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耳鼻喉专科之一,实际开放床位100张,年出院病人数4700多人,年手术台数4200多台,年门急数17万多人次。2014年以来6次入选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专科百强,五年总科技量值排名75名,影响力辐射至闽西南地区及周边省份,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耳源性眩晕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福建分中心、中国鼻-鼻颅底专科诊治联盟单位、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厦门市医学重点学科、厦门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

学科目前已建成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等四个三级学科及耳内科、噪音医学、耳鼻颅颌面整形、显微整复及甲状腺外科等多个特色亚专科,形成了以头颈肿瘤综合诊治、耳显微及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及鼻颅底外科、鼾症及耳内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科。以显微整复外科技术为特色的颈部肿瘤综合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下咽食管同时性多原发癌的一期手术、数字化外科技术及3D打印技术在头颈外科中的应用、颈腔镜手术、微血管吻合器应用于复合组织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等十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较早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CO2激光及等离子鼻咽喉气管肿瘤微创手术。在侧颅底肿瘤切除术、镫骨手术、内镜鼻颅底外科、各种喉功能保全手术、下咽颈段食管癌根治术、喉气管狭窄成形术、晚期头颈部肿瘤的挽救性手术、颈段气管肿瘤、头颈部先天性疾病的治疗及复杂气管内异物处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承担着区域疑难重症的转接诊任务。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近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科研课题8项、市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SCI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影响因子5分以上5篇,最高影响因子8.063,中华期刊类4篇。先后获得厦门市医学创新奖二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9项,参加全国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6项、主持区域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1项,参加并完成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1项。代表福建省首次承办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多次主办国家级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学科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主任医师12人,副主任医师11人,主治医师3人,硕导6人,博士10人,博硕士占医生总人数88%。2014年以来柔性引进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兼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长、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李华伟教授任科室特聘主任,与国内一流专科构建了临床及科研协作平台,与该院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等三级学科建立了顺畅、高效的疑难病例会诊、转诊渠道,专科诊疗水平与国内先进水平接轨,建立了眩晕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了周围性眩晕疑难患者的诊疗、康复远程技术指导。

医疗概况: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耳鼻喉专科之一,实际开放床位100张,还有40%左右的患者是通过医院共享的日间手术病房周转,年出院病人数5600多人次,年手术台数4600多台,年门急量17万多人次。科室率先在省内开展三级学科及特色亚专科建设,三级学科建设已构建完成并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学科目前已建成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等四个三级学科及耳内科、噪音医学、耳鼻颅颌面整形、显微整复及甲状腺外科等多个特色亚专科,形成了以头颈肿瘤综合诊治、耳显微及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及鼻颅底外科、耳鼻及颅颌面整形、耳内科、鼾症及显微整复外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科。以显微整复外科技术为特色的颈部肿瘤综合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下咽食管同时性多原发癌的一期手术、数字化外科技术及3D打印技术在头颈外科中的应用、颈腔镜手术、微血管吻合器应用于复合组织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等十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较早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CO2激光及等离子鼻咽喉气管肿瘤微创手术。在侧颅底肿瘤切除术、镫骨手术、内镜鼻颅底外科、各种喉功能保全手术、下咽颈段食管癌根治术、喉气管狭窄成形术、晚期头颈部肿瘤的挽救性手术、颈段气管肿瘤、头颈部先天性疾病的治疗及复杂气管内异物处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承担着区域疑难重症的转接诊任务。

科室荣誉:2014年以来6次入选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专科百强,五年总科技量值排名75名,影响力辐射至闽西南地区及周边省份,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耳源性眩晕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福建分中心、中国鼻-鼻颅底专科诊治联盟单位、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厦门市医学重点学科、厦门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先后获得厦门市医学创新奖二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一项,是厦门市医学会及口腔医学会两个专科分会的主委单位,是福建省医学会、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药学会等四个专科分会的副主委单位。学科积极推进精细化、制度化、人性化管理,先后获得医院“优秀科主任”“先进科室”、“运营管理卓越奖”、“医院三新推广奖”、“文化建设先进党支部”等年度奖项,并获得了“出院患者手术占比”、“ 出院人次综合排名”、“ 日间手术推进奖”、“ 手术台数综合排名”及“最佳手术守时提速奖”等五个单项奖。

医学教育:科室是厦门大学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厦门医学院等多家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是厦门大学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目前有硕士生导师6名,是国家临床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近年来已毕业规范化培训医师近20多名。科室长年接受周边地区专科医师的进修学习,并协助短期培训专科操作,近年来已有20多名专科医师、技术员、护士等在我科室进修学习或短期培训。科室与龙岩人民医院建立专科联盟,科室主任骆献阳任该院耳鼻喉科特聘主任,根据该院专科建设需要定期安排各个三级学科专业组长到该院开展门诊、查房、手术及学术讲座等;科室通过一体化管理我院思明院区及杏林院区,提升两个院区专科的临床诊疗能力,同时科室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技术支持帮助多家基层医院耳鼻喉科提升专科诊疗水平;此外,科室还通过定期举办无喉者发音培训班,开展嗓音训练,举办爱耳日、咽喉反流、小儿鼾症等患者健康教育及义诊等多种形式服务患者。

临床科研: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近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科研课题8项、市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SCI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影响因子5分以上5篇,最高影响因子8.063,中华期刊类4篇。先后获得厦门市医学创新奖二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9项,参加全国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6项、主持区域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1项,参加并完成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1项。

科室高分通过了厦门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验收,初步完成颅底外科解剖室及头颈肿瘤标本库的建设,为提升科室颅底外科临床技术水平及头颈肿瘤基础研究水平创建平台。开展了增强现实技术、术中导航、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等数字化外科技术在头颈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科室通过市校合作机制聘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兼研究院院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李华伟教授任科室特聘主任,加强与国内一流专科的学术交流、科研协作及人才培养,与该院耳鼻喉科研究院合作构建了内耳毛细胞再生研究的平台,成为我科申报高层次科研课题、培养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的重要协作平台,我科分别成为该院“眩晕智能诊疗平台研发”、“ 难治性梅尼埃病的诊疗关键技术研究”的临床多中心研究的分中心之一,并成为该院承担的国家卫健委主导的国家耳源性眩晕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福建分中心。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栉风沐雨,八十余载守护健康。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办于1937年8月,前身是爱国华侨胡文虎先生捐资成立的“福建省立医院”。从50张床位、87人起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至今,医院步履坚实地走过了80余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康复为一体的闽西南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坐落在美丽鹭岛的鸿山脚下,地处市中心,现有编制床位数2500张。除院本部外,还拥有6家分院(其中马銮湾医院1000张床位在建)、1家互联网医院、2家护理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医院门急诊量335.44万人次,出院病人数13.54万人次,住院手术台数45954台,门诊手术台数39852台,总收入38.55亿元。2020年医联体门急诊量552.35万人次,出院病人数16.65万人次,住院手术台数59843台,门诊手术台数55369台,总收入47.51亿元。现有职工4463人,其中正高451人,副高812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17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1人,特聘国际国内知名专家12人,双主任8人,名医工作站5个。 近10年来医院快速提升发展,跻身福建省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第一梯队,是全国首家“双料”通过HIMSS EMRAM住院、门急诊双7级和国际JCI学术医学中心认证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已连续4年跻身“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百强榜”,位列第86位,是闽西南唯一上榜的医院,实现了厦门市全国顶级医院百强榜零的突破。同时在中国智慧医院HIC 100强排名全国第6,是全省首家“双通过”国家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医院(国家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等级“五级乙等”、国家卫健委2018年度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医院”)。医院在2020年顺利通过中国医院竞争力五星级医院认证,并成为全国首家智慧医院HIC 7级的医院。 医院设有59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2个国家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全市22个)、2个厦门大学首批学系、4个市级医学中心、2个市级研究所、6个市领先学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市规划重点学科,7个市级专病防治中心,17个市级质控中心。现有医疗设备共1.37万台,设备总资产14.58亿元,其中先进设备包括: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1台,PETCT(GE Discovery MI)1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IS3000)1台、CT 9台、磁共振6台、双平板DSA 3台、ECT 2台、瓦里安直线加速器3台、生化流水线等。 医院高度重视医疗质量与安全,围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推进核心制度落实、加强重点环节监管等诸多方面,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开拓医疗新技术,各项医疗质量效率指标取得明显提升。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榜单中,第一医院排名全国第57名(全国前2-3%),全市第一。在2019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上,第一医院综合排名位居厦门市首位,福建省第二位,共有9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在2019年度华东区域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第一医院有3个学科获得提名,获提名数居厦门市首位。2019年市卫健委委托第三方对全市医院评价,第一医院综合实力排名全市第一,医疗技术、质量安全等6个维度排名第一。 医院已建设省、市级科研平台14个,其中2个省级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6个科研所获批厦门大学院级科研平台,获批成立临床医学研究院。医院于2006年设立福建省地市级医院首家博士后工作站,已培养博士后44人,另有在站博士后18人,连续两届获评“国家博士后优秀工作站”。已在国家局备案21个药物临床试验专业、26个器械临床试验专业。2010年-2020年,共获各级课题64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1项,国科金立项总数位居厦门市医疗机构首位,“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技术示范性平台”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立项,是省医疗机构首次获得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0年-2020年,获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44项,其中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2014年-2020年SCI论文数连续7年突破100篇,2020年SCI论文数首次突破200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22.673。 医院是厦门大学的非直属附属医院,是福建医科大学等3所高校的教学医院,同时还承担6所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除学校课堂教学外,目前在院本科生4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规培学员300余人、进修生100余人。设有内、外、妇、儿、急诊、护理等25个临床教研室,临床教师1022人。现有20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1个普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设有临床教学技能培训中心,含15个功能实训区。医院已连续10年承担福建省住培外科基地结业综合考核考务工作。 自2005年以来,医院已有8人获得全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全市共12人)。先后获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信息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十佳医院”“全国百家改革创新医院”“福建省文明单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18-2020年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等荣誉称号。
鹭江社区服务中心 滨海社区医院 杏林分院 总院 鼓浪屿分院
推荐阅读
偏头痛该如何进行预防性治疗​
2025-07-16 08:58:12
偏头痛该如何进行预防性治疗​
味苦的中药有哪些
2025-07-15 16:39:25
味苦的中药有哪些
豆角没熟中毒什么症状
2025-07-15 13:35:29
豆角没熟中毒什么症状
得了乳房纤维瘤有什么症状
2025-07-15 15:44:59
得了乳房纤维瘤有什么症状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