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

广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成立于1988年,目前是广州市重症儿童救治中心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成为广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十五”规划期间的重点专科,“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专项。重症监护室设监护单位12个,年收治危重患儿近1000人次。担负着全院危重患儿生命支持的任务,可救治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其它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的危重患儿,并对小儿心血管、新生儿、颅脑、腹部及其它各类外科重大手术围术期患儿进行监护及生命支持的和接送部分特危患儿。该专科现为广东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急救学会常委,广东省儿科医学分会危重病学组组长,广州市儿科学会主任委员科室单位;也是广东省医学分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和广州市儿科学分会急救、神经学组组长专科单位。该专科还承担着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各级立项的科研工作,还担负着多种形式的小儿危重病医学教学和培训工作,为本行业医、教、研全面发展的专科。

人才队伍结构优化,除具有强大的危重患儿生命支持作用外,发挥其小儿危重病医学的教学和培训优势。人才队伍组成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护师16人,护士10人。以建成小儿危重病学科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小儿危重病专业高级人才—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各级小儿危重病学专业的教学师资和人才。可进行小儿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和各种小儿危重病相关技术培训。可每年接收全国各地小儿危重病监护专业进修医生约30名,其中以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等高年资医师为主。 大多数来自省市级医院和地级市属医院,其余来自县级(市)医院。

PICU先进的现代化硬件投入成为小儿危重病生命支持的有力保障。PICU室内配置中心供氧系统、负压吸引和局部中央空调系统。近年来,医院高投入配置多功能监护仪12台、床边血气分析仪1台、微量输注泵36台,输液泵15台、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4台、脉博氧饱和度仪8台、各种类型呼吸机15台、高频振荡呼吸机1台、电击除颤器1台、 血液净化机1台,电子支气管镜以及工作台1套,还配备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新生儿蓝光治疗箱、新生儿辐射式抢救台、床边X光机等先进仪器,价值近1000万元。

PICU多方面的技术优势支撑着业务发展。它们包括:婴幼儿心脏病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围术期监护技术;新生儿、颅脑外科重大手术围术期监护技术;小儿呼吸机机械通气技术、小儿高频震荡通气技术、小儿重症休克及各类危重病抢救的监护技术、小儿危重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小儿危重病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技术、床边心功能监测技术、塑型性支气管炎诊治技术、人工智能性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救护车转运患儿远程无线监护与治疗(移动PICU)等。

科研力量雄厚,支撑着临床和教学。PICU承担着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各级立项的科研工作,包括危重患儿病原学研究、小儿危重病发病机制研究与探索提高危重病儿抢救成功率的诊治新技术开发三个方向。病原学:小儿感染性危重病病原学研究包括病毒学、细菌学,提高了病原学快速诊断和治疗决策效率。小儿危重病发病机制探索:围绕危重患儿药动学、药代学,危重患儿早期预警指标探讨,小儿器官移植围术期监护前瞻性研究。危重患儿诊疗新技术开发:以多方位综合救治小儿危重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科研项目为基础,围绕危重患儿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患儿管理信息化,小儿危重病实验室诊断新项目等方面进行开发。

医院信息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妇儿中心”)是于2006年9月经广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由原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整合而成,加挂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婴医院的牌子,为市副局级事业单位。在城市中心区域设三个院区(另:正在筹建中的南沙开发区院区计划2016年启用,设500床)。现有在职人员2720人,核定床位1400张,年门急诊量397余万人次,出院病人8.05万余人次。拥有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以及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若干个;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是中山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实践基地、暨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内设妇幼保健部机构,是广州地区妇幼保健网顶管理单位;是集预防、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形成了多专业、跨学科医疗保健立体服务体系的医疗机构。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评选的“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中,连续4年入选全国排名前百名之列,也是广东省唯一进入全国前百名医院的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院区医院专业科目开设齐全,整体实力较为雄厚,管理规范,有部分科目已走在国内的前列,有的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门诊开设有儿内科、儿外科、急诊科、皮肤科、神经康复科、中医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保健科、理疗科等十一个专业,而每个专业还开设各种特色专科。住院内科开设:PICU、新生儿内科、感染、消化、呼吸、肾病、血液、神经康复、心血管、内分泌等十个专业。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妇儿中心”)是于2006年9月经广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由原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整合而成,加挂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婴医院的牌子,为市副局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533名,核定床位1358张。妇儿中心现有在职人员224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52人,硕士以上学历298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36人。现有固定资产值3.46亿元。是集预防、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疗机构。其学科齐全、设备先进,为完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网络、提高广州地区人口素质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事业上一个新台阶。住院外科开设:泌尿外科、骨外科、新生儿外科、烧伤、小儿普外、心外科、胸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NICU、麻醉科等十二个专业。医技科室设置齐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医院中心实验室为医院的科研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在广州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医院于1998年建立“广州市重症儿童救治中心”,该项目被评为广州市“21世纪优先工程项目”。医院创建的广东地区新生儿危重病救治网络为全国首创,年转运危重病儿在1000人次左右,至今仍维持着没有一名患者在转运途中死亡的记录,因而被同行誉为“移动的ICU”。妇婴医院院区妇婴医院院区(原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 前身为广州市产院,1963年5月改名为广州市妇幼保健院;1986年7月增挂市妇婴医院牌子。医院建筑面积14926.5平方米,编制病床300张,2007年出院病人1.08万人次,门急诊量达51多万人次。1997年11月和12月分别通过了省级及国家级“三甲”评审,是集医、教、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级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院年分娩量一直位居全市各级妇幼保健院之首,医院开展“一对一”陪伴助产、家庭式分娩、分娩镇痛等服务;妇科在国内率先成功进行电视腹腔镜下输卵管端端吻合术;早产儿重症救治中心救治成活最低孕周为25周、0.65公斤患儿;儿童血液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临床脐血移植治疗小儿血液疾病。医院门诊开设30多个专病专科,住院部编制床位300张,设有产科、妇科、生殖健康科、儿科(含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等,建立了广州市优生围产研究所、广州市生殖保健中心、广州地区妇幼保健培训宣教中心、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广州地区腹腔镜妇科培训中心、早产儿诊疗护理中心、广州不孕症鉴定中心、生殖医学实验室等,充分发挥着广州地区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和培训宣教中心的作用。广州市优生围产研究所被列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重点实验室和特色专科,1996年率先在国内建立脐血干细胞库,该库已向国内30多家移植中心提供非亲缘脐血228份用于临床移植治疗白血病、再障、重型—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病。产前诊断中心为卫生部培训基地之一,多次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新生儿筛查中心每年筛查人数近14万。2003年2月,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陈竺院士还到广州市妇婴医院参观和考察了该院的脐血库建设,对该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脐血库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对其发展前景寄予厚望。珠江新城院区刚刚竣工的的珠江新城院区位于广州市城市中轴线上,是广州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群众的就诊需求的基础上,经过市卫生局严谨论证后,为改善广州市妇女儿童的医疗环境、完善妇幼保健网络而进行建设的。该项目于2005年5月奠基开工,占地面积27,620平方米,建筑面积86,156平方米,建设资金为近7亿元,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医技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等。按700张病床、每天接纳门急诊5,000人次规模设计。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已于200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儿童医院院区 妇婴医院院区 珠江新城院区 增城院区 白云院区
推荐阅读
肺良性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2025-07-19 17:53:18
肺良性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视力突然下降是什么原因​
2025-07-19 19:41:30
视力突然下降是什么原因​
怀孕5周孕酮14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5-07-17 08:42:46
怀孕5周孕酮14怎么回事,怎么办
山药健脾胃哪种好
2025-07-17 11:09:51
山药健脾胃哪种好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