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综合科

综合科(全科医学科)工作始于1966年,为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于2009年1月,综合科病区开始正式运作。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扩大规模,经医院党委同意于2020年7月28日正式成立了国际医疗部一区,综合科又称为国际医疗部二区。2023年10月31日根据医院发展规划需要,科室名称变更为全科医学科,是全国中医全科的重点培训基地,中西医结合学会慢阻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广东省全科医学委员单位,国家心血管中心心力衰竭专病医联体及质控单位分中心。

目前科室拥有医生7人,护士21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博士生导师一名,硕士生导师二名。设有两个病区,一区12张,开放8张,二区34张。年收治病人约1900人次,门诊诊室6个,3个岭南门医诊室,门诊量约2.1万人次。肩负门诊、病房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本科室病种较多,涉及内、外、妇、儿、骨、肿瘤等各专科,临床教学培训包括本科实习医生、研究生、进修医生、专科医师的培训以及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开科后成立了陈镜合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陈教授“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优势互补”的“现代中医”学术思想指导下,以医院国家重点专科、区域中心为依托,采用多专科协作的现代中医综合诊疗模式,为患者打造“五心”,即爱心、专心、精心、细心、热心,医疗照护体验,提供多元化、个性化诊疗服务的模式,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患者,成功救治老红军、中央党校领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企业家、国际友人、著名表演艺术家等社会知名人士,深受患者好评。依托全院国家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名医工作室的医疗技术力量,专设了国医大师、国家级和省级名中医会诊通道,采用预约诊疗、名医会诊、绿色通道、全程导诊、床旁结算等优质、高效的一站式医疗模式;全科和专科相结合,以中西医优势互补为理念,充分发挥岭南医学特色,为人民健康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病区特需病区和干部保健病区,在治疗患者呼吸道疾病,传承了ICU及刘小虹广东省名中医的学术经验,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及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传承了我院岐黄学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冼绍祥教授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HFCU诊疗心衰重症和心肌病方面经验,对于各类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及疑难危重病诊治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结合一系列治疗心衰不同阶段的院内制剂,形成了心力衰竭患者全程化管理的中西医诊疗方案。在糖尿病诊疗方面,继承了开科主任杨小红教授经验,形成了糖尿病逆转的诊疗方案,使很多糖尿病患者受益。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科室形成了呼吸与心脏交叉方向、肿瘤心血管方向、心肾交叉方向等专科交叉方向诊疗组,根据患者需求建立个性化的优效MDT会诊模式,推进疑难病的名中医多学科会诊平台。

围绕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及糖尿病三个方向,主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等20余项课题研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双心”理论指导探索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ALOX15/SPMs介导的T细胞免疫调控及温胆片的干预作用》、《益气活血解毒方对慢性心衰的DC-exos-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基于胰岛局部GLP-1系统和β细胞去分化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对胰岛功能的保护机制》,省自然基金4项。

开展系列临床研究,如利拉鲁肽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患者I期临床研究项目、心阳片和心阴片在健康志愿者空腹给药条件下体内暴露物质临床研究、温胆片片在健康志愿者空腹给药条件下体内暴露物质临床研究等。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其中SCI中科院JCR分区Q1论文2篇。指导研究生数十名。研究项目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特等奖、二等奖。获得中国科学主办的“自强自立,青春向党”青年演讲大赛在科研攻关和科研精神组中获得三等奖。2020年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的中医特色技术个案比赛荣获二等奖。

曾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教学查房观摩一等奖、临床实践教学优秀带教教师。重视青年人才培养,科室副主任袁天慧入选2020-2022年度中国科协-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岐黄学者、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B岗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菁英人才培养对象。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和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2015年获批组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设立“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2016年2月成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1994年无偿救治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事迹饮誉全国,受到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医院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多平方米,编制病床22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门急诊各专科开设齐全。医疗业务每年持续增长,2016年门急诊量突破31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超过5万人次,急诊量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现有职工2600余人,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拥有以我国首批“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著明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欧明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包括18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7位广东省名中医、40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急诊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已进入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行列,其中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拥有省级重点专科专病28个及省中医名科5个。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是目前仅有的四家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之一;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三家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唯一的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全国首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等。医院在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我院作为广东省中医治疗非典专家组组长单位,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7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战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战绩,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医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医院应邀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广传授治疗“非典”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目前医院配备有各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检测、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总值超5亿元,包括有ECT、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减影系统,全数字胸部摄影机,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乳腺机,高压氧舱,体外循环机、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高精尖端仪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每年承担着130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管理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非医攻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层次在校学生共4000多名,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大学终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在岗博士生导师54名、硕士生导师159名,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及博士后流动站3个。专业与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中医学专业为教育部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五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有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拥有中医妇科学、伤寒论、温病学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临床经典等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及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另有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2个。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理念,注重各级重点学科、专科、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Ⅲ级、Ⅱ级实验室,以及2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专业12个。各个重点学科和专科在专业领域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目前,医院在研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6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项以及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建院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50项,其中“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第2完成单位)四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大辞典》(第2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中医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医院大力开展文化建设,让感恩文化融入医院的主流文化,成为医院职工凝心聚力的一股力量。作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和广东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培训基地,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以“把我院打造成为既是群众就医场所,又是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阵地”为目标,逐步形成了我院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三大核心体系,营造了浓郁的中医药文化环境氛围,每年在媒体上刊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等宣传报道达600多篇次,现为《中国中医药报社》驻广东记者站的挂靠单位。我们将秉承“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医院宗旨,以“传承创新,精诚至善”为训,大力倡导“患者至上,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坚持“优质、高效、低耗”的办院指导思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风范,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建设受患者欢迎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而不懈努力。
先烈东门诊 河南门诊 总院
推荐阅读
灰指甲需要手术吗
2025-07-21 15:38:09
灰指甲需要手术吗
牙齿抛光后不舒服怎么办​
2025-07-21 14:18:56
牙齿抛光后不舒服怎么办​
眼结石会引起什么症状
2025-07-18 08:53:40
眼结石会引起什么症状
性交后出现疼痛还出血怎么办
2025-07-19 17:28:49
性交后出现疼痛还出血怎么办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