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简称中山一院超声科)成立于1996年,1999年、2002年成为硕士、博士授权点,是国内先进、华南领先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超声医学诊疗中心之一。全科共有医护人员60多名,副高以上人员12人,博士生导师3人,80%以上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学科带头人为著名的腹部超声和肝胆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吕明德教授,科主任为腹部超声和介入超声专家、博士生导师谢晓燕教授。
中山一院超声科包括院本部、黄埔院区及东山院区三个部分。学科建设从超声诊断和超声介入两个方向,以普通超声(腹部、浅表、血管)、妇产超声、心脏超声及介入性超声四个亚专科为主线发展。
2007年,获中山大学批准为“中山大学超声诊断与介入超声研究所”
2008年,获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为“广东省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研究中心”
2009年,被认证为“中国医师协会规范化血管超声检查培训中心”
2011年,被批准为“广东省超声诊断质控中心”
2011年,“超声介入专科”病房正式挂牌成立
2012年,被批准为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
临床工作:
超声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技术水平最高、教学科研能力最强的超声研究中心之一。该科拥有40多台技术性能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日诊疗量达1000-1400人次。临床工作包括了超声诊断和超声介入两个方面。
普通超声亚专科范围涵盖甲状腺、乳腺等浅表器官,肝胆脾胰、泌尿系统、腹膜后以及和盆腔脏器、肌骨、关节、神经、小儿、眼科及胃肠等疾病的超声检查,开展了三维超声、超声造影、弹性超神、直肠超声及超声内镜等多种先进技术,其中超声造影(CEUS)2003年该科既开始应用,积累了超过3万例的CEUS经验,是全国开展最早、病例最多。经验最丰富的CEUS技术应用单位之一,组织国内专家完成了肝脏、胆囊、胰腺及肾脏等九大器官疾病的CEUS应用指南、CEUS的系列性研究成果的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妇产超声亚专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转诊、会诊中心,是广东省产前诊断培训机构,广州市先天性心脏病超声产前诊断专家组组长单位。每年承担1500多例胎儿畸形病例的超声会诊和临床咨询工作。对各种常见和罕见的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是对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等胎儿常见染色体疾病有较高的超声检出率,超声诊断妇科常见良恶性疾病也有极高的病理符合率;在三维超声和STIC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走在前列。
心脏超声亚专科在各种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常见病的超声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心包填塞、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等心血管危重症的超声诊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配合内外科医师进行术前、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为提高手术成效起了重要作用。在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三维超声心动图等新技术对左右心功能及心脏同步性进行准确评估,以协助临床心力衰竭的诊治,肱动脉内皮功能测定是该科技术特色之一,能早期预测动脉硬化及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介入性超声专科诊疗技术包括:超声引导消融治疗肝癌;超声引导下腹腔和盆腔脏器、甲状腺、乳腺和体表脏器的肿块穿刺活检;胸水、腹水、囊肿、脓肿的抽吸引流;胆道、泌尿道梗阻置管引流;实质性脏器肿瘤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该科是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介入性超声应用指南》起草专家组组长单位之一。《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和消融治疗》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消融项目成果得到了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等约30家国内大型医院应用和参考,涵盖国内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东南、华南等区域。
科学研究:
在科研方面,下列领域的研究在全国有重要的位置:①超声造影和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②胎儿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②三维/四维超声在妇产科疾患诊断的应用。③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性疾病的诊断。④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其中超声引导肿瘤消融治疗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手段多样,经验丰富,疗效确切。2007年和2008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该科近5年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基金10余项,就超声诊断和介入治疗开展了多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100余篇,主编了书籍6部。
人才培养:
教学方面,承当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教学任务,每年招收硕士和博士生多名,进修医生60余名,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2期,承办全国或省级以上大会1-2次。
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生4-6名,毕业博士硕士生4-6人。
超声科与美国、英国、日本的著名超声中心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外籍客座教授多名,已完成并正在进行多项合作研究。每年外送出国留学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