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59年,是山西省神经病学建科最早的科室,也是第一个神经病学硕士授予点。自1979年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00余名,担负着山西医科大学及该省大多数市、县级医院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1999、2012年被山西省卫生厅确定为山西省医学重点学科。

经过五十五年的发展,科室形成脑血管病、癫痫等多个研究方向。其中,脑血管病、癫痫、神经肌肉病、脱髓鞘病、神经重症、神经变性病的学术带头人分别担任相关专业的全国学组委员及中国医师协会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省神经内科专业学组委员山西仅有4人,全在该科室。科室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生导师人数及博士学位人数均位居全省之首。因此,他们有省内同专业最杰出的人才团队。

科室门诊、急诊人数居全省之首。2014年搬入新住院楼增加至142张床位,分为神经重症组、神经肌肉病、神经免疫组、脑血管病组、神经变性病、癫痫与睡眠、中枢感染与循证医学等七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设20-22张床位。科室有视频脑电图仪、肌电图仪、诱发电位仪、颈部血管超声仪、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等先进设备,有独立的康复室。2001年设立了山西省首家、至今也是全省唯一的脑血管病、癫痫动物实验室,2007年成立了神经病学研究室,含神经病理、神经电生理、神经免疫、神经遗传室。实验室的规模、设备及相关临床研究工作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重症医学学组:在科主任牛小媛的领导下,由重症医学学组组长、副主任医师1名,医师2名组成医师团队。重症监护病房床位10张,每张床位均配备有先进的监护仪器及抢救设备;护理组包括肠内营养组、静脉输液组、皮肤护理组、管道护理组,以“神经重症医学组”为支撑的治疗团队,建立溶栓包,规范溶栓流程,与化验、CT、急诊科等协作,建立绿色通道,为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神经肌肉病学组:由郭军红学组组长、主治医师2名、医师2名、肌电图医师1名、肌电图技师1名、病理实验室技师1名组成医师团队。2009年在山西省内首次开展肌肉活检,填补了在临床神经肌肉病理方面的空白,现神经肌肉活检,组织染色、切片、阅片等已是学组的日常工作之一。平均每月完成5-8例。目前开展各种肌肉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的诊断。

神经免疫学组:由张美妮学组组长、主治医师1名、医师2名、肌电图医师1名、肌电图技师1名、神经免疫实验室技师1名组成医师团队。目前该学组主持承担山西省归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临床孤立综合征转归的早期预测与干预》和山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与Tau蛋白的相关性研究》两项。参与主持国际多中心复发缓解型和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临床药物试验研究项目(Towrer/EFC10531、108MS301和BAF12)三项。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在2012年9月多发性硬化亚太会议、2012年10月多发性硬化欧洲年会。

脑血管病组:科室脑血管病专业组成立于八十年代中期,目前该组有教授四名,副教授三名,博士五名。近十年主要致力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康复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中华级),获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脑血管病占科室住院病人的56%(旧病房80%)。脑血管病学组收治疑难及相对重症新发脑血管病,引领全科脑血管病新技术、新工作,如危重症脑血管病救治,小卒中、TIA再发卒中预防及规范化管理;与神经外科合作完成缺血性血管病支架治疗300例,完成颅内外血管搭桥术50例,CEA10例,开展了脊髓血管造影技术。目前承担“国家十二五”子课题两项。脑血管病专业组设置血管超声室,可床旁行颈动脉、颅内动脉超声检查,颈部血管超声联合TCD综合评估血管,在该省属首家开展,对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的分级、动脉夹层及其他病因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血管超声开展的工作有:微栓子监测、生理盐水发泡试验、卧立位血流监测、脑死亡评估、颈动脉支架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术后评估、卒中溶栓脑血管评估。设立脑血管专病门诊,每天上、下午均有出诊医生,由脑血管病亚专业、血管超声、神经介入共同完成,并兼负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及长期随访。

神经变性病组:由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测评师1名、住院医师1名、脑电图技师1名、肌电图医师1名组成。科室开展帕金森长程睡眠监测、帕金森肛门肌电图、AD和帕金森的PET-CT检查、AD和帕金森静息功能MRI、AD和帕金森规范化诊断及治疗、AD和帕金森康复及看护者训练、AD和帕金森的心理疏导、帕金森的中后期的治疗等工作,拟开展帕金森超声黑质检查。2010年科室创办了山西省首家老年失智症家属联谊会,从2011年开始每单月第二个星期四下午定期举行“帕友会”指导患者训练日常生活能力、残存认知能力、培训照料者看护技能、心理状态支持等。2013年3月12日,“黄手环”公益行动山西地区启动仪式,该院和山西电视台合作举办了“《放开我的手》首映礼暨《黄手环》山西地区发放启动式”主题晚会。从2013年开始,每月在山西健康之声广播开展一次“专家门诊”,介绍AD及相关疾病,把“黄手环•智友会”办到空中,服务人群更为广泛。截止到2014年3月,共发放黄手环823只,患者遍及全省11个地市,促进了山西省认知障碍疾病的社会关注。周一至周五均有帕金森、认知障碍及神经心理专病门诊,进行认知功能、UPDRS量表筛查等。、

癫痫与睡眠组:癫痫专业组于80年代中期开设专病门诊,30余年来为全国各地上万名癫痫患者进行诊治。目前分为内科治疗及外科治疗,内科治疗组由孙美珍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组成医师团队,外科治疗组由2名副主任医师组成。内科开展工作:1)脑电视频长程及睡眠监测;2)危重症床旁脑电监测,指导癫痫持续状态治疗;3)开展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灶定位,以及癫痫放电起源与病灶监测;4)难治性癫痫药物治疗:从免疫、血管、离子通道等方面对癫痫进行全方位的治疗,使大部分癫痫患者的发作得以控制。手术治疗:完成局灶性癫痫的外科治疗30余例,病变性质包括:海马硬化、皮层发育不良、灰质异位症、巨脑回畸形、外伤性癫痫、海绵状血管瘤、先天性脑萎缩、低恶度胶质瘤等,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癫痫。癫痫与睡眠学组对癫痫患者进行正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长期管理着上千名癫痫患者。先后承担7项省级课题研究,参加6项国际多中心新药临床研究,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山西省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80余篇专业论文,其中4篇被SCI收录。

中枢感染与循证学组:由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流行病学研究室管理员1名、遗传病实验室技师1名组成医师团队。该学组主要疾病范围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即病毒、细菌、隐球菌、神经梅毒、朊蛋白病、免疫相关性如抗NMDA抗体相关脑炎、脑干脑炎、小柳原田等,疑难杂病,如脑白质病变、副肿瘤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截、CADASIL等。目前开展的工作遗传病CADASIL、线粒体脑肌病、肯尼迪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D等的基因检测,并诊断线粒体病多例,拟开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近五年科室有国家“十一五”课题1项,国家科技部课题2项,国际合作课题4项,主持省级科研课题近30项,科研经费达250余万元;参编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在国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篇,有8篇被SCI收录,SCI文章数量位居全省同专业之首。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于1955年动工兴建,1957年落成开诊,坐落于山西省会太原市中心的迎泽湖畔,占地面积71699.13平方米,建筑面积176734.5平方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一院人的不奋斗,从艰苦建院、百业待兴,历经六十余载风雨沧桑,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凝心聚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现有职工3985人,在编职工1731,合同制聘用职工2254人。其中高级职称552人,博士生导师72名,博士后合作导师10名,博士后培养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33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5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院士后备人选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下设的二级分会任职114人次,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6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6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 4人,山西名医16人,山西省名老中医5个。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青年三晋学者”特聘专家2人,“三晋英才”支持计划136人(其中,高端领军人才12人,拔尖骨干人才74名,青年优秀人才50人)。医疗方面,医院是山西疑难危重疾病诊治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应急医疗救援中心、临床护理服务中心、医疗护理教育培训中心、健康管理和促进中心。医院编制床位为3000张,实际开放床位2419张;有45个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有院士工作站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普外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中心、老年病科);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中医护理);入选山西省“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建设单位4个(精神卫生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19个;是全国首批房颤中心建设单位;位列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百强医院;是省内首家获得互联互通“四级甲等”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通过四级评审。拥有全球首台集大成者数字PET/CT、山西省首台“多层”静音高端磁共振仪——西门子3.0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同时,在山西省率先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介入、微创手术治疗不断取得突破,肝脏移植年手术量20余例,大器官移植诊疗水平省内领先。教学方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作为山西医科大学的教学机构,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承担着 “5+3”一体化、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教学工作。可招收临床医学、护理学、特种医学博士研究生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硕士学位授权点已经覆盖医院所有医疗及医技学科;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34个培训专业基地);是国家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累计培养优秀出站人才20余名;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并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内科学》、《精神病学》(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金课”);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精神医学专业教学委员会1人,儿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科研方面,医院位列中国“自然指数”百强、“中国医院科研能力百强”。2020年共获各类项目资金资助共192项,共计6007.3935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获批14项共1273.8万元,包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重大项目的获批填补了山西省医卫系统国家层面的空白。国家卫生健康委尘肺病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山西省创新团队3个,省卫健委医学科技重点实验室3个,省卫健委医学科技创新团队3个,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2020年度,以该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的 SCI收录论文127篇,其中1区5篇,2区24篇,3区48篇,4区50篇;著作教材18部,专利41项。医院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坚持“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核心理念,牢固树立“竭诚礼爱、臻于至善”的服务理念,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品质,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不断向打造全国一流并在国际享有声誉的综合性现代化集团医院的愿景迈进。
本部
推荐阅读
喝酒上瘾怎么办
2025-07-13 11:41:07
喝酒上瘾怎么办
脚好痒如何止痒
2025-07-13 14:03:49
脚好痒如何止痒
梨状肌综合征该如何自我治疗​
2025-07-15 13:14:39
梨状肌综合征该如何自我治疗​
斜视矫正手术有什么风险
2025-07-13 18:12:08
斜视矫正手术有什么风险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