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高压氧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压氧医学科始建于1980年,是全国第二个成立的高压氧独立科室,也是当时国内第一大高压氧舱。2009年6月,我科重新引进最先进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再次扬帆起航。目前我科兼具临床、科研和教学功能,是辽宁省高压氧质控中心和辽宁省急危重症患者高压氧治疗中心。

科室建筑面积354平方米,包括多功能治疗大厅、处置室、设备机房、氧气间、高压氧医学研究实验室、家属等待区和医护生活区等区域,全方面满足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需求。科室配备两个空气高压氧舱,可以互为过渡舱,其中ICU舱可容纳6-8辆平车进行治疗,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心电监护、气管切开吸痰等操作,收治心肺复苏术后、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气性坏疽、气管切开等重症患者;普通舱可容纳12人同时治疗,收治各种疾病恢复期的患者。

科室人员实力雄厚,科主任汪洋,现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高压氧相关文章10余篇,辽宁省科技厅和沈阳市科技局课题各一项,经费金额13万元。另有医生三名,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并多次参加高压氧学术年会。现有护士6名,均为主管护师,所有人均持有国家认证的高压氧舱从业人员上岗证书。科室护士长为护理硕士研究生,具有中华护理学会认证的重症专科护士证书。现有技师2名,均具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质。

科室的高压氧舱内重症监护水平享誉全国。本科室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ICU舱的概念,利用国家专利的穿舱技术,解决了高压氧舱内不能进行心电监护的难题。舱内配备呼吸机、心电监护、负压吸引器和多角度全方位电视监控系统,结合递物筒传递治疗用品,可以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舱内抢救。所有医护人员均具有急危重症科室工作背景,能随时应对患者舱内抢救。2010年至今,持续收治心肺复苏术后、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气性坏疽、重症脑血管病和气管切开等危重症患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科内设置高压氧医学研究实验室,配有动物试验用高压氧舱,是东北地区唯一可进行动物模拟实验的高压氧舱。目前科室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研究方向均为高压氧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

科室高压氧舱为国际先进的YC/Q3224-24型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氧舱配备独立设计研发的电脑、手动一体操舱系统,使操控更精准,氧舱压力更稳定,并能随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专利穿舱导线技术,可在舱外对舱内危重症患者进行心电血氧监护;气控式水喷淋灭火系统,确保各种特殊情况的可靠启动;外循环风无氟进舱空调系统,随时对舱内温度进行调节;舱内吸氧终端雾化装置,拓展了治疗方案,提升了治疗效果;大视窗设计观察窗,避免了患者的紧张感,也便于医护人员进行病情观察;外挂电视4台,治疗期间可播放VCD,为患者创造了舒适愉快的治疗环境,缓解了患者的紧张及不适感;普通舱配有舒适沙发椅,使患者治疗更舒适;舱体表面手绘设计,减少了治疗带给患者的恐惧感和压迫感;科室备有应急保暖被、储物箱、报纸和便民箱,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了便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压氧科自创科以来,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力争打造一支一流的高压氧治疗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有力的医学保障,为高压氧学科的发展不懈努力! [正在上传...]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医院。 中国医大一院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医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同时创建于1908年10月的福建长汀福音医院(原亚盛顿医馆)和沈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医院。医院早期成长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程紧密相连,1933年福音医院被改编为中央红色医院,继而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后在延安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48年沈阳解放,医院接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即前身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医院至今。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医院不断发展壮大。1995年初,医院首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高举医院改革的旗帜,开城市大医院改革之先河,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与发展举措,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医疗界的瞩目,得到了中央领导肯定和同行的赞誉。医院的改革经验被推向了全国,成为全国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对我国的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影响。 纵横百年,历经沧桑。进入21世纪后,中国医大一院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如今的中国医大一院已是人才济济,硕果累累,以人才实力和技术优势,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区域性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在国内外卫生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作为辽宁省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同时也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全国11个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中心之一和4个初级创伤救治中心之一,医院在抗击非典、抗击手足口病、防治流感、抗震救灾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和表彰。2014年初,新一届领导班子进一步明确了医院的功能定位:以创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围绕发展高新技术,推动学科发展;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使门诊流程更为规范,改善病人就医体验;积极践行公立大医院的社会责任,不断探索帮扶基层医院的新模式,为了切实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我们的帮扶工作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原则,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培训,使受援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医院本部现有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249张,现有职工4350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授和副教授级专家545人,有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委(含名誉、前任、候任)9人,副主任委员6人。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2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医院全年门急诊量约335万人次,出院15.9万人次,手术服务量9.2万例,平均住院日7.98天。中国医大一院浑南院区于2018年10月29日开诊试运行,编制床位1600张,是一所具有国际水平的公益性综合医院。肿瘤内科、血液内科以及相关的辅助支撑科室首批开诊试运行,急诊及其他科室将分阶段逐步开诊。浑南院区分期建设肿瘤精准诊治中心、机器人手术中心、国际医疗中心、心血管中心、空中救援中心、干细胞中心、再生医学中心、转化医学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平台、人工智能医疗平台、内外科门急诊和病房等等代表国际顶尖诊疗水平的建设项目。浑南院区将与本部协同发展,更好的促进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发展与创新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基本医疗与特需医疗相结合,在社会责任、疑难重症诊治、绿色发展、国际化服务、人文医院和互联便捷医疗等方面成为东北区域医疗服务机构的典范。2018年发布的复旦版《2017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12名,连续九年位居东北地区第一名;在区域排行中,医院以绝对优势名列东北区第一,有 12 个学科排名东北第一。近年来,医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有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辽宁省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沈阳公共服务单位百姓口碑榜金榜单位等荣誉称号。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国医大14期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医大一院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座右铭。百余年来,中国医大一院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传承百年,心系百姓,今天的中国医大一院正承载着辉煌的历史,沿着既定的航向,为建设国内一流医院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浑南院区 和平院区
推荐阅读
月经发黑是什么原因​
2025-07-04 08:00:48
月经发黑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小肠坏死性结肠炎早期症状是什么
2025-07-05 09:17:18
新生儿小肠坏死性结肠炎早期症状是什么
小儿支原体肺炎该怎么治疗
2025-07-03 19:37:30
小儿支原体肺炎该怎么治疗
同房后有褐色分泌物是什么原因
2025-07-04 10:23:47
同房后有褐色分泌物是什么原因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