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
脾胃病科

脾胃病科分为脾胃病一科和脾胃病二科、肝病科。

脾胃病一科:

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是国家医学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中医消化专业GCP基地、甘肃省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甘肃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依托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省中医学校、张掖医专等10余所医学院校临床实习基地。科室拥有专科诊疗和实验设备总资产上千万元,分设脾胃病一科、脾胃病二科、肝病科、内镜诊疗中心四个部门两个病区,现核定开放床位62张,年门诊量在3万人次,年收治病人数在2000人次以上,临床规模在省内同类医院位居前列,在甘肃省直至西北享有较高的声誉,并且深得患者信赖。

目前科室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新建的消化内镜中心拥有近800m2建筑面积,分设四个常规检查室和一个小肠镜、一个超声内镜检查室,一个胃肠功能及胶囊镜检查室,一个VIP检查室,一个ERCP检查室、一个洗消间和一个无痛内镜苏醒间。计划购置的设备到位后,内镜中心将拥有一套C臂X光数字机,7套内镜主机,20条各种型号内镜,包括高清、放大、超声、染色等多项功能,可以同时开放7台内镜检查。内镜中心正常运行后能够进行EMR、EUS、ESD、ERCP 、APC等多项镜下治疗技术,同时可进行无痛胃镜、经鼻胃镜、胶囊内镜检查,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痛苦与不适,检查范围从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到胆道、小肠、大肠等全部消化管,可以真正实现消化道检查无盲区。

脾胃病科中医特色突出,科室把萎缩性胃炎的癌前病变、肝纤维化、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作为主攻目标。目前对以上病症形成了一整套有特色优势的诊疗方案。科室坚持发扬中医特色,积极探索,长期积累,深入研究,成功研制出了系列专科用药,如“制萎扶胃丸”、“清宁胶囊”、“运脾颗粒”、“健胃消食合剂”、“健胃止血合剂”、“健胃消胀合剂”、“健胃止痛合剂”、“健胃清肠合剂”、 “健胃止泻合剂”等,作为专科制剂,价格低廉、临床疗效显著。

脾胃病科现有医护人员38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共有医师12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7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2人,青年委员2名,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理事2人,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1人,全国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1人,继承人3人。

脾胃病科在科室领导带领下学术上精益求精,近五年内学科人员主研国家、省、厅及市级科研10余项,撰写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甘肃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全体人员,将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以临床工作为根基,以教学、科研为重点,以建设更强更大的脾胃病科为己任,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脾胃病二科、肝病科:

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肝病科是原甘肃省中医院消化科经过数十年发展进一步专业细化后的二级分科。科室是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省中医学校、张掖医专等10余所医学院校临床实习、见习基地。科室目前拥有核定病床32张,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博士1人,硕士4人,人才梯队分布合理,同时承担着院部分脾胃病、肝病方面的临床、科研及教学任务。科室拥有国家级名老中医廖志峰主任医师长期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鲜明特色及慢性疾患诊治方面的优势,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消化系统肿瘤等病种方面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坚持“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临床与实验相结合”的诊治方针,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科室在治疗方面开展了中频脉冲、红外线治疗、艾灸治疗、温针治疗、智能肝病穴位治疗、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结肠离子导入、中药足浴、中药热敷、拔火罐、耳穴治疗、中药热奄包等特色治疗,进一步有效提高了临床整体疗效。本科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优势病种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病毒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乙肝相关性肾病、肝癌、急慢性胆囊疾病等,特别对急、危重脾胃病、肝病的救治,疗效显著,充分体现和发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人文环境、人类生活习惯、疾病谱的改变,现代人对自身健康及生活质量方面要求日益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本科治疗时倡导个体化治疗,予以患者辨证用药的同时,予以辨证施膳、适劳逸、畅情志、宜寒温等适合脾胃及肝病病人的调摄。在冬季,科室还借鉴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先进的膏方经验,根据体质辨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处以冬令进补膏方以期达到治病、防病的良好效果。通过充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优势,注重解决各个疾病病变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整体综合、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内治和外治相结合,达到了提高病人生活及生存质量、治疗疾病、提高临床疗效的目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独特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脾胃病和肝病的专科防治体系。

关爱每一位患者,以孜孜不倦、奋发向上、精益求精的态度,解除每一位患者的病痛,是脾胃病二科、肝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共同的追求和目标!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甘肃省中医院坐落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黄河之滨,创建于1953年12月8日,是甘肃省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和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是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学校教学医院,省、市、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全省新农村合作医疗三级定点医疗机构。2007年托管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2012年托管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名为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医院先后开设了临夏分院、通渭分院、榆中分院、永登分院,兰州甘南路特色门诊部和省委门诊部,在白银新区建设占地100亩的医院制剂中心。近年来,该医院切实贯彻国家和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地、县(区)辐射,扩大医疗服务半径和空间。2013年,经省卫计委批准,医院联合省内各地20家医院组建成立了“甘肃省中医院医疗集团”,本着互助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继续教育、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危重病人的上下转诊康复等方面打破院际界限,实行资源共享,促进成员单位的共同发展。医院占地面积105亩,现有职工160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87人,副高以上专家248人,博士26人,硕士27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甘肃省名中医17人,省级优秀专家5人,省级领军人才5人,厅级领军人才13人。医院开放床位1350张,设有83个专科专病门诊、62个临床医技科室、23个研究所、5个二级实验室、1个中心实验室、23个职能管理处(科)室。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专)科11个,省级重点学(专)科13个,其中骨伤科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及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全国64个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中。脑病科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药剂科、老年病科、内分泌科、中医护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药剂科、脑病科、脾胃病科、老年病科为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及省中医药重点专科;肛肠科、内分泌科、针灸科与放射影像科为首批院内重点专科。中医痹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临床中药学、中医文化学为国家中管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骨科、中医药剂科、中医脑病科、中医老年病科、中医消化科为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医院坚持突出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坚持“大综合、强专科、多特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名技”的发展战略,以病人为中心,积极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医院中医特色诊疗内涵建设。近五年来,医院立项的省(部)级、厅级、院级科研课题179项,完成鉴定课题94项,获奖成果44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48篇,出版医学专著49部。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99届(次)。医院自主研发了“损伤胶囊”、“消定膏”、“中风膏”、“补脑膏”、“制萎扶胃丸”和“清宁胶囊”等66种院内制剂,其中有23种进入甘肃省调剂使用药品目录,在全省推广使用,临床疗效确切,深受广大患者喜爱。医院还承担着甘肃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等高等医学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专科生的教学任务。在应对“非典”、“5•12地震”、“三鹿奶粉事件”、“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岷县暴洪地质灾害”、“岷县漳县地震”等突发事件中,作为省内最大的中医院,责无旁贷地冲锋在第一线,不辱使命地完成了各项救援工作。在2010年的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医院单独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救援队伍,做为全国4支中医医疗救援队伍之一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线,成为省卫生厅系统收治玉树伤员最多的医院。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全国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创建单位” “全国中医药文化先进集体” “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甘肃省医院管理先进集体”“全省医德医风示范单位”“甘肃省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诚信建设示范单位”“兰州市文明单位”“兰州市园林化标兵单位”“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急诊科被卫生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并连年通过复审。医院成立60年来,经过几代中医人的艰苦创业,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大力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逐步拓展服务范围,提高疾病的救治水平,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就医环境,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年提升,为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医院遵循“严谨、仁爱、传承、创新”的训导,通过深化改革,使医院走上了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良性发展轨道,医院正朝着“特色化、品牌化、一体化、集团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全院干部职工正在为建设一所大综合、强专科、多特色、现代化的综合性三甲中医院而努力奋斗!
推荐阅读
非萎缩性胃炎能治好吗
2025-07-18 15:14:56
非萎缩性胃炎能治好吗
晚期梅毒能活多久
2025-07-19 15:22:22
晚期梅毒能活多久
孕39加4天了还没反应是怎么回事
2025-07-16 19:57:31
孕39加4天了还没反应是怎么回事
出现咽痛是怎么回事
2025-07-20 14:22:07
出现咽痛是怎么回事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