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中医科成立于1963年,现为该院一级临床科室,“韶关市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经几代中医人的不懈努力,现中医科已成为综合实力雄厚、设备先进、诊疗技术多样化、人性化,融传统中医疗法与现代康复为一体的现代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2019年广东省非遗项目岭南陈氏针法乳源工作站在该院挂牌成立,引进岭南陈氏针法专家团队,开展陈氏针法相关技术。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目前在治疗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以及在颈肩腰腿痛康复,脑卒中康复,骨科术后康复,中医肺病,中医妇科等方面特色鲜明,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已开展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椎间盘臭氧融盘术、臭氧相关治疗技术,现代康复技术PT治疗(肌骨疼痛、脑卒中、骨科术后综合训练),OT治疗(手功能、ADL),ST治疗(吞咽及言语),物理因子治疗等,林氏(全国名老中医林应强教授)正脊推拿技术、关节错缝术,特色针灸(岭南陈氏针法、石氏醒脑开窍法、浮针疗法、平衡针疗法、腹针疗法、火针疗法等)、特色灸疗、穴位注射疗法、自血疗法、针灸埋线减肥、火罐、刮痧、天灸,治未病等诊疗项目。

医院信息
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63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和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县属综合“二级甲等”医院,也是韶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县级综合医院,是乳源境内的“120”医疗急救中心,又是韶关学院医学院、韶关卫校、连州卫校等学校的教学医院,还是该县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医院于1994年通过国家爱婴医院评审,进入全球爱婴医院的行列,2000年获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称号,在2002年4月被定为乳源县的第一批医保定点医院。该院还与广州华侨医院结成技术合作医院。医院在认真做好全县的医疗、保健、教学的任务的情况下,并积极投入医疗科研中,如1996年9月至1998年3月开展的乳源瑶族自治县瑶汉族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获韶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与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第二项中国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研究,已有91例病人入选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医院现有员工257人,其中医疗等专业技术人员205人、占79.77%,医疗技术人员中有中、高级职称81人,编制床位130张,实际开放180张。总建筑面积为12177.64平方米,2007年5月1日启用的新的7层门诊大楼,是建筑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配备了电梯和中央空调等现代化设施、在粤北地区县级医院中首屈一指的门诊大楼。医院拥有乳源县内第一台东软飞利浦双排螺旋CT、全自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飞利浦飞帆彩色B超、电子胃肠镜、血液透析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麻醉机等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有在职职工20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5人。具有副高级职称人员6人、中级职称53人、编制床位130张。该院是乳源县的医疗中心,也是韶关市重要的医疗护理专业临床实习基地(韶关大学医学系、韶关市卫生学校、连州卫校等多间学院毕业生实习带教任务),全县基层卫生单位医疗技术人员的进修场所。该院还全面开通全院电脑联网管理系统。医院坚持“人民医院为人民,做好争先求满意”的办院宗旨,取得了较大、较快的进步,在107国道坪乳公路、323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建设以及道路启用后乳源境内发生的多次重大群体性意外伤害事故中,快速、稳妥、安全、成功地救治了大批伤员,受到省、市、县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以及当事人及其亲属的高度评价,并被《南方日报》、《韶关日报》、广东电视台卫星频道等媒体的褒扬报道。目前,医院正朝着服务优质化、专科特色化、设备现代化、管理制度化、环境园林化的方向迈进。
推荐阅读
肝脏血管瘤应该吃什么
2025-09-15 14:38:08
肝脏血管瘤应该吃什么
腭扁桃体发炎如何治疗
2025-09-12 17:53:31
腭扁桃体发炎如何治疗
每天晚上固定时间胃不舒服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5-09-13 10:02:01
每天晚上固定时间胃不舒服怎么回事怎么办
支原体肺炎如何检测
2025-09-16 10:39:53
支原体肺炎如何检测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