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科

肝胆科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重要组成之一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发展史上号称“心、肝、肾”起家的专科之一。学科创建者——老一辈肝病专家张翰卿、翟殿华及其弟子刘德清、刘嘉企等,在中医肝病诊疗方面颇有造诣,其精深的学术思想及丰富的临床诊疗,为肝病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跨世纪以来, 肝胆科的发展实现了重大转变。以学院及医院深化改革为契机,将早期以临床为主的局面,进一步扩展成“医、教、研三结合”的符合现代中医内科发展的新模式,重新创建出以现代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肝病队伍,在学科领域内崭露头角。于2006年成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肝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2年成为全国脂肪肝诊疗中心。

(1)主要学科方向

该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在该学科领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在学科发展之初,肝胆科就将学科研究重点领域投向了该领域内热点、重点、难点,尤其是本着“发挥我之所长,补其他重点学科研究之缺”的理念,确立了以“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的规范化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三大主要研究方向的新思路。对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性肝病等专科专病的研究上处于全国领先学术水平:

①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

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积累,肝胆科已形成了从监测到治疗的针对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的系统干预方案。研究之初在全国尤其是中医领域率先对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者进行基因分型、病毒载量与肝脏病理关系的系统研究,规范抗病毒治疗,并初步开展了人群乙肝携带者的病情监测与病理筛查工作以及证侯调查工作。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中医干预慢性HBV感染的研究思路逐步得到确立,尤其是针对我国为数众多的HBV携带人群但临床治疗尚属空白的这一局面,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以HBV携带者病机关键“肾气不足,邪气留恋”为理论依据,提出 “益肾扶正法”中药干预慢性HBV携带者的理念,成为该学科研究的新方向。先后承担参与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传染病专项课题。

②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的规范化研究

脂肪性肝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肝病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上优势突出。在早期该科以中药健脾化湿活血法为主,联合西药及氦氖激光治疗仪物理疗法,三结合治疗脂肪性肝病,开创治疗脂肪肝新的治疗手段,受到良好的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针对中医领域脂肪性肝病规范化研究尚未开展这一空白点,将研究方向进行超前跨越,开展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应用基础研究,尤其是建立证候标准及中药疗效评价体系工作。同时创立了“健脾化浊,逐痰消瘀法“治疗脂肪性肝病特色治疗。以中药健脾化浊,逐痰消瘀法为主,结合西药保肝,配合现代仪器、氦氖激光净化血液、改善全血粘度。此三结合疗法多种方法联合应用,起效快,疗效好,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属无痛无创治疗,受治者依从性强。而且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治疗优势,内外治并用,多方位、多靶点治疗脂肪肝。2012年肝胆科正式成为全国脂肪肝诊疗中心。

③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近年来肝病研究的新领域, 西医常规激素治疗的局限而中医诊疗尚处于起步阶段。肝胆科在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在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肝病界率先提出以中药“滋肾柔肝活血法”联合免疫调节剂及甘草酸二铵为主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替代西医常规激素治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开辟新的治疗途径。该疗法的提出引起了肝病界的重视,同时以全新的治疗手段吸引了广大患病人群,使肝胆科成为该地区较权威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疗中心。

(2)学术团队

目前肝胆科已具备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完整的学术团队,学术带头人在该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与学术造诣。科室拥有床位40张,现有医生14人,正主任医师5人,拥有硕博士以上学历者11人。配备完善的医疗急救设备和各种肝病专用设备,拥有自己的B超室和胃镜室。

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郭卉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该专业医、教、研工作近15年,对各种慢性肝病的诊疗有较深造诣,特别对脂肪性肝病、酒精肝、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癌诊疗有独到之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以中西医结合诊疗各种慢性肝胆疾病(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慢性乙、丙肝、胆系疾患)为特色,并研发出慢性肝病系列院制剂10种。开展B超监视下的肝穿刺的诊疗技术、内窥镜的诊疗技术、各种肝胆疾病的介入治疗、腹水浓缩回输技术。开展慢性肝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目前在研的省市级以上课题6项.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及西医内科的临床教学,承担培养研究生的任务。培养硕士研究生25名.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4年,是天津市开设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中医医疗机构,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天津市十佳医院,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全国中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医院分为南北两个院区,建筑面积总和26万平方米,装备3.0T MRI、宝石能谱CT等高端医疗仪器千余台(架),设35个临床和技术科室,103个专病门诊,开放床位2600张,在职员工2340人。医院日均门诊量8000余人次,年门诊量连续5年超200万人次,2013年达267万人次,位居天津市各医院门诊量榜首。医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中国国医大师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4名,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专家12名,天津市政府授衔专家5名,博士生导师24名,天津市名中医23名;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30个,包括针灸推拿学和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儿科、肿瘤科等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专科4个,中医心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疮疡病学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骨伤科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1个;“针刺治疗脑病研究”和“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近五年来,医院共获各级立项科研课题205项,取得科技成果鉴定93项,获各级科技奖励42项,其中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医院先后与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瑞士、美国、俄罗斯、阿曼等40余个国家建立医疗合作关系,每年接待海外患者愈千人,名扬海内外,并连续两年获得“天津城市民生贡献奖”,成为了天津市一道靓丽的城市名片。多年来,医院以“中风病”、“冠心病”两大“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核心竞争力,逐渐形成多学科齐头并进、中西医结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医院始终坚持“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维护健康,造福人类”的宗旨,坚持“发挥中医优势,突出针灸特色,坚持‘五专’模式,借助西医优势学科,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化中医医院”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三个转变”(由追求数量型医院向提高质量型医院转变,由医疗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中国针灸中心)、两个基地(中风病和冠心病两个研究基地)、四个分中心(中西医结合肿瘤、中西医结合肾病、中西医结合儿科、中西医结合骨伤4个专科诊疗中心),不断增强医疗特色和优势,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努力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中医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北院 南院
推荐阅读
血压急剧下降怎么回事
2025-08-15 11:36:12
血压急剧下降怎么回事
扁桃体肥大有哪些影响​
2025-08-13 15:52:48
扁桃体肥大有哪些影响​
病理性黄疸症状有哪些
2025-08-14 13:57:36
病理性黄疸症状有哪些
手腕腱鞘炎怎么治疗才能彻底根除
2025-08-16 14:00:47
手腕腱鞘炎怎么治疗才能彻底根除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