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眼科中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武汉市委、市政府打造国家医疗服务中心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首批武汉地区眼科诊疗中心、湖北省眼部疾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有武汉大学眼科研究所、湖北省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防盲办公室、卫生部湖北省白内障手术培训基地、国家级、湖北省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等。

学科自1931年创建,历经87年发展,几代眼科人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走过了从创建、成长、成熟壮大的历程。全面开展眼部疾病的临床防治及新业务、新技术,重视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治紧密结合的融医、教、研、防盲治盲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完整学科体系。近十多年来,学科的综合实力大幅上升,学术影响力节节攀升,临床诊疗的特色和优势突出,搭建了多个诊疗、培训与研究平台,学科影响力不断上升,医信天下排名跃居到全国7位。

学科分本部区、东院区。本部区拥有一栋医疗设备齐全大楼。大楼共9层,建筑面积10000m2,设有门诊和VIP门诊、病房(I、II、III、IV四个病区)、手术室、机能检查室、准分子激光中心、配镜中心、眼库和眼科教研室、眼科研究所、防盲办公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办公室等部门。开放床位206张,年门诊量19万人次左右,年出院人数16000人次,年均手术量近2万台,医疗辐射能力覆盖周边省、市。承担了国家级项目28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2项、省部市级60项,学术论文篇近600余篇,专利31项,出版专著20部。

还设有眼科研究所,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拥有博士生导师3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硕士生导师7名,拥有先进的实验条件和设备,与国内外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率先在省内成立了“湖北省眼科联盟”,学科作为牵头单位与98家医院单位签约联盟,覆盖省内县、市,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专家、临床、科研、教学、患者等各种资源的共享,同时搭建了“影像学会诊中心”微群,即时为基层医生提供优质的诊断治疗方案,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利用各种渠道辐射带动基层眼科诊疗的发展,让当地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眼科专家优质的医疗服务。

省防盲办公室所在地。从1958年深入山区开始防盲,至省防盲办公室落户眼科;从下派医生深入贫困山区防盲治盲到大规模的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等,防盲治盲的脚步从未停歇。充分利用国际狮子会支助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复明手术培训项目、省白内障手术培训基地,为基层医院培养和输送大量眼科专业人才,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专科诊疗水平,把防盲治盲工作持续、深入地做好,此外还出色完成国家卫生计委的援疆援藏、援非医疗任务、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任务等,担负起社会责任。

东院区以眼科中心为依托,在专科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与本部区实行实行“一体化”运行和同质化的管理,专家统筹安排。全国知名眼科专家邢怡桥教授率一大批本部名专家,每周定期在东院区坐诊、查房、手术。将学科优势全面“移植”东院区,高精尖新诊疗技术,在东院区得到同质化延伸。

学术团队结构合理,在编人员131人,医师5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者2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6人,硕士学位11人,具有国外教育背景者21人;博士生导师3人(其中院士1人),硕士生导师7人,培养硕士160人,博士35人;精心打造一支学术严谨、研究方向稳定、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充满活力、能从事临床和基础性研究的新型人才学术梯队。学科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9-11届)1人,全国眼底病学组、白内障学组、防盲学组、角膜病学组、眼外伤学组、眼视光学组、眼整形、眼眶病学组、眼病理学组与视觉电生理学组、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神经眼科学组、眼免疫学组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视力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市学会主委、副主委12人次,常委11人次,委员50人次。担任中华系列眼科杂志编委人10人次。

承担了国家级项目28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2项、省部市级60项,学术论文篇600余篇,专利31项,出版专著20部。

学科拥有国际一流高精尖眼科检查仪器和治疗手术设备。A、B和IOL-Master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彩色多普勒、眼科电生理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眼底造影一体机、全景眼底彩照、眼底血流成像、眼表分析系统、角膜共聚焦显微镜、YAG激光仪、光凝激光设备、氩离子激光机、白内障超声乳化机、激光白内障导航系统、玻璃体切割机视网膜冷冻仪等价值4千余万元。

特色诊疗

1、眼底病: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手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治、黄斑变性诊治、疑难视网膜脉络膜病诊断与治疗、眼底激光、视觉电生理;

2、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

3、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医学验光与配镜;

4、角膜移植及羊膜移植术、眼部烧伤整形,眼肿瘤手术;

5、小儿斜视弱视早期诊断及治疗,后期弱视训练。

6、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

7、各种复杂斜视的手术治疗。

8、干眼症综合诊治

业务范围

眼科专业齐全,设有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玻璃体疾病、角膜病、眼肿瘤和眼眶病、眼部整形、斜视与弱视小儿眼科、眼肌病、葡萄膜炎、泪道病、眼外伤、视光学及低视力康复、结膜病与干眼病等专业。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的手术治疗、眼肿瘤及眼整形、飞秒激光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手术、角膜移植、眼前段重建术、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斜视手术、眼科激光、眼部影像学诊断等均处于省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为中南地区的诊治中心。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又名湖北省人民医院,也为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创立于1923年,是湖北地区首家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湖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窗口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0年在中国医院影响力综合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11名,2020年中国科技量值位居全国前20、科技产出排名全国医院第3名。医院有首义、光谷、洪山等多个院区,设置涵盖现代临床医学的各个临床医技科室127个,位居全国前列。医疗服务辐射到全国乃至海外,2021年医院门诊量580万,位居全国第8,开放病床5200余张,位居全国第10。心、肾、肺移植例数分别位居全国第4、2、7位。主院区(首义院区)位于武昌张之洞路,开放病床3500张,建有国际一流、功能完善的门诊和住院大楼,手术室均为净化层流到百级或千级标准,重症监护室、导管室等均设备先进、管理一流,PET/CT、PET/MRI、Revolution CT、大孔径静音MRI、IGRT肿瘤放疗直线加速器等国际先进医疗设备一应俱全。东院区(光谷院区)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按照高新科技化、人文化、山水园林化和国际化标准建设,开放病床1700张。洪山院区是湖北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着眼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医疗中心、以人为本的花园疗养胜地、面向未来的国际研究基地,规划于2022年底建成。汉南院区致力于打造中部唯一、全国第四家重离子医院,以重离子医学中心为优势,建设治疗中心、医学中心、工程设备中心和数据同步交流中心。在职职工7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近千名,包括中央“万人计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医学领军人才、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等知名专家和一批饮誉海内外的名医。诺贝尔奖得主和两院院士40余人受聘为医院客座、兼职教授。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心血管内科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精神医学科、肾病内科、神经内科、眼科、检验医学科、临床护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心血管疾病专科(心内科、心外科)、神经疾病专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为武汉市建设国家医疗服务中心的国家或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建有国家人事部批准的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口腔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入选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国际认证,被评为全国“优秀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承担武汉大学医学专业800余名本科生(五、七、八年制)、12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的临床教学、1400余名住培医师、600多名进修医师的培养任务。获评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最美大学生”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医院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病毒实验室)、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心电生理、消化病学、中药药剂)、卫生部心律学重点实验室(建)、卫生部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32个专业)、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精神心理、放射与治疗、慢性肾病、眼耳鼻喉)、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题开发基地、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设有包括心血管病、眼部疾病、消化疾病微创诊疗、生殖医学、精神疾病、肾结石等7个湖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抑郁症、临、腹膜透析、复杂食管疾病等3个武汉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肾病、消化内镜、超声、精神病、神经外科、眼科、变态反应、健康体检等多个湖北省质量控制中心设在医院。设有湖北省神经精神研究所、湖北省儿科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消化与肝病研究所、泌尿系病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耳鼻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心脏自主神经研究中心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药学、妇科、生殖医学等研究室。湖北省免疫基础与临床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湖北省发改委模式动物工程研究中心设在医院,湖北省模式动物中心的技术水准与特色达国际一流。近十年来,医院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500余项,获科技成果奖近300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多项,医院重大原创科研成果,亮相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多篇原创科技论文发表在《柳叶刀》《自然》《科学》《循环》《美国科学院院报》等世界顶级杂志上。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数位居全国第6,SCI论文数位居全国第15,心血管内科学科活跃度位居全球医院第4,统计源论文数位居全国医院第4,科技产出位居全国医院第3,4大学科位居全国前10。人工智能助力医疗,研发“内镜精灵”引发国际关注。新冠疫情科技贡献排名全球医院第3。把公益性鲜明地写在医院发展的旗帜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立托管、联合、协作、合作与支援“五位一体”的医联体模式,北到新疆,南到海南,医院医联体单位已达82家,4家托管医院成功晋升“三甲”。医联体建设成果,获得包括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级党委政府及基层群众广泛“点赞”。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院倾注全部力量,投入4000张床位、5000多名医护,负责10条战线的抗疫工作,在首义院区、光谷院区、武昌方舱、武体方舱4大抗疫主战场共救治新冠肺炎患者5510人,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医院又先后受命驰援黑龙江、吉林、北京、香港、新疆等地,参加各个层面的抗疫工作,获得高度赞誉。“全力以赴回报每一份性命相托,做健康中国的践行者、引领者,做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在战疫大考中凸显初心、勇担使命,在护佑生命健康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委书记万红慧、院长王高华代表全体“人民人”,发出铮铮誓言。一所百年老院,一个新的世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这艘医疗巨轮正扬帆远行。让我们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医院”,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劈波长江、扬帆大海、奔向一流!
东院(光谷院区) 主院区(首义院区)
推荐阅读
乙肝小三阳吃什么
2025-09-13 18:48:53
乙肝小三阳吃什么
怀孕36周需要注意哪些
2025-09-11 13:15:13
怀孕36周需要注意哪些
糖尿病肾病小腿瘙痒怎么办
2025-09-12 11:26:53
糖尿病肾病小腿瘙痒怎么办
婴儿红屁屁怎么护理​
2025-09-13 19:32:37
婴儿红屁屁怎么护理​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