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
运动医学科

运动医学科成立于2022年5月,是目前甘肃体量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及省体育队保障服务为一体,独具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运动医学专业科室。

科室现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学科与专科的亚专科及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的二级科室,主要诊疗范围包括四肢关节骨、软骨、肌肉肌腱及韧带筋膜的各种急性创伤、慢性劳损及各类骨关节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功能康复。

科室由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生导师、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吴锦秋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已建成以中西医学博士及硕士为技术骨干的医疗、教学、科研团队,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科室技术团队熟练开展对运动损伤的防治及运动相关疾病的研究工作,为各级运动员、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强有力的医疗保障。科室技术骨干均熟练掌握并开展四肢各类关节及关节外的微创关节镜手术及微创关节置换手术技术,以及骨关节伤病诊治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最新诊疗理念及新技术新方法。

科室技术骨干累计年门诊量7000余人次,年手术量达800余台,居甘肃省同类科室首位。技术团队手术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科室副主任唐兆鹏曾获甘肃省关节镜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甘肃省卫健委、甘肃省工会、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表彰。在与我院康复医学科的密切协作下,每年均有大量运动损伤患者接受救治后重返日常生活和赛场。

科室目前整体科研工作的核心围绕着运动创伤、运动营养和康复体能训练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在运动劳损性伤病、软骨损伤与修复、韧带断裂与重建、伤后非手术功能康复、术后康复、运动营养辅助、运动损伤和运动员内科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原学科带头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戴刚教授带领下,多年来主持完成1项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及多项横向课题。

科室现在是甘肃省内最具影响力的运动损伤诊疗科室、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科室技术骨干累计带教进修医60人以上,为我省地县级医院培养了大批运动医学领域的专科医生,科室主任吴锦秋教授曾因支援卓尼县人民医院运动医学学科建设的贡献突出,获甘肃省卫健委援藏考评优秀表彰。科室每年举行全国性的关节镜与运动医学学术会议和国家级中医药(骨伤科学)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在西北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运动医学理论和技术,同时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建立了合作关系,科室业务骨干均具备同上述先进研究所研修、交流的经历。

科室坚持技术才是硬道理,我们将秉承“严谨、仁爱,传承、创新”的院训,不断提升临床服务水平,推进学科与专科综合实力的快速提高与跨越发展,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优质的诊疗技术,热忱、周到地服务于广大运动损伤患者。

科室宗旨:

运动医学,健康筋骨;护佑陇原,发展有我。

中西融合,精准微创;辐射基层,服务全民。

医院信息
甘肃省中医院坐落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黄河之滨,创建于1953年12月8日,是甘肃省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和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是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学校教学医院,省、市、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全省新农村合作医疗三级定点医疗机构。2007年托管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2012年托管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名为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医院先后开设了临夏分院、通渭分院、榆中分院、永登分院,兰州甘南路特色门诊部和省委门诊部,在白银新区建设占地100亩的医院制剂中心。近年来,该医院切实贯彻国家和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地、县(区)辐射,扩大医疗服务半径和空间。2013年,经省卫计委批准,医院联合省内各地20家医院组建成立了“甘肃省中医院医疗集团”,本着互助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继续教育、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危重病人的上下转诊康复等方面打破院际界限,实行资源共享,促进成员单位的共同发展。医院占地面积105亩,现有职工160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87人,副高以上专家248人,博士26人,硕士27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甘肃省名中医17人,省级优秀专家5人,省级领军人才5人,厅级领军人才13人。医院开放床位1350张,设有83个专科专病门诊、62个临床医技科室、23个研究所、5个二级实验室、1个中心实验室、23个职能管理处(科)室。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专)科11个,省级重点学(专)科13个,其中骨伤科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及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全国64个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中。脑病科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药剂科、老年病科、内分泌科、中医护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药剂科、脑病科、脾胃病科、老年病科为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及省中医药重点专科;肛肠科、内分泌科、针灸科与放射影像科为首批院内重点专科。中医痹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临床中药学、中医文化学为国家中管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骨科、中医药剂科、中医脑病科、中医老年病科、中医消化科为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医院坚持突出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坚持“大综合、强专科、多特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名技”的发展战略,以病人为中心,积极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医院中医特色诊疗内涵建设。近五年来,医院立项的省(部)级、厅级、院级科研课题179项,完成鉴定课题94项,获奖成果44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48篇,出版医学专著49部。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99届(次)。医院自主研发了“损伤胶囊”、“消定膏”、“中风膏”、“补脑膏”、“制萎扶胃丸”和“清宁胶囊”等66种院内制剂,其中有23种进入甘肃省调剂使用药品目录,在全省推广使用,临床疗效确切,深受广大患者喜爱。医院还承担着甘肃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等高等医学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专科生的教学任务。在应对“非典”、“5•12地震”、“三鹿奶粉事件”、“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岷县暴洪地质灾害”、“岷县漳县地震”等突发事件中,作为省内最大的中医院,责无旁贷地冲锋在第一线,不辱使命地完成了各项救援工作。在2010年的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医院单独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救援队伍,做为全国4支中医医疗救援队伍之一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线,成为省卫生厅系统收治玉树伤员最多的医院。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全国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创建单位” “全国中医药文化先进集体” “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甘肃省医院管理先进集体”“全省医德医风示范单位”“甘肃省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诚信建设示范单位”“兰州市文明单位”“兰州市园林化标兵单位”“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急诊科被卫生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并连年通过复审。医院成立60年来,经过几代中医人的艰苦创业,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大力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逐步拓展服务范围,提高疾病的救治水平,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就医环境,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年提升,为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医院遵循“严谨、仁爱、传承、创新”的训导,通过深化改革,使医院走上了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良性发展轨道,医院正朝着“特色化、品牌化、一体化、集团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全院干部职工正在为建设一所大综合、强专科、多特色、现代化的综合性三甲中医院而努力奋斗!
推荐阅读
面部大量出汗睡觉后脸部肿大是怎么了
2025-07-19 14:01:57
面部大量出汗睡觉后脸部肿大是怎么了
躺床上肚子咕噜咕噜响是怎么回事
2025-07-18 12:47:35
躺床上肚子咕噜咕噜响是怎么回事
左胳膊和腿怕冷是怎么回事
2025-07-19 11:03:31
左胳膊和腿怕冷是怎么回事
病毒性脑膜炎后遗症有哪些​
2025-07-17 09:43:58
病毒性脑膜炎后遗症有哪些​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