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立医院
心血管内科

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内科自1978年建立,在我省心血管病防治、科研和教学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心血管病学会、福建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福建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心血管病防治办公室的挂靠单位。是福建省医学重点学科,福建省科技厅的优先发展学科。

心内科目前拥有六个专业研究室(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病、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一个心血管病重病监护室(CCU)和50多张病床,计划扩展到100张床位。目前拥有正高级职称人员7名,副高级职称人员9名,中级职称人员1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二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1名,医学博士4名,医学硕士11名。

心内科长期在我省心血管病领域发挥“龙头”作用,指导带动我省心血管内科专业的发展与提高。接受全省各地来我科的研究生、进修医生、护士,完善临床制度建设,临床工作规范化运转。多年来,心内科举办各种心血管病学习班(如心血管病进展学习班、心电生理进展学习班、超声心动图诊断学习班、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学习班等),学员遍布省内外。受国家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及福建省卫生厅继续教育办公室的委托,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于2003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国际学术厅举办“全国冠心病及其相关疾病进展学习班”,内容汇总了该领域国内、外近年来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从全局上把握“冠心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发展模式及诊治观念转变;又从各个相关病的局部中阐述各自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冠心病的影响机制。纲要全面,内容翔实,特别邀请了国内在各自领域中造诣很深的院士及著名专家加盟讲学(陈灏珠院士、高润霖院士、张运院士等),产生良好的效果,影响较大。国家科技部和“科技日报”把该项目作为首批推出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连续办三年,每期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

此外,还为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和武汉大学医学院等培养了40多名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心内科近年来多次派出专家赴龙岩、漳洲、莆田,宁德、三明,永安、南平、邵武等10多个市、县演示指导各种心血管介入性手术 。通过多种形式的传、帮、带,现在我省除个别市外,经我科帮助过的医院都已经能开展射频消融、冠脉造影、PTCA+支架术以及永久起搏器安装等介入性治疗 。还牵头组织全省性的高血压抽样调查,建立和完善了全省的高血压防治点,为全国性的研究普查打好基础。

心内科现任行政主任许春萱教授,行政副主任关瑞锦主任医师、陈林副主任医师。

专业(医疗项目)介绍

1.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在福建省的领先专业之一。我科在省内最早开展的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近五年又在省内率先开展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治疗,包括器质性心脏病的(如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在国内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该成果获1998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我科共完成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根治术近1000例,为省内例数之最,手术成功率达98%,并发症仅为0.5%,无一例死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省内率先开率先开展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根治术,完成10余例,疗效肯定。对当前心律失常治疗的难点---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也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成功消融2例左肺上静脉起源的局灶性房颤,为局灶性房颤消融治疗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率先在国内开展心房颤动患者电重构及组织重构分子机制的研究,先后5篇论文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发表。全省范围内首先在双心房起搏和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阵发性房颤上取得成效,对1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其例数为省内领先。双心室起博治疗慢性心衰是国内外近年刚开展的新技术,是当前研究热点,是起博器治疗心衰的新进展。我科在国内较早、省内最先开展这一项目,已完成4例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至今为止,我科心脏四腔起搏仍省内唯一、国内罕见报道;并且已开展ICD治疗室速和室颤的临床应用。共取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8项。

2.冠心病:在福建省的领先专业之一。常规开展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在省内率先开展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已完成150余例冠心病患者冠脉内的支架植入,发表多篇论文,成果《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应用研究》获1998年度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全国医疗纠纷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仍义无反顾地开通急性心梗急诊PTCA+支架术(PCI)抢救的绿色通道,这是迄今为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良好,成功率最高的治疗方法,需要精湛的医术,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超越一般的医学科研的一件实事,是急性心梗病人生命的守护神。已成功挽救了30多个重危病人的生命。该项目获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的资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伞状封堵术。重视基础研究,已完成西洛他唑预防动脉粥样狭窄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该研究为我科在国内首先开展,发表论文多篇。共取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7项。

3.高血压:参加福建省卫生厅和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负责组织的1999年国家卫生部科技研究项目--“队列人群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及死亡影响的前瞻性研究”和2000年亚洲心血管病国际合作项目“Inter- ASIA”中国部分--“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该研究是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泰国科学工作者参加的心血管病 流行病学合作研究。

省内率先开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重视高血压基础研究,已完成了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I和II多态性和mRNA表达、端粒酶,P53抑癌基因表达的等研究测定。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代表文章刊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7:396),成果。成果《原发性高血压与外周动脉病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在临床研究领域,率先在国内开展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法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成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雅施达对其影响》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还承担了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多沙唑嗪的二期临床试验的任务。

4.周围血管病:在福建省的领先专业之一。我科是在国内很早重视外周血管疾病的单位,在省内一路领先开展外周血管病无创和有创检查。发表多篇论文,代表作《糖尿病外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刊于《中华内分泌杂志》(1999,3:19)。其成果《应变容积与光容积描记综合评价糖尿病外周静脉血液动力学变化》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省内率先开展外周血管造影检查,还开展周围血管病介入技术,包括血管内旋磨,真空抽吸术或血管内支架,建立了强有力的血管再通的各种治疗手段。

5.超声心动图诊断:在省内率先开展心脏血管三维成象研究,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心脏肿瘤的诊断率;已完成230余例数的检查。还开展心功能测定的新方法,将三维超声,经食道超声,心肌造影技术应用于冠心病的研究,应用超声指导、评价心脏介入的治疗效果,并积极开展术中超声评价技术。发表论文多篇,代表论文《动态三维超声重建评价二尖辨脱垂意义》和《动态三维超声在诊断主动脉瓣病变中的应用》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5:284和1999,3:10)上发表。该成果《动态三维超声在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共取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4项。

6.福建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在福建省的领先专业之一。率先在国内应用肌钙蛋白I诊断早期心肌炎,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将其纳入心肌炎诊断标准;已完成5000人次检测。其代表论文《心脏肌钙蛋白在病毒性心肌炎检测中的评价》刊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5:361);该成果《病毒性心肌炎免疫学诊断的临床应用》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又在国内率先开展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该动脉硬化预测指标已广泛用于临床,测定千余份标本。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该指标作为冠心病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已完成700人次。2002年又在省内率先开展脑钠素(BNP)的常规临床检测,为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了唯一的生化指标,该项目与国际上最先进的临床水平同步。

为加强心血管病基础研究,我科于2000年申报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并于同年6月通过论证。2000年12月与省科技厅,省卫生厅正式签定合同书;成立福建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挂靠在省心研所,这是省科技厅设在我省医院里的唯一重点实验室,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内科在该领域的实力和领先地位。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由省科技厅拨款160万,已分三批全部到位,省卫生厅配套55万,省立医院配套70万。设有专门经费本,专款专用。已承担省级科研课题6项,对外开展了27项临床检测并积极为国外有关科研究单位联系合作。

(1) 试验室常规检测项目:血脂全套、血儿茶酚胺、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肌钙蛋白I定量、柯萨奇病毒抗体、NO、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素(BNP)。

(2) 建立心血管病相关基础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包括细胞因子,白介素6、8、10,肿瘤坏死因子检测。

(3) 建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方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症机制和干预研究(省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

(4)建立肌钙蛋白定量检测方法:肌钙蛋白检测在心肌细胞损伤中的应用(省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

(5) 建立心血管病相关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心房颤动患者电重构分子机制的研究,其部分内容获省卫生厅重点学科资金资助,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其中4篇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刊登。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福建省立医院是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于1937年,由华侨胡文虎先生捐资兴建,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公立医院之一。80多年来,经过几代省立人的不懈努力,秉承“精于医术、诚于医德”的院训,坚持“照顾好每一个患者,照顾好每一个职工”的办院理念,发展成为该省临床诊疗、医学研究、医学教育、预防保健的中心。近年来,先后获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人文爱心医院、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医院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编制床位2500张,设有临床科室57个、医技科室11个、党委和行政职能部门29个;在岗职工37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200多人,医生约1100人、护士1700多人。年门急诊病人约200万人次、住院病人10万人次,手术例数约5万人次。 作为福建省临床诊疗中心,医院人才梯队合理,高级职称人员75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累计52名,国家和福建省卫生健康系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名,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杰出科技人才、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医院学科齐全,拥有福建省唯一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5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9个国家级基地(中心),15个省级质控中心。近年来,大力推进医疗“创双高”建设, 2016年开始与北京协和医院开展合作共建, 2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加入福建省立医院医联体,全球顶尖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等高尖端设备落户该院。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位居前50名并取得A+的优秀成绩,连续多年入选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百强。作为福建省医学研究中心,拥有福建省心血管病、急诊医学、老年病、胃肠病及核医学科等5个省级研究所,急诊医学、老年医学、重症医学等3个临床医学中心,省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省心血管急危重症等2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病、老年病、急诊医学和医疗大数据工程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顾东风院士合作研究室、一带一路联合共建实验室等。医院临床医学实验研究中心公共实验平台是目前全省医疗卫生系统规模最大的公共实验服务型平台,可提供高效的科研技术服务与支持。承办国家级杂志《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近200余名专家在国内外学术组织任职,其中20多名专家担任省级专科分会主任委员。近3年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约200余项,获省科技奖、医学科技奖近30项,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2000余篇,多个学科在国际顶级期刊和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作为福建省医学教育中心,该院具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到毕业后继续教育的较完整医学教学体系,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博士、硕士培养点30余个。全院教授、副教授140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近300位。近年来先后承担20多个专业的临床教学、海外留学生培养任务,是福建医科大学海外学院诊断学教研室挂靠单位。拥有内科、外科等21个专业的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心血管、呼吸与危重症等6个专科培训基地。每年承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近百项。医院以党建引领,认真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举措,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医院。近年来,医院多个改善患者服务项目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在全国各类改善医疗服务竞赛活动中名列前茅。在2020年度全国“患者、医务人员双满意”调查评估中获得全国综合性医院排名第五位的好成绩,同年度福建省卫健委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名列省属医院第一名。医院始终不忘公益本色,对口支援和健康扶贫工作扎实有效。1975年起,先后选派70多人次参加援外医疗队赴塞内加尔、博茨瓦纳工作,为祖国赢得荣誉。长期以来,坚持向青海、新疆、宁夏、西藏等省份派出医疗支援队,开展医疗帮扶或应急救援。坚持帮扶省内县级医院十余年,让技术落户、让人才扎根、让健康小屋惠民,开通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绿色通道,助力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医院先后分别派出185位医疗队员赴武汉、多批专家赴意大利、美国、菲律宾、加纳等国家执行抗疫任务,得到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的表彰。医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新起点、新担当、新作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医院,省立人一直在努力!
本部 南院
推荐阅读
肺癌靶向药皮疹怎么办
2025-06-28 13:07:57
肺癌靶向药皮疹怎么办
强直性脊柱炎在生活上如何预防
2025-06-29 17:01:09
强直性脊柱炎在生活上如何预防
为什么不建议用喜炎平
2025-07-01 09:51:07
为什么不建议用喜炎平
小儿哮喘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2025-07-02 12:02:51
小儿哮喘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