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1948年沈阳解放后,医院与同样创立于1908年原沈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医院合并,组成了今天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中国诞生前,我国没有神经外科专科,只有北京协和医院的关颂韬、赵以成以及沈阳的张查理等几个外科医生兼做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手术。其中张查理教授1918年留英归国后,曾任奉天医学院助教、副教授、外科主任等职,为东北区域较早开展神经外科手术的先驱。

1953年第一届神经外科专科培训班在天津举办,我科翟允昌教授参加培训,成为新中国最早一批神经外科专科医生,1958年初神经外科便从外科中分出来成为独立单元。翟允昌教授任第一任主任,翟允昌主任与当时全国著名的日本留学归来的刘永吉教授以及陈久荣教授等一道,处理颅脑损伤、脑肿瘤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同时也开展了脑室造影,并做过剖开式颈动脉造影术等,为科室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神经病学教研室为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两部分组成,设70张床位,其中外科组39张。杨国瑞教授接任第二任主任。

神经外科规模不断扩大,杨国瑞主任以及翟允昌教授、刘永吉教授和陈久荣教授等老一辈神经外科专家,继续开拓进取,开展了脑动脉瘤、脑血管动静脉畸形、海绵窦动静脉漏、硬脑膜动静脉漏、脑积水、经鼻垂体腺瘤切除、先天性疾病等的治疗工作;90年代初开展了颅底外科手术治疗和立体定向外科技术;90年代末开展了脑干肿瘤和高位颈段脊髓内肿瘤手术治疗;1997年开展了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期间我科参加了外科全国统编教材编写并撰写多部神经外科学教程,1974年出版的《实用手术学-神经外科胸外科分册》是国内较早的神经外科手术学教材之一。

第三任神经外科主任王运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二级教授,科技部人才中心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秘书长,常务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肿瘤组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准入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会员考核委员会会员等职。获得“辽宁省名医”及“中国名医百强”称号。

在王运杰教授的带领下,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学科环境等方面都有日新月异的发展。科室现有医生61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12人,其中24人有留学经历,已建立完善合理的三级医生体系及人才梯队。开放病床总数214张,专用手术室8间,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单元(NICU)1个,神经外科实验室1个(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形成了神经肿瘤、脑血管病、神经创伤、功能疾病、神经重症、脊髓脊柱和小儿神经外科等多个研究方向和以此为基础的专业化分组,年均手术超过5000台次。1978年以来先后被批准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及博士后流动站,近10年累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300名,为全国各地输送大量神经外科专业人才。目前为卫计委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辽宁省重点学科、中国医师协会颅脑创伤临床适宜技术应用训练基地、卫计委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培训基地。

科室先后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子课题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卫生部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80项、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发表论文近500篇、SCI收录120余篇。主译著作2部、主编图谱1部,参编著作教材14部、获得国家专利5项。目前我科长江学者1名,获得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奖3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国家百千万人才支持计划1项。护理方面,曾获得卫生部护理技能竞赛金奖,辽宁省“优质服务技能竞赛”第一名、“五一”劳动奖章、省“三八”红旗手,沈阳市“技术标兵”等国家、省市以及医院的多项荣誉称号。

在神经肿瘤亚专业方面,利用术前功能核磁共振、传导术成像技术、术中导航定位及唤醒、术后基因检测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治疗脑胶质瘤;利用神经内镜以及术中显微镜结合神经内镜技术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瘤、脊索瘤等中线肿瘤以及旁中线肿瘤;利用导航技术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和显微手术技术,治疗颅底肿瘤、海绵窦肿瘤等;脑血管亚专业方面,充分利用复合手术室(介入和开刀手术一体)开展了颅内动脉理念加速病患康复;在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方面,开展了帕金森手术,利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颅内电极埋藏植入术、迷走神经刺激术、脑功能区术中唤醒技术/清醒开颅术、立体定向脑电图等多种技术手段治疗原发和继发性癫痫;在神经创伤亚专业方面,利用颅内压监测、亚低温治疗、早期神经康复等综合手段治疗疑难急危颅脑创伤病患,开展视神经管神经内镜减压术等;在神经重症(NICU),利用神经重症集束化技术手段,在隆德概念等先进理念治疗下,对颅脑创伤及脑血管病等危重病患进行有效救治;在脊髓脊柱亚专业方面,开展了复杂前后入路椎管内外肿瘤切除加固定术、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微创半椎板入路及椎板还纳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等;在小儿神经外科亚专业领域,在导航和神经电生理监测等技术手段相结合开展了小儿神经系统肿瘤、先天畸形、脊髓栓系等手术。

吴安华教授2017年8月当选神经外科第四任主任(图7),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卒中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委员,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交流协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及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颅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颅底外科分会常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优选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神经肿瘤专项1项,主持其他省部级基金7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累计共发表论文136篇,SCI收录论文7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63篇,SCIE中被他引760余次。关于胶质瘤免疫领域的研究得到了Neuro-oncology杂志主编Patric Wen教授的高度赞扬。《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等杂志编委。精通神经肿瘤手术及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胶质瘤的标准化治疗,是中国胶质瘤专家协作组核心成员和组建者之一。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举办东北地区首届垂体瘤高峰论坛。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颅颈固定手术。精通胶质瘤手术及综合治疗,神经内镜垂体瘤手术,神经系统肿瘤手术及综合治疗,颅底手术,颅颈固定手术,脊柱脊髓手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在吴安华主任的带领下,神经外科将借着国家医疗中心创建、三级诊疗推进等契机,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利用我科显微镜、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立体定向仪、电生理监测、颅内压监测、亚低温设备等先进设备,结合我院神经病理、基因检测等优势条件,在ERAS(加速康复)理念以及“精准微创”的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一批神经外科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不断深化发展,一如既往走在学术和技术的前沿,加速转化医学精准医疗和技术创新,扩大学科区域辐射能力,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加强人才培养,深化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把本学科建设成为有相当国际影响、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造福广大病患。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医院。 中国医大一院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医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同时创建于1908年10月的福建长汀福音医院(原亚盛顿医馆)和沈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医院。医院早期成长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程紧密相连,1933年福音医院被改编为中央红色医院,继而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后在延安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48年沈阳解放,医院接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即前身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医院至今。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医院不断发展壮大。1995年初,医院首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高举医院改革的旗帜,开城市大医院改革之先河,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与发展举措,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医疗界的瞩目,得到了中央领导肯定和同行的赞誉。医院的改革经验被推向了全国,成为全国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对我国的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影响。 纵横百年,历经沧桑。进入21世纪后,中国医大一院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如今的中国医大一院已是人才济济,硕果累累,以人才实力和技术优势,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区域性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在国内外卫生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作为辽宁省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同时也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全国11个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中心之一和4个初级创伤救治中心之一,医院在抗击非典、抗击手足口病、防治流感、抗震救灾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和表彰。2014年初,新一届领导班子进一步明确了医院的功能定位:以创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围绕发展高新技术,推动学科发展;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使门诊流程更为规范,改善病人就医体验;积极践行公立大医院的社会责任,不断探索帮扶基层医院的新模式,为了切实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我们的帮扶工作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原则,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培训,使受援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医院本部现有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249张,现有职工4350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授和副教授级专家545人,有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委(含名誉、前任、候任)9人,副主任委员6人。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2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医院全年门急诊量约335万人次,出院15.9万人次,手术服务量9.2万例,平均住院日7.98天。中国医大一院浑南院区于2018年10月29日开诊试运行,编制床位1600张,是一所具有国际水平的公益性综合医院。肿瘤内科、血液内科以及相关的辅助支撑科室首批开诊试运行,急诊及其他科室将分阶段逐步开诊。浑南院区分期建设肿瘤精准诊治中心、机器人手术中心、国际医疗中心、心血管中心、空中救援中心、干细胞中心、再生医学中心、转化医学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平台、人工智能医疗平台、内外科门急诊和病房等等代表国际顶尖诊疗水平的建设项目。浑南院区将与本部协同发展,更好的促进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发展与创新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基本医疗与特需医疗相结合,在社会责任、疑难重症诊治、绿色发展、国际化服务、人文医院和互联便捷医疗等方面成为东北区域医疗服务机构的典范。2018年发布的复旦版《2017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12名,连续九年位居东北地区第一名;在区域排行中,医院以绝对优势名列东北区第一,有 12 个学科排名东北第一。近年来,医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有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辽宁省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沈阳公共服务单位百姓口碑榜金榜单位等荣誉称号。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国医大14期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医大一院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座右铭。百余年来,中国医大一院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传承百年,心系百姓,今天的中国医大一院正承载着辉煌的历史,沿着既定的航向,为建设国内一流医院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浑南院区 和平院区
推荐阅读
盘状红斑狼疮如何诊断
2025-07-01 15:38:04
盘状红斑狼疮如何诊断
慢性膀胱炎有没有完全康复
2025-07-01 11:49:46
慢性膀胱炎有没有完全康复
真菌外耳道炎能游泳吗
2025-06-28 19:43:07
真菌外耳道炎能游泳吗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有什么症状​
2025-06-30 18:25:53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有什么症状​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