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中医医院
消化内科

贺州市中医医院于1999年设立消化内科,随着业务发展,相继成立了肝病研究室,消化内科研究室,开展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防治各种消化系统疾病、肝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其中肝病研究室在广西名中医贝光明主任医师及我院吴树琪老中医、刘绮副主任医师的关怀、领导下,学科建设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被确立为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重点专科。消化、肝病内科是一支技术力量雄厚,诊疗设备先进,集临床、教学、科研一体的团队。以突出中医及民族医药为特色,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探索了一条肝病、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之路,总结了一套完整的以中医药为主导的肝病及消化疾病诊疗模式;消化内科拥有奥林巴斯V-70等系列电子胃镜、结肠镜及宾得电子胃镜,高频电凝器,氩离子凝固术设备(氩气刀)等先进的诊疗设备;利用以上设备开展无痛胃镜、结肠镜及色素胃肠镜检查、消化道各种异物取出、胃肠道早期肿瘤粘膜下切除术(EMR)、息肉电凝电切术、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结扎术及硬化剂治疗、消化道出血药物喷洒、黏膜下注射止血及氩离子凝固术、钛夹止血、疣状胃炎电凝术等目前区内先进诊疗技术,目前是贺州市唯一系统开展胃肠镜镜下治疗的专科。有诊疗操作室2间,设有专用清洗室、中医外治室。2008年以来我科系统开展以艾箱疗法、薄氏腹针、瑶药腧穴贴敷疗法、瑶药膏药脐疗、瑶药药罐、瑶药药浴、穴位埋线、刺络拔罐、自血疗法等为特色的中医及民族医药外治,其疗效显著,在当地享有盛誉。其中《瑶医膏药药罐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瑶医膏药脐疗对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的特色研究获得了广西科技厅及广西中医药管理局的立项支持,《加味大柴胡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CRP、TNF-α、IL-6及LHD的影响》获得了广西卫生厅及贺州市科技局立项支持。

目前科内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硕士1人,住院医师5名,人才梯队合理。

消化内科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胰腺炎、急慢性胆囊炎、功能性胃肠病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恶性肿瘤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兼施等特色手段,临床疗效确切,在当地享有盛誉。

重点技术及特色建设

特色与优势之一:重型肝炎/肝衰竭

重型肝炎/肝衰竭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我科每年收治区内外重型肝炎/肝衰竭达30余人次。我科创立了用于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方法——瑶药药浴及自制肝炎散外敷、温肾健脾祛湿宣肺为主的(寒湿型阴黄)退黄方及解毒化瘀为主的(湿热型阳黄)系列方,有效地提高了本病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使我科对本病的诊疗达到本市领先水平,在区内亦有一定影响。

特色与优势之二:慢性肝炎

中药调节免疫、抗病毒、改善症状是目前慢性肝炎治疗的热点。我科目前根据慢性肝炎的特点,灵活运用中药、中成药进行抗病毒、调节免疫、护肝降酶等治疗,配合中药肝区烫熨、夹脊穴串针法及薄氏腹针、艾箱疗法、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使慢性肝炎患者治愈、好转率达到93%以上,达区内先进水平。

特色与优势之三:肝硬化

逆转肝纤维化、阻断肝硬化发展是我科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目前我科总结了用于治疗肝硬化的经验方——升降散加味治疗湿热蕴结型早期肝硬化、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血瘀水停、脾虚湿盛证型肝硬化腹水,能有效逆转肝纤维化病变,延缓肝硬化的发展,并灵活运用中药“攻”、“补”、“消”的阶段疗法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以真武汤加减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可迅速消退腹水、改善体征,提高患者生存率,获效甚佳。此外,我科对于脂肪肝、急性肝炎、肝癌/癌前病变等病种的诊治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应用温肾健脾软肝法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及胃食管静脉曲张具有丰富经验。

特色与优势之四:胃肠息肉及侧向发育型肿瘤

胃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已是导致胃肠肿瘤的常见原因,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我科率先在贺州市推广无痛胃肠镜检查,并率先开展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和高频电刀、电凝器切除息肉及行粘膜剥离术切除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无痛苦,恢复快,免除开刀手术之苦以及巨额医疗费用开支,技术达区内先进水平。

特色与优势之五:疣状胃炎

疣状胃炎又称隆起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目前认为疣状胃炎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者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我科率先在贺州市开展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疣状胃炎,术后配合中药辩证乌梅汤加减及穴位注射、艾箱疗法调理机体阴阳 平衡,可明显提高其临床治愈率并有效防止复发。

特色与优势之六: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日渐增多,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或咽部不适,或难以解释的咳嗽、气喘,常导致误诊漏诊。我科采用胃镜检查及经临床实践总结出的背腧穴位及舌像等诊断技术,能客观准确的诊断胃食管反流病,避免误诊漏诊,以此指导治疗,疗效确切,并配合中医辨证认为该病以“肾阳虚阴液上泛”、“肝郁脾虚湿邪中阻”为主,中药施治可有效的提高远期疗效,该技术达区内领先水平。

特色与优势之七:消化道出血

急性消化道出血为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我科通过无痛内镜直视下喷洒中药治疗、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止血,及电凝、钛夹等止血,并通过辩证,中药早期干预可有效达到止血目的,多项技术在我市率先开展并处于领先地位。

特色与优势之八:恶性肿瘤

针对我市晚期肺癌、肝癌、胃肠癌逐年上升的趋势,我科在大量临床实践和科研中,总结出了以中医理论为依托,注重中西医结合,以“解毒祛瘀、温肾健脾抗癌”为主的恶性肿瘤治疗基本思路,积极开展和引进新技术,逐步形成了中医、化疗及介入治疗等多途径、多手段、多方法的“立体治疗”模式。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抗转移、抗复发,提高远期疗效,以及对消除或减轻中晚期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并发症等均有较好疗效。

新技术应用 近年消化内科主要开展的技术有如下:1、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疣状胃炎2、食管、胃及结肠腺瘤性息肉等早期癌EMR术3、中药及瑶药为主的外治疗法。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贺州市中医医院地处广西东北部,与湖南、广东接壤,交通十分便利的贺州市龙山路48号。成立于1979年12月5日,地址坐落于经当时区卫生厅中医处和贺县人民政府和贺县卫生局共同选址在贺县城南马头上北麓,贺州市南山路63号。医院成立当初,住院部只开设内儿科、骨科、妇科,推拿科,开设病床位30张,职工38人,主要的技术力量是由民间的几位老中医组成。1996年贺县卫生局批准贺县卫校与该院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办公方式。1997贺县成立县级市后,贺县中医院改称为贺州市中医医院。1998年1月率先成为梧州地区首家二级甲等医院;1998年6月,贺州市中医医院与原贺州市(县级市)八步镇第二卫生院合并为贺州市中医医院;2001年10月31日被自治区卫生厅授予全区示范中医院;2002年贺州市撤地设市后,医院上划地级市管理;2004年底医院实现了整体搬迁至贺州市龙山路48号;2003年1月20日贺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贺州市医疗急救中心依托贺州市中医医院建设;2006年8月1日贺州市急救中心在该院正式运行;2007年3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该院成为“爱婴医院”;2007年6月贺州市卫生局确定该院为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2008年3月13日经自治区卫生厅审核批准为三级甲等医院; 2008年被确定为广西残联/CBM防盲项目定点医院;2009年1月4日成为高等医学院校A级临床教学基地;2009年6月19日成为广西中医学院附属贺州医院;2010年,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批准,该院成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基地;2012年8月26日经国家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专家组评审,该院顺过通过三甲复评。全院占地面积55亩(其中老院址占地20亩,新院址占地35亩),建筑面积45454.97㎡(其中老院17803㎡,目前无偿提供给桂东卫校附属医院使用,新院27651.97㎡)。业务用房面积25355.97㎡,其中门诊楼:4607㎡,住院医技楼:16602.57㎡。拥有13层住院大楼、7层的医技楼和3层的门诊楼各1栋。目前正在积极申请,筹集资金兴建一栋占地面积为1232㎡,总建筑面积为17440㎡的综合大楼。 医院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床位466张,现有21个临床科室和12个医技科室。年门急诊量20万人次,住院病人近1.5万人次,病床使用率超过100%。固定资产:1.04亿元。医院拥有职工649人,广西名中医2人,贺州市名老中医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广西优秀青年中医师1人,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27人。中医药学术继承人3人,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3人,各临床科室主任均获得副高以上职称。拥有西门子1.5T核磁共振、意大利GMM直接数字化摄影系统(DR)、蔡司S88手术显微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批中高档医疗设备,西门子64排CT正在进行国际招标。医院十分重视科教兴院和内涵建设,注重传承中医国粹,以传统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融合现代科技,使医院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得到不断提高,中医药特色优势渐次彰显,使医院具备良好的发展势头。
推荐阅读
近视度数加深过快怎么办​
2025-06-29 09:57:40
近视度数加深过快怎么办​
婴儿黄疸迟迟不退怎么办​
2025-07-02 16:13:39
婴儿黄疸迟迟不退怎么办​
眼皮突然肿了怎么办
2025-07-01 17:43:42
眼皮突然肿了怎么办
宝宝睡觉一直哼哼唧唧怎么办
2025-07-01 18:21:09
宝宝睡觉一直哼哼唧唧怎么办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