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护理于一体,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治疗、疼痛诊疗及护理方面服务的一级临床科室。她于1957年创建,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走过了初步创建、巩固发展、持续壮大、协调快速阶段,度过了57个不平凡的春秋。1957年,建立隶属于外科的麻醉组,开始了山西省最早的基本麻醉医疗工作;1960年成立麻醉科,形成独立专业;1973年,正式脱离大外科独立建科;1997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04年麻醉学系成立;2008年完成了亚学科设置,建立9个亚专业学组,完善了三级学科建设。1989年开设麻醉咨询和疼痛门诊,2004年4月份成立疼痛病房,已形成完善的疼痛诊疗体系,目前年门诊量已达4千多例。2008年成为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09年10月成为山西省卫生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麻醉质量控制部挂靠单位,2012年成为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
麻醉科具有实力雄厚、水平高超、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医疗、教学经验及科研能力。现有职工共41名,医师32人,护士8人,技师1人,其中教授3人,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10人,副主任技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讲师4人,住院医师7人,护师6人,高级职称25名,硕士生导师11名,博士3名,硕士生19名。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多年来积极组织国内和省内各类会议,派人参加国际会议、全国年会及专题讲座和短期学习班。
麻醉科医疗设备先进,现有以DrAger和欧咪达系列为代表的不同档次进口麻醉机共40台,每张手术台配有以菲利浦和GE为代表的多功能监护仪,共34台,除有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测外,还配有呼气末C02.BIS、心率变异、肌松、气体检测、有创血压等特殊功能的监测,引进血气及生化分析仪、Coo/svO2监护仪等先进设备。现更新了网络化临床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真正成为国内领先的麻醉科临床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使麻醉围术期病人监测科学化、系统化。科室有固定的研究方向,麻醉与循环功能、麻醉与免疫功能、围术期的药物相互作用、麻醉与疼痛,形成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系列研究。
现有手术台数21台(急诊室1台),恢复室6张床,手术室外床12张(无痛胃镜、人流、支气管镜共8张、ERCP1张、介入诊疗2张、MECT1张),疼痛病房10张。麻醉科负责各手术科室手术病人临床麻醉及监测,麻醉例数每年达20000余例,手术室外麻醉及无痛诊疗例数每年达5000多余例,承担危重病人、疑难病人、老年病人及各种合并症病人的手术麻醉处理,同时参加院内外各种急救复苏和会诊等工作。
麻醉专业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麻醉方法由单一的腰麻、硬膜外麻醉,发展为多种麻醉方法及平衡麻醉。在省内最早、最先引进多种静脉、吸入麻醉和其它新药物及各种监测设备和技术,开展靶控输注、腰硬联合等麻醉新方法,满足了手术病人的需要,保证麻醉手术病人的安全。近年来积极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有:冠脉搭桥术、嗜铬细胞瘤,法乐氏四联症心脏病等特殊病人的麻醉管理和监测。近年来率先在全省开展了肝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及心脏移植等重大脏器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和监测,并获得成功。还有各种腔镜手术的麻醉和管理,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深静脉穿刺;利用臭氧疗法、射频脉冲疗法治疗慢性疼痛;麻醉科信息管理及绩效考核系统;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行双腔支气管定位、困难气道的处理等,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他们将随时引进新技术和新理念,为麻醉学科发展注入活力。业务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涉及到医院各个科室。开展了麻醉咨询和镇痛门诊(在外科门诊),对术前病人进行及早检查和诊断,选择合理麻醉;开设疼痛病房10张,对急慢性疼痛,晚期癌症等病人进行对症处理和治疗;开展各种无痛检查和诊断治疗,如无痛人流、无痛胃镜、无痛介入及MECT治疗等。
麻醉科隶属山西医科大学麻醉系和第一临床学院麻醉学教研室,承担麻着醉学研究生、本科生,医学各专业本科生、医院护校等麻醉学和外总教学及手术学的实习任务,及五年级的生产实习。外总实验室配有各种器械和医疗设备,可进行动物实验及其它实验工作。开展了电化、网络化教学,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外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培养学生和各类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1997年被省教委评估为合格实验室。科室承担及参与国家和省级课题10项,其中获国家自然基金2项,编写专著及教材14部,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申报专利6项,科研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国内领先2项,发表SCI、中华级、国家级论文200多篇,多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
麻醉科现在全科职工共同努力下,发展成为人心安定、精神饱满、学术气氛浓厚、不断进取的科室。面向未来,与时俱进,麻醉科全体员工要团结协作、努力拼博、以文化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为科室发展走向国内麻醉专业先进行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