏移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2015年6月同时开展了肺移植、肝移植、肾移植三种不同器官的四台移植手术,开创器官移植历史篇章。开展优质护理,实施扁平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分管病人,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和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医院承担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医学生及外国留学生的教学工作,是国内少数能培养外国本科和研究生留学生的教学单位之一。承担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精品课程各2门,全部临床主干课程均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主编、参编全国高等医药规划教材57部,中国医学教育MOOC联盟首批规划课程2门。医院临床技能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是陕西省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再生医学与外科工程中心为陕西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近五年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2015年荣获西北西南分区赛一等奖、总决赛二等奖,跻身全国十强。荣获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西安交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医院为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97名,硕士生导师283名,具有水平较高的专职研究队伍和条件较好的科研平台。近五年中标各类科研课题711项,项目资助金额超过1.6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参与2项),科技部973专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仪器专项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1项,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1项,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7项,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9项,陕西省创新团队2项。SCI收录论文1382篇,最高影响因子28.054;获教育部优秀成果技术发明奖1项,陕西省科技奖2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6项,目前在全国专科学会担任副主委17名,常委35名,在省级学会担任副主委以上人员178名。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分中心2个,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研究所(室)11个。医院积极探索大型公立医院改革新途径,践行优质资源下沉,组建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主动承担与雁塔区4所二级医院和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在全国首创“医联体+全科医师”的城市分级诊疗模式,服务覆盖120万常住人口。同时,按照“两院四区”的战略布局,目前已经全面托管了陕西省彬县中医医院、韩城民杨医院等基层医院,并全力推进国际陆港医院、兴善寺分院、延安新区医院等合作项目。医院作为首批新农合省级医疗定点机构、省市城镇职工、居民、商业医保定点机构,与省内外132家医院建立协作医院关系。初步形成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辐射格局。近年来获得全国“最受欢迎三甲医院”、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陕西省唯一“全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先进集体、 2015年中国医院最佳管理团队奖、国家卫计委“改善服务创新医院”称号、国家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创新服务示范医院”称号,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文明城市特别贡献单位”荣誉称号。肾移植科、肝胆外科、重症医学科、药学部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 2016年医院入选第十四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候选单位。多名医护人员获得全国和陕西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读者最爱的健康卫士”、白求恩精神奖、优秀护士、巾帼英雄、建功立业标兵、陕西省优秀志愿者、交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医院秉承“厚德、博爱、精医、卓越”的院训精神,坚持“生命至上,服务第一,爱院敬业,求实创新”,注重提高岗位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品质、经济保障等方面的竞争实力,争取医院早日成为重点学科齐聚、名医专家荟萃、医疗技术领先、转化能力突出、质量安全第一、服务水平一流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附属医院和国家区域性医学中心。
推荐阅读
大腿扭伤了怎么办
2025-07-01 11:06:20
大腿扭伤了怎么办
做肺部增强CT多久出结果
2025-07-04 19:08:40
做肺部增强CT多久出结果
婴儿睡眠不安稳怎么改善​
2025-07-01 19:47:36
婴儿睡眠不安稳怎么改善​
原发性肝癌有哪些治疗方案​
2025-07-03 09:52:45
原发性肝癌有哪些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