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成立了呼吸专科成立于1989年,现设专科病房和门诊。病房设有43张病床,9位在职医师(硕士以上学位7人,博士1人),13位护士,1位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承担着呼吸科医、教、研等各项工作。医护人员分别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病研究所,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北京朝阳呼吸病研究所、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病研究所进修学习,师从钟南山、谢灿茂、王辰、何礼贤等教授,掌握了呼吸系统疾病的西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尤其是疑难重症的抢救和护理。近几年,科室配置了多台各型先进的呼吸机、支纤镜、肺功能等先进仪器设备,开展了多项新的诊疗技术,为病人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专科年出院病人数800-900人次,门诊年就诊病人数超过1万人次。经过这几年的建设,该院呼吸内科专业力量也已日益强大,老、中、青学术梯队已形成,成为国家中管局呼吸病重点专科协助组主要成员。2003年被批准为广东省中医药局中西结合呼吸病专科中心。

医德医风:历任科室领导在院党委及医长的领导下,重视医德医风建设。科内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工作耐心细致,多人多次拒收患者及家人红包,受到患者的好评,多次收到表扬信件。在诊疗过程中,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精神,在历次的行风评议中,成绩均位于全院前列。科室及员工多次被评为优质服务集体及个人。

专科特色:呼吸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呼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危害严重,治疗困难,病人预期寿命显著缩短。近年来部分人口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为3.17%,据报道我国每年因COPD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100万,并大约有5—10倍的人因此致残,并且据预测,至2030年,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此病,2000万至3000万人因此患病或致残。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资料表明,从1987年至今,在农村前10位,主要疾病的死亡率中呼吸病一直居于首位;在城市其死亡率于1988年上至第三位,至今仍排在心血管病之前,而在我国“重心轻肺”的现象普遍存在,全国各省市许多著名的医学院校,大多设有心血管病研究所,但呼吸疾病研究单位却廖廖无几。80年代后,北京、上海、广州的著名医学院校先后成立了呼吸疾病研究所,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进一步确立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肺癌、气胸、胸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随着影象学技术、支纤镜技术和肺功能技术的发展,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日益提高。此后,以广州、上海、北京为主要培训基地,这10多年来培养出一批呼吸病专科医师,先后在各地大型医院建立了呼吸专科病房及专科门诊,呼吸专科队伍日益壮大,更好地为广大的呼吸病患者服务。近年来,国内外呼吸专科医师们致力于慢阻肺、哮喘、肺间质纤维化、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栓塞等疾病的深入研究,在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预防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尤其是在治疗方法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新的治疗途径,大大地推动了国内外呼吸内科专业的发展。

结合本专业特长,他们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优势,在防治感冒、咳嗽、喘证、哮病、肺胀、咯血等疾病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近几年,该科开展多项各级科研课题研究,重视总结中医药治疗呼吸病的临床经验,开发中医药新药,为解除患者的疾苦做出贡献。该科非常重视发挥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优势,为了继续学习中医药理论和国内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为了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该科每年都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科内定期组织理论学习;请邓铁涛教授讲课、定期查房;派出人员到其他院校进修学习,师从任继学、晁恩祥等名老中医;派出人员参加全国“名老中医学习班”;组织呼吸内科中医药临床沙龙,交流中医药治疗呼吸病的临床经验体会。经过这几年的学习,该科人员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医药治疗临床技能都明显提高,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取得较好的疗效。

临床特点:通过以上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该科在中医药治疗哮喘、慢阻肺等常见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创立了中医药的诊疗方案,开发了多种专科用药,中医药治疗哮喘、慢阻肺已成为该科的专科特色和专科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肺间质纤维化、肺栓塞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该科也开展这些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养阴活血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和北京东直们医院武维屏教授一起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他们也探讨了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参加了北京朝阳医院王辰教授组织的肺栓塞治疗协助小组。今后,该科将继续致力于中医药治疗哮喘、慢阻肺、肺间质纤维化、肺栓塞等肺部疾病的临床研究。该科医护人员均经过中西两套培训,配备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临床中西诊疗水平日益提高,并有较强的中西医结合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和手段,擅长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大喀血、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张力性气胸、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ARDS等。近年来,他们成功抢救了许多危重病人,尤其是在邓铁涛教授指导下,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重症肌无力并呼吸衰竭的病人,取得很好的疗效,吸引了许多病人。

该科近几年为广东省各地培养了许多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的进修生,不仅使他们学到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疾病的方法,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呼吸危重疾病的抢救技术,同时也学到支纤镜、肺功能、呼吸机等专科技术。

该科目前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缓解期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已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立项,以该科牵头,深圳、南海中医院为协助单位一起开展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该科善于总结中医药临床经验,先后总结了邓铁涛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经验;总结了郭淑珍教授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经验;总结了梁直英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总结了王胜全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研制了复方川贝止咳露、清肝润肺合剂、参蛤田贝散、肺康颗粒、射麻止喘液等专科用药。在总结中医药临床经验的同时,他们开展了多项各级的科研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1、开展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证治规律探讨,通过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证治规律,探讨其发病机理。并分析了慢阻肺的发病与西医量化指标之间

的关系。

2、开展了肺康冲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运用益气补肺、滋养五脏、止咳平喘之“肺康颗粒冲剂”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认为“肺康颗

粒冲剂”对于强化慢阻肺患者消化和营养吸收功能,增强呼吸运动效率,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整体活动能力和生命质量,具有良好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3、开展“补土生金”法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缓解期的应用研究,通过对慢阻肺患者稳定期采用“补土生金法”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15分钟

步行距离。客观地评价了作为后天之本的脾土在慢阻肺稳定期治疗的地位。

4、开展了“肺康颗粒”抗实验性膈肌疲劳的作用机理研究,探讨了肺康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大鼠模型膈肌疲劳的影响及其机理。

5、开展了“肺康颗粒”对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以缺氧叠加静脉注射三氯化铁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给予肺康颗粒灌胃,通过观察ET

、SOD、GSH-PX等指标,探讨肺康颗粒对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

6、开展了“肺康颗粒”抗实验性膈肌疲劳的作用的研究,探讨了肺康颗粒对缺氧状态下的膈肌的张力和耐力的影响。

7、开展了毛桃合剂为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临床观察,通过运用毛桃合剂治疗慢阻肺患者,观察一系列指标,毛桃合剂对慢阻肺患者气机壅塞,痰浊壅肺,血液瘀

阻具有较好的疗效。

8、开展了安宫牛黄散治疗肺性脑病临床研究,通过运用安宫牛黄散对肺性脑病患者30例进行治疗,并设西药常规治疗30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

等指标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安宫牛黄散有较好的涤痰开窍醒神的作用。

9、开展了射麻止喘液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通过运用射麻止喘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观察肺功能、血栓素、6-酮前列腺素等指标,探讨其作用机理。

10、开展了射麻止喘液治疗哮喘的近期疗效极其机理研究,通过观察肺功能、PD20、ET、血浆粘度水平来探讨射麻止喘液的作用机理。

11、开展了中西结合“阶梯式” 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根据支气管哮喘的分期及病情的分级,分别采阶梯式治疗方案。

12、运用中西结合新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探讨, 探讨慢阻肺治疗新方向。

13、开展了肾虚患者淋巴细胞mRNT表达差异的研究,探讨了肾虚患者淋巴细胞mRNT表达差异。

14、开展了祛风解痉平喘对哮喘ß-受体低下的影响的研究,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射麻止喘液对哮喘患者及豚鼠ß-受体及CAMP和CGMP的影响。

15、开展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以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作为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实验,确立了中医

药治疗慢阻肺的治疗方案。

今后,他们将继续与国内外同行们一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解除病人疾苦,为呼吸专科的发展而奋斗。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和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2015年获批组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设立“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2016年2月成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1994年无偿救治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事迹饮誉全国,受到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医院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多平方米,编制病床22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门急诊各专科开设齐全。医疗业务每年持续增长,2016年门急诊量突破31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超过5万人次,急诊量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现有职工2600余人,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拥有以我国首批“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著明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欧明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包括18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7位广东省名中医、40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急诊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已进入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行列,其中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拥有省级重点专科专病28个及省中医名科5个。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是目前仅有的四家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之一;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三家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唯一的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全国首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等。医院在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我院作为广东省中医治疗非典专家组组长单位,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7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战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战绩,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医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医院应邀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广传授治疗“非典”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目前医院配备有各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检测、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总值超5亿元,包括有ECT、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减影系统,全数字胸部摄影机,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乳腺机,高压氧舱,体外循环机、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高精尖端仪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每年承担着130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管理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非医攻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层次在校学生共4000多名,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大学终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在岗博士生导师54名、硕士生导师159名,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及博士后流动站3个。专业与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中医学专业为教育部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五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有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拥有中医妇科学、伤寒论、温病学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临床经典等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及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另有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2个。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理念,注重各级重点学科、专科、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Ⅲ级、Ⅱ级实验室,以及2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专业12个。各个重点学科和专科在专业领域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目前,医院在研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6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项以及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建院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50项,其中“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第2完成单位)四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大辞典》(第2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中医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医院大力开展文化建设,让感恩文化融入医院的主流文化,成为医院职工凝心聚力的一股力量。作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和广东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培训基地,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以“把我院打造成为既是群众就医场所,又是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阵地”为目标,逐步形成了我院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三大核心体系,营造了浓郁的中医药文化环境氛围,每年在媒体上刊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等宣传报道达600多篇次,现为《中国中医药报社》驻广东记者站的挂靠单位。我们将秉承“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医院宗旨,以“传承创新,精诚至善”为训,大力倡导“患者至上,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坚持“优质、高效、低耗”的办院指导思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风范,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建设受患者欢迎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而不懈努力。
先烈东门诊 河南门诊 总院
推荐阅读
眼底出血怎么回事,严重吗
2025-07-18 09:20:08
眼底出血怎么回事,严重吗
带状疱疹长在脖子那里特别疼怎么办
2025-07-17 12:33:57
带状疱疹长在脖子那里特别疼怎么办
阴囊掉毛是什么原因
2025-07-16 13:32:09
阴囊掉毛是什么原因
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发青是怎么回事
2025-07-17 16:37:36
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发青是怎么回事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