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电功能科

一、医疗概况

心电功能科是融诸项以心电图技术为基础的检查方法于一体的临床医技科室,其中不同的检查项目从不同角度评价心脏电活动的特点及血管功能状态,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治疗方案的调整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开展的项目有:静态常规心电图、急诊心电图、药物负荷试验心电图(心得安试验)、胎儿心电图、心电向量、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心肺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Holter)、心率变异性分析、经食管心电生理检查及中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动态血压、四肢血压及动脉硬化无创检测等。

本科室所有检查项目都是以无创、无痛、生理为特征,对男女老幼甚至胎儿、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均可进行;只是运动性心电图作为负荷性检查项目,具有诱发缺血事件、恶性心律失常等可能,需把控适应症、排除禁忌证方可进行。

建科18年来,随着医院的发展,凭借医院的综合实力及厦门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影响力,肩负“呵护生命健康,致力医学发展”的使命,注重学科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现有工作人员13人,正高1人,副高3人,中级5人、初级1人、医辅人员3人;其中硕士7人。人员结构是以心血管内科专业、硕士学位为主要组成的高、中、初三级职称兼具的诊断团队。承担院内外疑似患者的诊断、已诊患者的病情及疗效评估、各种操作或手术前安全评估、危险分层及健康体检、干部保健等等,年检查量达20万例次以上。

面对医院辐射影响扩大、工作量日益增大,而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的困境,在圆满完成各项日常专业工作的前提下,本科仍致力于专业信息化的探索与开发,在心电信息化管理、心电图网络建设、远程心电图、远程动态心电图及远程动态血压监测的诊断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厦门乃至福建省率先实现急诊心电抢救室的远程诊断,为急诊特别是心血管急重患者的救治争夺宝贵时间提供必要方便。率先连接三甲医院与社区心电远程系统,为国家卫健委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解决社区及基层医疗机构缺少心电专业人才的困难,使患者在社区即可获得三甲医院的诊断,获得上级好评和奖励。在科室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保障医疗安全,2009年我科完成并编印厦门最早的《心电功能科技术规范》,为心电专业质控工作奠定重要基础。通过8年的合作经历,以严谨务实的作风于2017年被上海高血压研究所选为 “中国血压登记研究合作单位”;2018年作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的成员科室参加建设,2021年顺利通过验收。

二、科室荣誉

2010年获得中国信息学会“全国实践创新奖”;2012年获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及心律分会授予的“中国杰出心电学工作者”奖;2013年获中国心电会诊中心“特殊贡献奖”;2019年获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颁发“中国无创心脏电生理优秀工作者奖”;与临床科室合作科研项目数项,先后二次于2008年、2019年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科内有四人多次在国家及省市级心电图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2018年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特聘客座教授1人。

发表论文数十篇,2019年及2020年共获得中国版权中心颁发的软著认证7项。

以编委及副主编参编著作四部:《心电学技术规范化培训纲要》(人民军医出版社);《心电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心力衰竭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委);《临床心血管综合征(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

2021年获评厦门市医学会心电学分会主委单位。多人在各种学术团体任职。

三、医学教育

先后承担厦门大学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赣南医学院、厦门医高专及其他医学院校的教学、实(见)习带教、规培及科研任务,每年接收实习生、留学生、规培医生及进修医生等达数百人。

四、临床科研

已完成市级科研项目一项、省级项目一项,在研市级课题一项;同时与院内外医务、心电及临床科室合作科研项目数项,为今后进一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栉风沐雨,八十余载守护健康。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办于1937年8月,前身是爱国华侨胡文虎先生捐资成立的“福建省立医院”。从50张床位、87人起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至今,医院步履坚实地走过了80余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康复为一体的闽西南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坐落在美丽鹭岛的鸿山脚下,地处市中心,现有编制床位数2500张。除院本部外,还拥有6家分院(其中马銮湾医院1000张床位在建)、1家互联网医院、2家护理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医院门急诊量335.44万人次,出院病人数13.54万人次,住院手术台数45954台,门诊手术台数39852台,总收入38.55亿元。2020年医联体门急诊量552.35万人次,出院病人数16.65万人次,住院手术台数59843台,门诊手术台数55369台,总收入47.51亿元。现有职工4463人,其中正高451人,副高812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17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1人,特聘国际国内知名专家12人,双主任8人,名医工作站5个。 近10年来医院快速提升发展,跻身福建省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第一梯队,是全国首家“双料”通过HIMSS EMRAM住院、门急诊双7级和国际JCI学术医学中心认证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已连续4年跻身“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百强榜”,位列第86位,是闽西南唯一上榜的医院,实现了厦门市全国顶级医院百强榜零的突破。同时在中国智慧医院HIC 100强排名全国第6,是全省首家“双通过”国家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医院(国家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等级“五级乙等”、国家卫健委2018年度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医院”)。医院在2020年顺利通过中国医院竞争力五星级医院认证,并成为全国首家智慧医院HIC 7级的医院。 医院设有59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2个国家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全市22个)、2个厦门大学首批学系、4个市级医学中心、2个市级研究所、6个市领先学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市规划重点学科,7个市级专病防治中心,17个市级质控中心。现有医疗设备共1.37万台,设备总资产14.58亿元,其中先进设备包括: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1台,PETCT(GE Discovery MI)1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IS3000)1台、CT 9台、磁共振6台、双平板DSA 3台、ECT 2台、瓦里安直线加速器3台、生化流水线等。 医院高度重视医疗质量与安全,围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推进核心制度落实、加强重点环节监管等诸多方面,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开拓医疗新技术,各项医疗质量效率指标取得明显提升。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榜单中,第一医院排名全国第57名(全国前2-3%),全市第一。在2019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上,第一医院综合排名位居厦门市首位,福建省第二位,共有9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在2019年度华东区域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第一医院有3个学科获得提名,获提名数居厦门市首位。2019年市卫健委委托第三方对全市医院评价,第一医院综合实力排名全市第一,医疗技术、质量安全等6个维度排名第一。 医院已建设省、市级科研平台14个,其中2个省级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6个科研所获批厦门大学院级科研平台,获批成立临床医学研究院。医院于2006年设立福建省地市级医院首家博士后工作站,已培养博士后44人,另有在站博士后18人,连续两届获评“国家博士后优秀工作站”。已在国家局备案21个药物临床试验专业、26个器械临床试验专业。2010年-2020年,共获各级课题64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1项,国科金立项总数位居厦门市医疗机构首位,“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技术示范性平台”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立项,是省医疗机构首次获得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0年-2020年,获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44项,其中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2014年-2020年SCI论文数连续7年突破100篇,2020年SCI论文数首次突破200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22.673。 医院是厦门大学的非直属附属医院,是福建医科大学等3所高校的教学医院,同时还承担6所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除学校课堂教学外,目前在院本科生4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规培学员300余人、进修生100余人。设有内、外、妇、儿、急诊、护理等25个临床教研室,临床教师1022人。现有20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1个普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设有临床教学技能培训中心,含15个功能实训区。医院已连续10年承担福建省住培外科基地结业综合考核考务工作。 自2005年以来,医院已有8人获得全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全市共12人)。先后获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信息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十佳医院”“全国百家改革创新医院”“福建省文明单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18-2020年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等荣誉称号。
鹭江社区服务中心 滨海社区医院 杏林分院 总院 鼓浪屿分院
推荐阅读
胖孩子脖子和腋下黑的原因
2025-07-16 09:19:04
胖孩子脖子和腋下黑的原因
腰一阵一阵疼怎么回事
2025-07-13 12:16:25
腰一阵一阵疼怎么回事
饮酒会导致大便出血吗
2025-07-16 18:52:24
饮酒会导致大便出血吗
宝宝囟门凹陷是什么原因​
2025-07-14 14:07:49
宝宝囟门凹陷是什么原因​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