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药剂科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是集临床服务、科研、教学和管理为一体的服务于全院的医技科室,由门诊药房(门诊西药房、急诊药房、儿科药房、门诊中药房)、病房药房、普通制剂室、药检室、药库、临床药学等部门组成;负责全院医疗、教学、科研用药的供应,药品的调剂、普通制剂配置及临床用药服务、信息咨询工作,还承担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中专生的教学与毕业实习指导等教学任务,同时密切结合临床开展药物学、临床药学、药学信息、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是医教研一体型科室。目前我科共有员工44人,主任药师1人、副主任药师4人、主管药师13人、药剂师26人。

2011年药剂科在实行了量化管理、计算机系统升级的基础上逐步做到精细化。2012年门诊药房第一代自动发药机已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发药的准确率和发药速度。住院部药房自动摆药已经在肿瘤科、传染科、眼科、内分泌科逐步开展起来。2012年底,药剂科升格为药学部,下设五个三级科室:调剂科、临床药学科、制剂科、采供科、质控科。2013年12月药学部静脉配置中心在五号住院楼九层建成,并于2014年11月12日正式投入运行。2017年7月门诊药房四楼工作区域医院收回使用。2018年各调剂室之间药品合并与调整:5月中成药从中药房合并入门诊药房与住院药房;9月住院药房的注射液及液体库并入静脉配置中心。

2016年晋月萍副主任主持工作。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采供科安装SPD物流系统,实现了计划、采购、入库整体无纸化办公的信息化管理。2017年药学部加强药品智能化管理,引进了第二代全自动发药机、智能药柜、单剂量口服摆药机等。自动化设备与人工的配合,提高了药品调配的效率和准确率,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体验。引入的新一代智能发药机和排号系统(省内首家),高峰时段取药等待时间由8分钟缩短至3分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急诊调剂室实行“急诊处方前置审核+药品发药闭环管理+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模式;住院调剂室为更好的满足临床需求,新增一台全自动摆药机,实行“医嘱前置审核+药品发药闭环管理+口服药物单剂量摆药”模式;静脉配置中心引入成品分拣机、药品贴签机,嵌入PDA移动掌上电脑执行功能,进行条码扫描信息确认,实行“医嘱前置审核+静脉药物配置+药品配置闭环管理”模式,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药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药学服务信息合理用药系统有审方系统、用药指导系统、患教咨询管理系统;药事管理信息系统有BI系统、处方点评系统、国家药物警戒系统;药品基础信息系统有药品数据库、药品说明书数据库、药库SPD系统。SPD可对药品批号、效期、两票等进行管理,实现了药品的计划、采购、入库、出库全流程的无纸化办公。此外,开设用药教育微信公众号,实现临床药师在线用药教育和提醒用药等功能。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于1955年动工兴建,1957年落成开诊,坐落于山西省会太原市中心的迎泽湖畔,占地面积71699.13平方米,建筑面积176734.5平方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一院人的不奋斗,从艰苦建院、百业待兴,历经六十余载风雨沧桑,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凝心聚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现有职工3985人,在编职工1731,合同制聘用职工2254人。其中高级职称552人,博士生导师72名,博士后合作导师10名,博士后培养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33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5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院士后备人选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下设的二级分会任职114人次,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6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6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 4人,山西名医16人,山西省名老中医5个。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青年三晋学者”特聘专家2人,“三晋英才”支持计划136人(其中,高端领军人才12人,拔尖骨干人才74名,青年优秀人才50人)。医疗方面,医院是山西疑难危重疾病诊治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应急医疗救援中心、临床护理服务中心、医疗护理教育培训中心、健康管理和促进中心。医院编制床位为3000张,实际开放床位2419张;有45个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有院士工作站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普外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中心、老年病科);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中医护理);入选山西省“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建设单位4个(精神卫生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19个;是全国首批房颤中心建设单位;位列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百强医院;是省内首家获得互联互通“四级甲等”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通过四级评审。拥有全球首台集大成者数字PET/CT、山西省首台“多层”静音高端磁共振仪——西门子3.0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同时,在山西省率先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介入、微创手术治疗不断取得突破,肝脏移植年手术量20余例,大器官移植诊疗水平省内领先。教学方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作为山西医科大学的教学机构,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承担着 “5+3”一体化、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教学工作。可招收临床医学、护理学、特种医学博士研究生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硕士学位授权点已经覆盖医院所有医疗及医技学科;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34个培训专业基地);是国家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累计培养优秀出站人才20余名;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并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内科学》、《精神病学》(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金课”);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精神医学专业教学委员会1人,儿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科研方面,医院位列中国“自然指数”百强、“中国医院科研能力百强”。2020年共获各类项目资金资助共192项,共计6007.3935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获批14项共1273.8万元,包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重大项目的获批填补了山西省医卫系统国家层面的空白。国家卫生健康委尘肺病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山西省创新团队3个,省卫健委医学科技重点实验室3个,省卫健委医学科技创新团队3个,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2020年度,以该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的 SCI收录论文127篇,其中1区5篇,2区24篇,3区48篇,4区50篇;著作教材18部,专利41项。医院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坚持“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核心理念,牢固树立“竭诚礼爱、臻于至善”的服务理念,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品质,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不断向打造全国一流并在国际享有声誉的综合性现代化集团医院的愿景迈进。
本部
推荐阅读
身上起红点结痂怎么办​
2025-07-12 09:02:58
身上起红点结痂怎么办​
房事硬不起来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5-07-15 19:55:36
房事硬不起来怎么回事,怎么办
慢性咳嗽超过 8 周是什么原因​
2025-07-14 14:09:51
慢性咳嗽超过 8 周是什么原因​
肺动脉闭锁怎么办
2025-07-14 18:31:53
肺动脉闭锁怎么办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