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新生儿外科

一、科室介绍

 

医院新生儿外科成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共拥有专科床位五十张,分为珠江新城及人民中儿童院区两个院区,年收治来自全国各地外科新生儿外科患儿600~700人,普外科患儿700~800人,开展专科手术近1000台,学科规模及临床、科研水平居全国前列。新生儿外科监护室于2014年10月28日正式成立,为华南地区第一个独立开设的新生儿围手术期重症监护病房。目前开放住院床位30张,全封闭的病房实行恒温控制 配有新生儿多功能辐射台 新生儿培养箱,多参数触屏式监护仪及多台微量输液泵 推注泵,高频震荡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等设备 以满足围手术期危重患儿的诊断及治疗。

学科带头人夏慧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及新生儿学组组长,美国儿科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新生儿外科主任。余家康主任医师,外科部副主任,全国小儿外科学会中青年委员,广东省肝胆外科学组成员,广东省小儿外科协会常务委员。新生儿外科其他专科医生包括钟微主任医师、李乐副主任医师、何秋明主治医师及4名住院医师。所有专科医生均拥有医学硕士以上学位。

二、科室发展

随着科室逐步完善与发展,对新生儿重症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新生儿外科监护室目前可收治各种外伤、急性感染,新生儿肿瘤、胸部畸形,腹部病变以及腹部肿物等等,几乎囊括所有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新生儿。

同时,近年来我科与多学科合作,参与胎儿会诊中心的成立,使得大多数胎儿先天结构性畸形可以在一系列的产前检查中得到较为准确的诊断,相关领域专家之间的紧密合作,也使得胎儿医学团队有能力为焦急等待的父母们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医学咨询,为患儿们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另跨学科医疗团队的紧密协作使得宫外产时手术在我中心能较快和较好地开展起来。我中心在2010年至今成功进行了5例产时胎儿手术。

新生儿外科分别于2009年2月、2010年3月、2016年4月实施了三对胸腹联体婴分离手术,术后患儿均得以存活。联体婴为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患病率为1/50 000~1/100 000,约20万次分娩有1例存活。能成功进行分离手术,且术后两婴儿均存活的病例相当罕见。

新生儿微创手术方式也得以进一步广泛开展,包括肠闭锁、十二指肠梗阻、腹膜后肿瘤的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膈疝、食道闭锁的胸腔镜治疗。

三、科室服务成果

2016年截至10月新生儿外科监护室收治病人1142人,手术765例,胎儿会诊中心406例,二次以上非计划手术率≤2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0%,重症新生儿外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90%。科室也注重专科教学工作,成为广东省及全国各地小儿外科新生儿专业培训基地后,今年接收进修医生5名。2016年成为广东省新生儿专科护士实习基地,接收培训新生儿专科护士6名,同时接收各地新生儿外科专科护士2名。2016年成为广东省造口治疗师见习基地,接收培训多批造口治疗师。外派科室人员参与组织广东省小儿外科年会和中美小儿外科新进展学习班,积极参加世界小儿外科医师协会学术会议、国际小儿腔镜外科学术会议,积极参加全国小儿外科年会,参会人数4人,宣读文章5篇,板报文章5篇,到波士顿儿童医院参观学习,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同行的联系和交流。

科研论文2016年也收获颇丰,目前开展的在研课题包括余家康主任省科技一项,何秋明医生省科技一项。目前正在申报的课题包括何秋明医生国自然一项,钟微主任省科技一项,李乐主任省医学一项。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6篇,在投论文6篇。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妇儿中心”)是于2006年9月经广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由原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整合而成,加挂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婴医院的牌子,为市副局级事业单位。在城市中心区域设三个院区(另:正在筹建中的南沙开发区院区计划2016年启用,设500床)。现有在职人员2720人,核定床位1400张,年门急诊量397余万人次,出院病人8.05万余人次。拥有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以及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若干个;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是中山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实践基地、暨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内设妇幼保健部机构,是广州地区妇幼保健网顶管理单位;是集预防、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形成了多专业、跨学科医疗保健立体服务体系的医疗机构。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评选的“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中,连续4年入选全国排名前百名之列,也是广东省唯一进入全国前百名医院的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院区医院专业科目开设齐全,整体实力较为雄厚,管理规范,有部分科目已走在国内的前列,有的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门诊开设有儿内科、儿外科、急诊科、皮肤科、神经康复科、中医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保健科、理疗科等十一个专业,而每个专业还开设各种特色专科。住院内科开设:PICU、新生儿内科、感染、消化、呼吸、肾病、血液、神经康复、心血管、内分泌等十个专业。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妇儿中心”)是于2006年9月经广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由原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整合而成,加挂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婴医院的牌子,为市副局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533名,核定床位1358张。妇儿中心现有在职人员224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52人,硕士以上学历298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36人。现有固定资产值3.46亿元。是集预防、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疗机构。其学科齐全、设备先进,为完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网络、提高广州地区人口素质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事业上一个新台阶。住院外科开设:泌尿外科、骨外科、新生儿外科、烧伤、小儿普外、心外科、胸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NICU、麻醉科等十二个专业。医技科室设置齐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医院中心实验室为医院的科研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在广州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医院于1998年建立“广州市重症儿童救治中心”,该项目被评为广州市“21世纪优先工程项目”。医院创建的广东地区新生儿危重病救治网络为全国首创,年转运危重病儿在1000人次左右,至今仍维持着没有一名患者在转运途中死亡的记录,因而被同行誉为“移动的ICU”。妇婴医院院区妇婴医院院区(原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 前身为广州市产院,1963年5月改名为广州市妇幼保健院;1986年7月增挂市妇婴医院牌子。医院建筑面积14926.5平方米,编制病床300张,2007年出院病人1.08万人次,门急诊量达51多万人次。1997年11月和12月分别通过了省级及国家级“三甲”评审,是集医、教、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级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院年分娩量一直位居全市各级妇幼保健院之首,医院开展“一对一”陪伴助产、家庭式分娩、分娩镇痛等服务;妇科在国内率先成功进行电视腹腔镜下输卵管端端吻合术;早产儿重症救治中心救治成活最低孕周为25周、0.65公斤患儿;儿童血液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临床脐血移植治疗小儿血液疾病。医院门诊开设30多个专病专科,住院部编制床位300张,设有产科、妇科、生殖健康科、儿科(含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等,建立了广州市优生围产研究所、广州市生殖保健中心、广州地区妇幼保健培训宣教中心、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广州地区腹腔镜妇科培训中心、早产儿诊疗护理中心、广州不孕症鉴定中心、生殖医学实验室等,充分发挥着广州地区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和培训宣教中心的作用。广州市优生围产研究所被列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重点实验室和特色专科,1996年率先在国内建立脐血干细胞库,该库已向国内30多家移植中心提供非亲缘脐血228份用于临床移植治疗白血病、再障、重型—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病。产前诊断中心为卫生部培训基地之一,多次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新生儿筛查中心每年筛查人数近14万。2003年2月,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陈竺院士还到广州市妇婴医院参观和考察了该院的脐血库建设,对该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脐血库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对其发展前景寄予厚望。珠江新城院区刚刚竣工的的珠江新城院区位于广州市城市中轴线上,是广州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群众的就诊需求的基础上,经过市卫生局严谨论证后,为改善广州市妇女儿童的医疗环境、完善妇幼保健网络而进行建设的。该项目于2005年5月奠基开工,占地面积27,620平方米,建筑面积86,156平方米,建设资金为近7亿元,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医技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等。按700张病床、每天接纳门急诊5,000人次规模设计。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已于200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儿童医院院区 妇婴医院院区 珠江新城院区 增城院区 白云院区
推荐阅读
甲硝唑挂水有哪些功效和副作用
2025-07-15 12:28:17
甲硝唑挂水有哪些功效和副作用
晚上可以吃姜吗
2025-07-18 16:17:11
晚上可以吃姜吗
喉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哪些​
2025-07-19 12:14:42
喉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哪些​
怎么说话嘴不歪
2025-07-16 10:09:33
怎么说话嘴不歪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